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驼梁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北省平山县境内,地处太行山中北部东麓。保护区自然环境优越,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半湿润半干旱季风大陆性气候使区内形成温凉湿润的典型山地气候,各种类型的森林、草原、湿地造就和保护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使得该保护区成为华北地区重要的生态系统和生物物种、基因的天然贮库,也使其成为以保护森林牛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为主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2002—2007年间,河北师范大学的专家和研究生与保护区科研人员组成考察队,对该保护区进行了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在野外实地考察过程中,考察队员跋山涉水,在采集标本的同时拍摄了大量的动植物照片,结合本底调查的室内研究,作者筛选出400余幅照片,分为自然地理概况与植被类型、资源植物与珍稀濒危保护植物、资源动物与
本书重点介绍了45个福建省选育并通过国家、省级审(认、鉴)定的茶树品种的形态学特征、生物学特性、品质特性、抗逆性(耐寒性、耐旱性、对当地常见病虫害的抗性)以及其他特征特性,每品种还配以新梢、植株和生产茶园、成熟叶片、花朵等图片,对茶树品种鉴别、品种选择应用等具有较高的实际指导意义,可用于指导相关茶叶种植户与公司的实际生产工作、也可用作相关科研院所的培训教材。
《森林抚育规程解读:森林抚育规程(GBT15781-2015)实施技术指南》是配合新修订的《森林抚育规程》(GB/T15781-2015)的宣贯执行和应用培训而编写的操作指南。解读首先明确了森林抚育工作的理念及相关的核心概念,然后解读了森林抚育经营的原则、林木分类与分级、各种抚育方式的作业要求、控制指标和作业规范,强调了生物多样性与环境保护的技术措施,阐述了作业设计与实施技术,施工与验收等内容。
《中国果树志(石榴卷)》是首次对中国石榴种质资源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调查研究的阶段性总结,为研究石榴的起源、演化、分类及石榴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较完整的资料,将对促进我国石榴产业发展和科学研究产生重要的作用。作为果树志的《石榴卷》,其内容重点放在石榴种质资源上,也就是种、变种和品种资源的描述。《中国果树志(石榴卷)》共分为九章,概述了石榴栽培历史,地理分布与栽培区划,生产及科研概况,生物学特征特性及其农业栽培技术特点,经济价值,种质资源,营销,文化等,并重点介绍了330多个石榴品种(类型)的形态特征及经济性状,为生产利用提供参考。
在《中国森林立地类型》中,按中国森林立地分类系统对各立地亚区内的分异规律和划分立地类型小区、立地类型组和立地类型的依据及主导因子作了系统的阐述,并且在每个立地亚区内列举了有代表性的、典型的立地类型,详细分析其立地条件性状、特征、适宜的造林树种,并对立地生产潜力指标作了量化表述。从而丰富了整个中国森林立地分类系统从宏观到微观所表达的内容;这也正是《中国森林立地类型》的一个显著特点。③在整理立地材料时,进行了必要的加工、提炼,详述中、小地域的地域分异规律对营造林有利的和制约的条件,为应用立地类型时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强调要尽可能列出各立地类型分布地区,以便落实到山头地块(小班),突出它的实用性。
《中国柳树种质资源/中国林木种质资源丛书》以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柳树种质资源的研究成果为基础,进一步收集了山东、黑龙江、陕西等我国主要从事柳树种质资源研究的科研、生产单位的柳树良种、新品种和优良无性系资源,将我国现有人工保存的柳树种质资源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归纳和汇编。全书分为总论(上篇)和中国主要柳树种质资源(下篇)两部分。上篇分四章,一章概述了柳树的特点与用途,中国柳树的起源与栽培历史,中国柳树的利用现状;第二章介绍了中国柳树种质资源的分类和分布情况;第三章介绍了中国柳树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与共享;第四章介绍了中国柳树种质资源的测定评价、中国柳树遗传改良及分子生物学在柳树种质资源研究中的应用。下篇分为四章,分别介绍了中国主要野生种质资源,从国外引进的主要柳树种质资源及商业品种,
