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杂草识别图谱》内容包括了酢浆草科、栊牛苗儿科、蒺藜科、远志科、火戟科、风仙花科、锦葵科、堇菜科、仙人掌科、千屈菜科、菱科、柳叶菜科、小二仙草科、伞形科、报春花科、夹竹桃科、萝蘑科、旋花科、紫草科、马鞭草科、唇形科、茄科、玄参科、车前科、茜草科、败酱科、桔梗科等等。
王江柱主编的《混配农药使用(第1部)》从1000多种混配农药品种中根据生产中的相对重要程度与应用情况,选取了616种(剂215种、杀虫杀螨剂241种、及杀虫剂61种、除草剂99种)进行了阐述。由于生产企业和应用范围的不同,许多混配制剂的配方比例不尽相同。由于篇幅所限,每种混配制剂的配方比例选择则以生产中常见的或应用较多的为主。本书虽然从技术角度对许多混剂品种总结推荐了较多使用技术,但由于受到环境条件及作物品种间差异及敏感性的影响,具体使用时还要在当地农技人员指导下进行,或先进行试验确认后再推广应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为害及损失。书中所推荐的使用浓度及用药量仅适用于相应叙述的该品种的含量及比例。本书的主要读者对象为广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农药推广与经营人员及广大农民等,主要是直接面向农业生产线。
《绿色发展的探索与践行》是为了纪念李智勇先生的文集,内容丰富,思想深遂,涉及到林业科技、人工林业、林业经济与政策、城市林业、竹藤产业、生态文化等诸多学术领域,融全球性、科学性、前瞻性于一体,是一部宣传林业科技成果、弘扬科学精神的巨著。对激励新一代林草战线广大领导干部和科技人员的工作热情,提高全社会对林草事业和生态文明的认识,促进我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必将发挥重要的科技支撑作用。
《荔枝龙眼害虫识别与防治图册》由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广东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陈炳旭研究员主编。收集了荔枝和龙眼上的87种主要害虫,并提供了害虫各虫态以及为害状的图片,同时撰写文字介绍,包括害虫的种类名称、种群分布、寄主范围、形态特征、为害症状、生活习性以及防治方法。《荔枝龙眼害虫识别与防治图册》力求科学性、先进性以及实用性,收集了一些为害荔枝新的害虫种类,并且害虫防治融入了作者近几年的试验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突出了新农药、新方法。
本辞典属国家重点图书之一,由化学工业出版社组织了长期从事农药研发、生产、应用和信息工作的专家、教授,历经8年多时间共同完成。全书内容包括农药品种(化学名称、CAS登录号、结构式、分子式、简明合成路线、生物活性、毒性、剂型、专利情况)和农药研发生产、加工、分析、残留分析、环境安全评价、毒理、生物测定、药械、使用以及农药的作用机理等范围的词条及专用术语,均简明扼要地解释。书后附有相关词条的英文索引、化合物的分子式索引以及中国台湾与大陆农药名称对照表等。本书具有权威性、可读性,便于查阅,是从事农药行业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工具书。
四川省农业生态环境复杂,杂草种类繁多,农作物受草害减产可能超过10%。传统农业生产使用深耕细作、轮作换茬、利用荫蔽、淹水控制、防止杂草种子入田等方法防除田间杂草,劳动强度大、工效低,往往除草不及时,造成农作物受草害减产,甚至因草荒毁产。现代农业生产使用化学除草方法能将杂草消灭在萌芽或初生阶段,比人工或机械除草的效果好,又有利于农业机械化作业;在传统农业生产的情况下,使用化学除草有助于劳动力的调剂,开展多种经营,促进农、林、牧、副、渔业的全面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化学除草改进了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及棉花的传统耕作、栽培方法,节省田间管理用工,增加产量: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历程中,必须逐步提高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实施城镇
《器承茶韵(2019中国茶器具发展论坛文集)/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文库》是2019中国茶器具发展论坛的精选论文集,由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编写而成。中国茶器具生产历史悠久,不同历史时期的饮茶方式,产生了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茶器具,成为中华茶文化历史长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器承茶韵(2019中国茶器具发展论坛文集)/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文库》所收录论文以“中国茶器具”为主题,具体内容涉及中国茶器具的历史沿革、光荣传统和文化特点,中国茶器具在促进茶产业、打造茶品牌中的重要作用,中国茶器具近年来在推进文化创新、科技创新、品牌创新、营销创新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等多个方面,内容详实、论述全面,有利于弘扬中华茶文化、振兴中国茶产业,推动中国茶器具的进一步创新发展,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美好茶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