通草花是一种非常精美的仿真花,在我国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属于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本书第一到第三章分别介绍了通草花的历史、制作通草花的工具和材料以及通草花制作的基本技法。第四章为通草花的制作教程,结合详细的步骤图和文字讲解,由浅及深地讲解了十几款精美通草花的制作方法,部分复杂案例还配有配套的视频教程,初学者也能轻松上手。第五章为通草花在生活中的应用,教授大家如何将通草花制作成实用的胸针、摆件等,让通草花真正地进入到大家的日常生活。第六章为通草花作品欣赏,为读者呈现更多精美的通草花。阅读完本书,大家也可以运用其中的技巧,举一反三,制作出不同的通草花作品,获得自主创作的成就感。
本书包含了蔬菜病害 看、问、查、分、测 五诊法则口诀,棚室蔬菜病虫害绿色 五防口诀 ,蔬菜病害诊断与防治口诀,蔬菜虫害诊断与防治口诀,蔬菜作物主要药害诊断与防治口诀五大部分十七项内容。书中将蔬菜病虫害诊断与绿色防控技术编写成了口诀,集实用技术、语言趣味于一体,阅读起来朗朗上口,同时又便于记忆,是专业菜农、蔬菜企业技术人员和基层农技人员的良好读物。
本书从马克思的社会公正视角出发,结合中国农民发展的实际情况,深入考察中国农民群体弱势化趋势的表现、原因和影响,运用规范分析、实证分析、比较分析和深度访谈等方法,对中国农民群体弱势化趋势治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研究,揭示农民群体弱势化趋势治理的内在逻辑,从而构建出农民群体弱势化趋势治理策略的总体框架,为推动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提供重要参考。
本书是一本服务于土壤调查的实验室分析方法工具书。全书共分15章,包括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制备、土壤物理性质分析、有机物质的分析、全量组成和各种化学性质的测定,以及强酸消化元素、土壤氧化物、原生和蒙古土矿物鉴定、土壤微形态薄片制备和鉴定等多用于土壤发生和分类研究的方法。此外,还对野外土壤鉴定和原位测定所常用的田间速测方法进行了介绍。 本书在采用成熟的土壤常量元素经典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快速和稳定的仪器分析方法,并对每种分析方法进行了精度评价。
成都市桃种植历史悠久,栽培品种繁多,早熟优势明显,品质优良。成都市拥有以龙泉驿区为中心,沿龙泉山脉向南北延伸,连绵30余公里的国内罕见水蜜桃种植带,成为全国三大水蜜桃生产基地之一。目前,成都市种植的桃有普通桃、油桃、黄桃等,具有口感好、甜度高、香味浓、色泽艳等优良特点,加之成都市早春温度回升早的独特气候优势,使得成都市桃萌芽开花早,相同品种成熟期比我国东部桃产区早15天左右,比北方桃产区早25天以上,具有上市早的竞争优势。桃产业已发展成为成都东部区县优势特色产业,引领着四川其他地区桃产业的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桃果实外观、口感风味及营养价值、安全品质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随着社会科技进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也在发生较大变化,故栽培模式和生产技术也需要变革。为帮助
该书列举了我国对农业转基因生物制定的管理条例和管理办法,旨在引导公众科学理性地认识转基因技术,并了解我国对转基因食品进行的管理措施,促进公众对转基因的客观评价。这本书通过图文形式,以科普的方式向公众介绍转基因的出现和发展、在育种方面的应用前景以及安全管理常见问题,帮助读者了解转基因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对于农业从业者来说,这本书可以帮助他们了解转基因技术在育种方面的应用前景,以及相关的安全管理常见问题,为他们在农业生产中做出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中国作物栽培简史》由我国农史学家彭世奖教授编著,涵盖了我国栽培的91种作物,其中粮食作物15种、经济作物16种、果树19种、蔬菜26种和花卉15种。每种作物的名称(包括各种别名)、起源和传播、栽培技术、耕种轮作,收获贮藏和加工利用等方面均作了阐述,对水稻、小麦、大豆、茶树、柑橘和荔枝等我国重要作物尤有更多的着墨。
《赏兰实用全书》作者在吸收传统赏兰理论的基础上,以开阔的视野,全面系统地构建了现代兰花鉴赏理论体系。书中介绍兰花鉴赏的概要,包括兰花品鉴的人性化、人格化,精致化、灵巧化,个性化、多样化,以及各类兰花(春兰、春剑、莲瓣兰、蕙兰、建兰、墨兰、寒兰)的品鉴方法。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兰花瓣型花鉴赏、色花鉴赏、蝶花鉴赏、奇花鉴赏、叶艺品鉴赏等。本书为刘清涌扛鼎之作,集中反映了刘清涌赏兰思想。 全书收录了1000余种兰花珍贵名品,以图表意,让读者在轻松愉悦地欣赏名品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鉴赏水平。无疑,对于广大兰花爱好者来说,这是一本不可或缺的赏兰“百科全书”。
