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作物病虫害(上第3版)》包括水稻病虫害、麦类病虫害、玉米病虫害、薯类病虫害、高粱及其他旱粮作物病虫害、棉花病虫害、大豆病虫害、油菜病虫害、花生及其他油料作物病虫害等9个单元。着重介绍病害的分布与危害、症状、病原、病害循环、流行规律、防治技术,害虫的分布与危害、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发生规律、防治技术,农田杂草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防除技术,农牧区鼠害的形态特征、分布与危害、生活习性、防治技术,以及水稻、小麦、玉米、棉花、茶树、储粮等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并附部分重要病虫害调查及测报技术规范、彩色图片及病、虫、草、鼠等学名索引。是一部兼具科学性、先进性、专业性与实用性的植物保护领域百科巨著。
第1卷:审(认)定茶树品种 Volume 1:Approved (Recognized) Varieties of Tea Tree。 此卷分为两部分,包含重量和省级茶树品种341个,并附有英文注释及大量图片。第1部分:重量审(认)定品种(Part 1: National-level Varieties of Tea Tree),包括截至2016年12月经过人工选育,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并是当前生产上主要栽培品种,可在一个大的区域范围内推广应用的品种。第2部分:省级审(认)定品种(Part 2: Provincial-level Varieties of Tea Tree),包括截至2016年12月经过人工选育,通过各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认)定,一般宜在省内茶区栽培、推广应用的品种。
中国茶全书 系列丛书是一部完整对我国茶文化、茶产业、茶技术等进行全面阐述与介绍的资料性工具书。茶叶深深融入中国人生活,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和 弘扬中国茶文化,以茶为媒、以茶会友,交流合作、互利共赢 的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 本书对的茶叶、茶水、茶器、茶文化,茶市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及描写,内容以全面、准确、专业为原则。全书图文并茂,作者从全新的视角对影响我国悠久历史的茶及相关文化进行了生动的叙述。《中国茶全书 安徽卷》作为 中国茶全书 系列的一部分,全面反映了安徽省各茶产区的基本面貌。
《中国棉花年鉴2022/2023》全面系统客观地反映了2022/2023年度中国棉花市场运行情况,主要涵盖行业发展概况、主要产棉省区概况、年度报告、监测报告、统计资料、大事记、政策文件和附录等八个部分。 年鉴内容是由自采稿件、约稿及大量统计数据和史实资料等组成。为了保证年鉴的权威性和全面性,连续多年向农业农村部、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市场研究分析机构等约稿;统计资料除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数据外,还有来源于国家统计局、棉花主产省(市、自治区)统计局、中国海关总署、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郑州商品交易所、美国农业部(USDA)、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ICAC)和美国洲际交易所(ICE)等相关涉棉机构公开发布的数据;政策文件及附录为当年度发布的公告及公开信息。
《青岛古树名木》是以2021-2023年青岛市古树名木普查的数据为基础进行编纂的,主要包括2022年全省认定的首批一级保护古树名木86株和2023年全市认定的首批二级保护古树291株。 本书部分内容与2021年前的青岛市古树名木相关资料有所出入,主要涉及树龄鉴定问题。经鉴定,有些古树的树龄并没有达到原有保护级别,因而这些古树被“降级”;还有一些古树经树龄鉴定,虽未降级,但对其信息记录做出了调整。 古树树龄鉴定是一项比较复杂的课题。本书中的树龄鉴定大多采用走访周围群众、查阅相关历史文献以及根据树木生长势所进行的推断,仅有个别古树经过了科学的树龄测定。所以本书中古树的树龄多为“估测”,且不排除将来经过科学手段鉴定后出现树龄变化的情况。
《中国油茶品种志》共分两篇。上篇从油茶的发展历史、主要用途、经济价值、地理分布、生物学特征、种质资源、良种选育、性状调查描述等方面对我国的油茶资源进行了总体介绍;下篇则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选育并审认定的油茶良种着手,具体介绍了357个良种的植物学、生物学、栽培学性状、良种适应性及良种典型分类特征。
《小动物后腹部手术/世界兽医经典著作译丛 小动物外科系列》主要介绍了小动物后腹部的主要疾病(包括腹部疝、前列腺、膀胱、输尿管、肠道、子宫等的疾病)及手术治疗方法,具体阐述常用的手术技术及其步骤。作者精心挑选了临床病例和图像,对解剖区域施行手术的操作具有代表性。特别强调重要环节应注意并时刻铭记。
全书共十六章,首先概述了国内外甘蓝研究概况,而后以遗传育种为核心,利用8章的篇幅进行详细阐述,内容涵盖生物学特性、种质资源、遗传机制、传统育种和生物技术育种等,重点聚焦中国甘蓝遗传育种的研究成果,同时兼顾国外最新研究进展,使读者能全面了解国内外育种情况。针对甘蓝栽培,利用4章系统总结了中国东南及华南、西南、北方二季作以及北方一季作等不同甘蓝主产区的栽培模式和栽培技术,指出了其中的问题和克服的途径。针对植保防控,通过第十四章和第十五章详细阐述了甘蓝生产中主要病虫害的种类、流行规律和防治要点,为甘蓝绿色生产提供了具体翔实的指导。本书还在第十六章对甘蓝贮运和加工进行了系统总结,为甘蓝的产业链延伸提供了依据。
本书将在近20年来我国茶树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图文形式从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品质特征及抗性等方面详细介绍我国代表性野生茶树和特异种质资源性状特点。本书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简要介绍我国野生及珍稀种质收集保存、鉴定评价概况,第二部分重点介绍大理茶、大厂茶、厚轴茶、秃房茶、防城茶、毛叶茶等我国代表性野生大茶树约100份;第三部分重点介绍近年来发掘鉴定的珍稀特异茶树种质约80份。
此卷包含植物新品种保护、茶树品种权、茶树授权品种(农业部分:授权83个公告58个;林业部分:221个),并附有英文注释及大量图片。本书是一本学术性和实用性俱强的茶树品种专著和工具书,具有专业性、实用性和易读性特点。本书是了解茶树登记品种信息的重要资料,是新建茶园品种选择的重要参考,也是育种者杂交时选配亲本的重要依据,是茶树育种者、茶叶科技推广人员、茶叶生产者、茶文化爱好者重要的技术手册,也可以作为高等院校有关茶学专业师生的教学参考书。
《中国名茶志》在保存中华民族文化遗产,弘扬新的业绩的同时,又是一项极有价值的文化积累。中国是茶树原产地,也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的国家。《中国名茶志》共21卷,以全国的产茶省各立分卷,共收集名茶1000余个,内容包含自然环境、茶树品种、历史沿革、采制技术、名茶产销、名茶文化等六个方面。
《瓜类作物的遗传资源及育种》以外瓜类作物研究资料和丰富的瓜类栽培与育种工作的实验数据为基础,科学地、系统地论证了黄瓜、甜瓜、西瓜及南瓜4大栽培瓜类的栽培与育种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对瓜类作物的起源及全球分布、初生及次生起源中心、分类、历史变迁、细胞、染色体、遗传基因、遗传规律及其应用、优异种质资源的利用及育种等内容展开论述。 内容系统全面,科学性强,数据翔实可靠,图文并茂。相信该著作的出版对指导优良的瓜类品种的选育并服务于乡村振兴起到推动作用。同时对提升国外瓜类作物的科研水平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