国家重点图书《中国树木志》,是由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树木学家郑万钧教授主编,全国60余个科研院校数百位专家参加编写的。该书全面系统地研究总结了我国树木资源、分类、栽培及利用的成果,是我国树木学研究的重要基础性著作,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创新性的显著特点。它的编辑出版,标志着我国树木学研究进入该领域的世界先进行列,是我国树木学研究的重要里程碑。该书记载了中国原产的和引种栽培的树种179科近8000种(含亚种、变种、变型、栽培种)。全书分四卷出版,第一卷于1983年出版,第二卷于1985年出版,第三卷于1997年出版,第四卷于2004年出版。 《中国树木志》主要记载了树种的中文名称(包括俗名)、拉丁学名(包括异名)、形态特征、产地及生境、林学特性、用途,以及中国主要树种区划。
《林业碳汇 北京的发展与实践》分为基础理论篇、管理实践篇和调研探索篇三个篇章,涵盖了全球气候变化、林业碳汇基础理论、林业碳汇外发展概况以及北京市在林业碳汇基础研究、管理政策制定、碳交易市场构建以及公众宣传推动等方面的内容。
《望江楼竹类图志》收录了望江楼公园栽培的竹子300多种,每种竹子有特征、产地和用途简介;文字简短精练,以大量图片为主,把竹种的形态特征反映得淋漓尽致,很容易检索到需要识别的竹种;另外,书中还收录了望江楼公园名胜古迹和竹文化节的精选图片。 《望江楼竹类图志》既有面向专业读者的科学性,又有面向普通读者的可读性和鉴赏性,还可作为成都赏竹旅游的实用指南。可供竹类研究者、林业及园林工作者和竹类植物爱好者参阅。
本书简要介绍了我国野生果树的资源状况、分布特点、主要种类、地理分布及开发利用状况等,通过详尽的文字描述和丰富的图片展示重点介绍了金佛山地区的重要果树资源,对产于金佛山地区的55科113属347种(含33变种或变型)果树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包括每种果树的分类地位、中文名、拉丁名、形态特征、分布、用途等内容。本书对野生果树资源的开发研究具有的参考价值。 本书可供果树、中医药、食品加工、保健品开发、植物资源与保护等专业师生、科研人员及相关管理部门、生产单位的工作人员等参考使用。
《多功能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技术及案例》从多功能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技术体系入手,研究多功能可持续森林经营方案编制的理论和关键技术,包括多功能森林经营区划、森林作业法设计、可持续采伐量计算、多功能森林经营的投入产出等关键技术。将“功能区划-作业法设计–效益分析评价”这个支撑森林经营方案的底层结构和算法模式串联起来,提出与经营目标和作业方法一致的结构化整体进程模型,并集成到软件系统中,形成多功能森林经营方案辅助设计系统。《多功能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技术及案例》提出了多功能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关键技术,梳理了技术体系,完成了辅助设计系统。研究的结果为多功能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提供了技术规范及辅助工具,是多功能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技术集成的有益尝试。同时对支持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管理、推进森林经营方案的
中国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是集第四纪冰川遗迹、花岗岩石林、花岗岩岩臼、火山、温泉、河流、沙地于一体的综合性世界地质公园。作者通过近10年的研究,并总结前人对该地区的研究成果,从公园的自然属性、科学价值及意义、保护与开发整合模式三方面全面论述了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的科学内涵和研究价值。 全书分三篇,共十六章,资料丰富,图片精美,是一部地质公园建设和研究的综合性专著,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和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可供从事地质学、地理学相关学科的研究人员、研究生参考;也可供从事地质遗迹调查与评价,地质公园管理人员使用。
本著作是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长期从事木材解剖及超微构造研究和木材识别鉴定工作的专家编撰完成。全书共包括拉丁美洲裸子植物及被子植物主要商品材特性和用途、拉丁美洲主要商品材的用途分类部分内容,记载了拉丁美洲主要商品材树种208种(隶44科153属)。对每个树种均记载了木材名称(中文名、拉丁名、商品材名和地方名),树木及分布,木材构造(宏观及微观特征),木材性质(密度、干缩、力学强度、干燥、耐腐及加工性能),木材用途等内容。每种木材均附有三张显微构造照片(横切面、弦切面及径切面)及部分实体木材标本的彩色照片,可供广大木材贸易、加工、生产,科研和教学人员查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