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原物》是自20世纪90年代迄今作者团队教学科研成果的总结,是一部系统介绍植物病原根肿菌、植物病原黏菌、植物病原卵菌、植物病原真菌、植物病原细菌、植物病毒、植物寄生线虫、寄生性植物的专业著作,包括病原物属、种的形态特征描述。《植物病原物》共六章,重点阐述了与农业植物病害关系密切的病原物属、种。作者从历年积累的研究材料中精心挑选出植物病害症状照片265幅、植物病原物显微照片446幅,并手绘病原物形态或结构模式图170幅。《植物病原物》收录这些图片以记述植物病原物与植物病害的因果关系,立意新颖,内容翔实,图文精致。
本书是作者团队对广西河池市具有的药用植物资源进行详尽调查后形成的成果。全书对河池市的药用植物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和研究,共收集河池主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用植物51种及常见药用植物486种,书中梳理罗列这些药用植物的特征、植物区系特点等,并且全面分析河池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此外,书后还附有河池药用植物名录,详细介绍每种药用植物的具体分布和功效等。每种药用植物均配有野生状态下的彩色图片,为广大读者提供直观资料。本书为河池药用植物的研究与开发提供重要科学依据和参考价值,有助于丰富广西药用植物资源的记录,推进药用植物规范化、产业化开发,对保护我国珍稀药用植物资源及传承民族医药文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土壤水运移——土壤水势与渗流的动态演化理论及应用》是研究和探索土壤水运移领域非饱和带土壤水势与渗流动态演化理论的一部专著。《土壤水运移——土壤水势与渗流的动态演化理论及应用》系统介绍了土壤水势函数动态分段单调性理论、土壤水渗流动态分带单向性理论、入渗蒸发连续动态演化过程土壤水运移、季节性冻结冻融期土壤水运移、土壤水盐运移机理与动态调控、土壤水分通量法、潜水上渗损耗极限深度与土壤水势梯度分带性、非饱和土壤导水率原位测定方法、土壤水势监测技术与土壤水取样技术、土壤 温度与水汽运移等。
本书介绍了烟草病虫害诊断及绿色防控技术,其中包括有烟草病虫害的诊断和绿色防控烟草病虫害基础知识,烟草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等。内容涵盖76种烟草病虫害发生危害的原因、特点及主要的识别特征,解释了导致众多伤害症状出现的的因果关系,描述了如何确定疾病侵染危害水平及制定一个可行的病虫害绿色控制技术,确保一个健康的烟草作物生长。
本书根据位于亚热带的湘中丘陵区?木+南烛+杜鹃灌草丛、?木+杉木+白栎灌木林、马尾松+柯+?木针阔混交林、柯+红淡比+青冈常绿阔叶林4 个植被恢复阶段调查研究数据,解析了植物群落组成、区系特征及空间结构随植被恢复阶段的演替规律;揭示了林内小气候、凋落物特征与生物量空间分配对碳密度形成的协同作用;创新性引入生态化学计量学理论,阐明植被-凋落物层-土壤系统碳氮磷元素平衡关系及其生态约束机制;聚焦土壤有机碳库的稳定性,量化了活性碳组分与有机碳矿化过程对气候变化的响应;通过磷形态分级技术,揭示了植被恢复对土壤磷有效性提升的生物地球化学路径;构建氮磷循环耦合模型,阐明养分吸收?转化?归还过程的协同演化特征及其对生态恢复的驱动效应。
物种灭绝是全球最严重的生态问题之一,直接威胁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珍稀濒危植物保护中,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属于极度濒危的物种,其现存个体数少于最小可存活种群的个体数,且常常分布地域狭窄,天然更新极差,面临着极高的灭绝风险,是重点保护的对象。在“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典型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与恢复技术研究(2016YFC0503100)”资助下,项目组近100名研究人员通过4年多的努力,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14种典型极小种群保护植物的繁育技术、生境恢复、就地保护、迁地及回归保护相关技术全链条的研发。本书是在总结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集成珍稀濒危植物拯救与保护系统性技术的著作。
《实蝇类重要害虫鉴定图册》立足于植物检疫一线的实用性,内容丰富、资料新颖、图文并茂,能够作为口岸和国内植物检验检疫工作者以及实蝇监测操作者的工具书,也可供农林院校、科研单位和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参考。
我国的苦苣苔科植物资源丰富,多年来,许多植物园都在开展苦苣苔科植物的迁地保护工作,并取得一些成果,但对迁地栽培的苦苣苔科植物物种形态特征、物候及栽培管理技术等缺乏系统记录和整理,对苦苣苔科植物在不同植物园迁地保育中的表现进行比较研究等方面的工作也相对做得较少。为此,中国华南植物园邀请保育苦苣苔科植物种类较多的植物园共同编写《中国迁地栽培植物志 苦苣苔科》,充分利用植物园实地观察的优势,为苦苣苔科植物的研究提供详实的活体植物生长发育特征数据和技术要点。
《口岸杂草检疫及监测图鉴》共整理了口岸检疫和监测中常见、重要的杂草种子形态图片和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的多种检疫性杂草种子。本书杂草种子以三维超景深显微镜拍摄,细致地展示了杂草种子的形态特征,同时也将41种外来入侵杂草的野外植株形态展示给读者,以帮助读者直观地分辨杂草及其种子种类,全面了解其生物学特性。本书图文并茂,可作为口岸植物检疫、实验室检疫鉴定,以及外来物种监测和普查人员的参考工具书。
粮食安全是关系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 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但我国粮食安全基础整体较为薄弱,尤其是21世纪以来,在粮食消费需求刚性增长的同时,粮食产量受 气象灾害的影响却越发严重。本书先行阐明了粮食安全的意义及重要性,再以水稻为例详细介绍了我国典型农业气象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发展变化趋势,综合运用统计学、作物模型和机器学习方法深入研究了自然灾害影响下的水稻脆弱性,并提出如何使用农业保险和田间管理等方式缓解自然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 终从粮食安全可供性视角评价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近年来,全国各地园林绿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随着气候季相的异常、生态环境的恶化、绿色景观的演异、边缘植物的增加等因素,园林植物保护工作出现的问题不容乐观。为此在结合植保工作的实践基础上,开展了数年的现场调查、标本采集、室内镜检确认、现场核查复验、认真查询考证、重点命题调研等工作,现完成了本书的编缉。 本书系“十一五” 重点图书,风景园林手册系列,“园林绿化施工与养护手册”“园林绿化施工与养护知识300问”的姊妹篇。 本书所配照片全部来自作者自拍,大部分照片可以反映出病虫害发生的不同时期,有利于读者了解到病虫的生态演释。另一特色是在综合防治中,不是简单的病虫药物防治,而是重点放在环境的改善、栽培技术的进步上,从而构架生态治理摸式。 本书介绍了园林植物病虫害计600余种,
.
本书是自20世纪90年代迄今作者团队教学科研成果的总结,是一部系统介绍植物病原根肿菌、植物病原黏菌、植物病原卵菌、植物病原真菌、植物病原细菌、植物病毒、植物寄生线虫、寄生性植物的专业著作,包括病原物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