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对湖南高望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调查研究的成果。吉首大学、湖南省食用菌研究所及高望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专业技术人员在自然保护区进行了多年的大型真菌野外调查,采集大型真菌标本1000余号,经鉴定和整理,编写了本书。全书分为三章:第一章简要介绍了湖南高望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自然地理、大型真菌研究概况及大型真菌标本采集情况;第二章为湖南高望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编目;第三章为大型真菌图鉴,每个物种均配有彩色生境照片,并对物种的形态特征、生境特点进行了详细描述,简要介绍了物种的价值情况。文后附有中文名和学名索引,以便读者检索查阅。 本书可供真菌学、生物学领域的科研人员,高等院校师生和生物资源监测保护工作者参考,也可供生物资源与生物多样性科普参考。
《广东植物图鉴》的编撰,拟分上下两册出版,共精选出广东省行政区域内的维管束植物彩色图片7000多张,含近300科,1938属,6160种(含亚种、变种),约占广东维管植物总种数的85%,其中蕨类植物54科,133属,种416;裸子植物10科,31属, 62种;被子植物236科,1774属,5637种。为节省篇幅,方便使用,图谱力求简明扼要,每种植物仅记载了中名、学名,以及所属科、属名称。科的排列,蕨类植物按秦仁昌1978年系统,裸子植物按郑万钧1975年系统,被子植物按哈钦松1934年系统;科内属、种则按拉丁字母顺序排列。书后附有科、属名称索引。
本书在样方调查的基础上,系统描述了中国南方灌丛91个群系类型的群落结构、物种组成、分布和生境特征,及分布于灌丛中的454种常见维管植物的形态特征和地理分布,为每个群系绘制了一幅区(县)级样方分布图,为每种植物绘制了一幅区(县)级分布图,并展示了若干张反映群落和植物特征的彩色照片。本书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可为修订我国灌丛分类系统、评估灌丛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构建生物多样性保育体系提供基础资料,是生态学、植物学、农林和环境等相关领域科研、教学、管理和科普人员的重要参考书。
《中国瓦屋山珍稀野生花卉图谱》的编写,是在大量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所开展的。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华西医院的科研团队长期对瓦屋山植物资源开展了科学考察研究,通过采集植物标本、拍摄植物照片,收集整理文献资料,并加以归纳整理,历时多年编写成本书。 本书内容包括500种瓦屋山有分布的珍稀野生观花植物,为充分体现瓦屋山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及观赏性,重点突出有重大观赏价值的科、属、种,如杜鹃花科、凤仙花科、蔷薇科、木兰科、兰科植物等,附图约1000幅。书中仅杜鹃花属植物即收载50种,均系作者在野外实地亲自拍摄的精美照片,种类超过了现有瓦屋山资料所记载,能够将瓦屋山 杜鹃花王国 的美丽完整呈现给世人。部分品种选配了植物生境、局部重要特征等多幅彩色照片,以便让读者在野外能进行核对识别。,《中国瓦
《青海海东常见野生植物图鉴》及其附件《青海海东野生植物名录》,依据《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3版)排列系统,按照真藓门Bryophyta、地钱门Marchantiophyta、维管植物门Tracheophyta排序共收录了3门9纲56目140科565属1952种(包括部分亚种、变种、变型等)野生植物,其中,真藓门3纲14目31科63属75种;地钱门2纲3目6科6属7种;维管植物门4纲39目103科496属1870种。维管植物门包括木贼纲3目11科16属44种;石松纲1目1科1属2种;松纲3目3科6属26种;木兰纲32目88科473属1798种。常见植物介绍其中文名、学名、别名、形态特征、分布与生境等,并配1~2幅彩色照片,近距离呈现植株的外观、生态环境或花、果、叶的局部特写,为读者提供zui佳的辨识特征及必要的指引。 为了便于服务林草业生产,促进青海生态保护和建设以及生态产业的发展,也为科研、教学和生态保护与建设提
我国药用植物同在对药用植物引种驯化、迁地保护、药用价值研究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珍贵的数据和资料,对这些数据和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对药用植物的资源保存、药用价值的研究和利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本书共收录了55科140种药用植物,物种的拉丁名依据《Flora of China》;科与种均按照APG Ⅳ系统进行排列。每种药用植物介绍包括中文名、拉丁名、自然分布、迁地栽培形态特征、分类鉴定形态、引种信息、物候信息、迁地栽培要点、药用部位和主要药用功能,并附有彩色照片显示物种形态学特征。为了便于查阅,书后附有各药用植物保存本册植物名录和各药用植物园的地理环境资料。 本书可供农林、园林园艺、环境保护、医药卫生等相关学科的科研和教学使用。