藜麦在南美洲已种植7000年历史,已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为“最适宜人类”的完美“全营养食品”。2015年以来,已有95个国家引进种植。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从2015年引进试种,表现出适应性强——耐旱、耐寒、耐瘠的优质特点。经8年的试验,已总结出北京地区天时、地利条件下的栽培技术和食品加工技术。本书既有对低海拔地区种植藜麦的栽培技术总结,又有对藜麦营养及菜谱的制作方法介绍。通读此书,可以对藜麦种植到食用整个过程有一个更全面的理解和认识。收集、整理和累了大量一手资料和图片,保障了本书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本书可作为技术推广服务部门的实用科技参考书,也可作为市民了解藜麦及其食用方法的工具书。
本书较系统地总结了有机生产实践中的技术经验和相关的研究成果,同时介绍了有机食品品质与安全性,有机农业与环境保护,有机农业与气候变化的研究成果。本书共分六章,前三章介绍了有机农业的生产技术、即有机作物生产技术、有机水产养殖技术和有机动物养殖技术;第四章介绍了有机食品的营养品质和安全性;第五章、第六章重点介绍了有机农业与环境保护,有机农业与气候变化的关系;附件介绍了参与式保障体系(PGS)的操作方法。 本书技术资料丰富,有机食品的营养品质与安全性,有机农业与环境保护、有机农业与气候变化等内容都比较新颖,是向我国有机农业的从业者、研究者、管理者和环境保护者提供的一本有价值的参考资料,也是农业、食品、环境等学科的师生教学和研究用的参考书。
本书主要介绍了三个部分,分别为种植产业篇、养殖业技术篇和果树产业篇,其中,种植产业篇包括粮食作物生产技术、经济作物生产技术、蔬菜种植技术和食用菌栽培技术,养殖业技术篇包括羊养殖技术、兔养殖技术、牛养殖
本教材是农林院校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之一。本教材简明而较系统地介绍了农业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具体内容包括微生物的形态结构、营养和培养基、代谢和发酵、生长和环境条件、选育与菌种保藏、生态及
本书提到了许多生命力顽强的植物,如车前草、酢浆草、看麦娘、苍耳子、戟叶蓼、早熟禾、麒麟草、菟丝子等。作者作为静冈大学研究生院农学研究系教授,农学博士,研究杂草等植物多年。他从植物学家的角度出发,结合现代的商务理论,从杂草的生存战略、成功法则、处世哲学三个方面详细解说了野草的生存智慧。 同时,他借用杂草的智慧启迪读者思考,如何才能在这个充满未知的时代中顽强地生存下去。这本书短小精悍,图文配合,详略得当地讲解了杂草成长和生存的过程中表现出的值得人类学习的生存哲学。
本书是“十二五”职业教育 规划教材,分为农业技术推广基础和农业技术推广学习项目2个部分。农业技术推广基础包括农业技术推广概述、农业创新采用与扩散、农业技术推广心理、农民行为改变和农业技术推广沟通。农业技术推广学习项目设置了农业技术推广程序和方法运用,农业技术推广项目选择与实施,试验、示范与技术培训,农业技术推广信息服务,农业技术推广调查,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评价6个学习项目。各部分内容独立成项目,又紧密联系,构成统一整体。同时根据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需要,设置了编制农业技术推广项目计划、编制推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农业技术推广项目总结、成果示范、农民技术培训、农业技术推广信息采集与应用、农业技术推广现状调查、农业技术推广项目评价等实训项目。推广基础和各学习项目设有思考题和学生自测题,
本书在重点梳理农产品供需理论、农产品价格形成及波动理论、农户经济决策行为理论、 贸易理论、成本收益理论的基础上,基于“生产消费两个环节、国内国外两种市场”的研究视角,构建了“ 生产替代、国外进口替代和 消费替代”的三维分析框架,阐述中国玉米供给过剩的形成原因。重点聚焦玉米临时收储价格刚性上涨机制触发的三重替代: ,玉米挤占其他粮食和经济作物,导致玉米播种面积迅猛增长,玉米供给量迅速增加。第二,饲料企业大规模使用进口替代品,例如高粱、大麦、DDGS、木薯替代 玉米,导致玉米替代品冲击 消费市场。第三,小麦作为饲料原料替代 玉米,挤占 玉米消费市场。基于上述分析框框,从 生产、 消费以及国外进口等三方面提出 的玉米调控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