本书主要介绍玉米新品种的选育技术,及其配套的高产栽培模式,以期为科研工作者及玉米生产者带来借鉴和参考。本书共分5章。章以育成的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为实例,概括介绍了育种思路和选育玉米新品种的策略;第二章介绍了现代玉米育种新技术;第三章介绍玉米种质资源的改良、创新、利用方法和经验,以及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改良研究进展和世界主要玉米复合种质改良利用的状况;第四章介绍了玉米新品种综合评价方法和新品种保护的现状与对策;第五章简要介绍了外玉米产业的发展策略。从本书中可以看出研究者留下的足迹,展现了不同的创新思路和研究设计,这是值得倡导和发扬的。
本书共分十二章,章绪论介绍植物病原细菌学的基本内容、简史、学科现状和展望;第二章介绍植物病原细菌分类原理、分类系统的发展和泞变以及重要属的特征;第三章介绍细菌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关和纱,并着重联系植物病原细菌的特点,分析它们与致病性有关的特征;第四章介绍植物病原细菌的生态学,从土传、叶围生态和种传以及昆虫、线虫的关系分别阐述它们的存活机制以及与病害流行的关系;第五、六章则分别从生理学、生物化学和分子遗传学方面介绍植物病原细菌的致病机理;第七章介绍植物病原细菌噬菌体和细菌素,阐明它们在植物病原细菌和植物细菌病害研究中的意义;第八章主要从识别、信号传导两个方面介绍寄主植物和病原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第九章简要介绍代表性植物细蓖病害的研究进展;第十章介绍植物对细菌病害的抗病性,主要针对
本书由日本著名的植物营养元素专家渡边和彦先生的两本专著《原 色生理障害的诊断法—蔬菜·果树·花卉·作物》和《蔬菜营养元素缺乏与 过剩症》编译而成。共分部分。部分主要论述诊断的基本概念, 第二部分阐述诊断的顺序与方法,第三部分为各元素的缺乏与过剩症及 快速营养诊断方法,第四部分为各元素缺乏与过剩症的彩图及说明。 本书编排有序,既有理论,又有方法,图文并茂,适用于农学等相 关领域教学、科研、技术推广等方面的人员阅读,既可作为农业相关人 员开展植物营养元素诊断的参考图书,又能用于高校的教材使用。
《植物营养失调症彩色图谱:诊断与施肥》搜集了外有关作物营养失调症彩图近608幅,涉及大田作物,蔬菜作物和主要果树,是目前内容比较丰富涵盖作物较多和具有实用价值的专业性图谱;采取“一事一议”方式,全面系统地宣讲科学施肥的基本知识、理论、技术以及作物施肥技术要点,同时也回答并纠正了农民在施肥实践中出现的有关施肥问题和施肥误区;内容力求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和有较强可读性。它不仅可供广大农民阅读,提高科学施肥水平,而且对各级农业科技人员、化肥企业开展农化服务工作以及有关农业院校师生均有的参考价值。
本书是在《植物医生手册》(1994年版)的基础上,由中国植物保护学会成卓敏组织我国农业植保领域的4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共同编写而成的。介绍了粮食作物品种以及棉花、油料、蔬菜、果、茶、桑、烟、糖、麻等作物,加大了蔬菜、果、经济作物的比重,就其当前主要发生的病害和虫害分别进行了详细阐述;重点重新修订化学防治方法,删去了高毒、长残留农药,新的高效、安全的替代农药品种。其中病害主要介绍了症状、病原、发生特点和防治方法,虫害则主要介绍了为害状、形态特征、发生特点和防治方法,实用性强。另外,还系统地介绍了主要杂草和鼠害的发生特点、识别方法和具体防治方法。此外,还介绍了农药施用药械的性能、保养和维修知识等。可供广大基层农业植物医生、植保人员、乡村农技人员、农药经营人员和农业种植者查阅,也可供大专院
王江柱主编的《混配农药使用(第1部)》从1000多种混配农药品种中根据生产中的相对重要程度与应用情况,选取了616种(剂215种、杀虫杀螨剂241种、及杀虫剂61种、除草剂99种)进行了阐述。由于生产企业和应用范围的不同,许多混配制剂的配方比例不尽相同。由于篇幅所限,每种混配制剂的配方比例选择则以生产中常见的或应用较多的为主。本书虽然从技术角度对许多混剂品种总结推荐了较多使用技术,但由于受到环境条件及作物品种间差异及敏感性的影响,具体使用时还要在当地农技人员指导下进行,或先进行试验确认后再推广应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为害及损失。书中所推荐的使用浓度及用药量仅适用于相应叙述的该品种的含量及比例。本书的主要读者对象为广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农药推广与经营人员及广大农民等,主要是直接面向农业生产线。
《世界常用农药质谱/核磁谱图集》由4卷构成,书中所有技术内容均为作者及其研究团队原创性研究成果,技术参数和图谱参数均与国际接轨,代表国际水平。图集涉及农药种类多,且为世界常用,参考价值高。 《世界常用农药核磁谱图集/世界常用农药质谱/核磁谱图集》具体包括1000多种化合物中英文名称、分子式、CAS号、分子量、结构式、样品的核磁共振谱图及谱图上的共轭峰对应的官能团[样品都包含1H核磁共振谱图、13C核磁共振谱图。对于含有磷原子(P)或氟原子(F)的样品提供31P核磁共振谱图和19F核磁共振谱图]、核磁测定条件(标准品供应商、氘代试剂种类及供应商、核磁频率、采集次数等)。 《世界常用农药核磁谱图集/世界常用农药质谱/核磁谱图集》可供科研单位、质检机构、高等院校等各类从事农药残留与食品安全检测的科研人员、专业
本书由115名园林值保工作者参与完成,编入了花卉、树下、草坪病虫害629种,采用近1300幅原色照片,分别介绍了病虫害的拉丁学名,英文名、分布、奇生、形态为害症状、发生规律及防冶方法。该书覆盖面广,是目前我国园林领域比较完整的一部植保工具书。适合园林,花卉,林业工作者及有关院校师生选用。
《植病研究方法(第3版)》主要是为教学工作者和一般科学研究工作者编写的。植物病理学的教学工作,教和学的大都是问题的结论。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这些结论是如何得到的,也许可以教得更生动和学得更踏实。《植病研究方法(第3版)》对农业院校师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