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进口木材的数量和树种不断增多,其中不乏一些新树种,经过开发利用,市场知名度越来越高,得到了贸易商、生产企业以及消费者的喜爱,本次的改版,增加了21个新的树种,同时也剔除了9个欠知名的、材质性能一般、用途不广的树种,这些树种主要来自巴布亚新几内。这样,新改编的图鉴共有233 个树种(其中有12 种木材属于红木,有9种木材被列入CITES附录予以管制),分别为南洋地区121 种,非洲地区79 种,其他地区33 种,隶属于60科182 属。对39个树种的文字内容进行了勘误修订,同时也对37个树种的67张图片进行了更新。对部分隶属于红木或被列入CITES公约附录予以管制的濒危树种,在本次修订时,特别给以标识和备注,以期引起读者的关注和重视。
本书的主要宗旨是帮助读者认识身边常见的树木。精美、清晰的彩色照片可以使您对每种树木的外貌和局部一目了然。 由于初入门者很难读懂专业的形态描述术语,尤其是无法在野外观察到解剖学特征,所以本书编者的着眼点有别于相关的专业植物分类学图书。本书主要介绍树木明显的外邵形态特征。我们希望通过对这些明显的外部形态特征的观察,能帮助读者认识最常见的代表性的树种,并掌握一些主要的常见科属的基本特征。有了这些对常见树木的最初认识,就为进一步在一年四季中定位观察它们的变化提供了可能性,也为区别相似种类提供了可能性。其实许多树木只要掌握一两个到几个主要外部形态特征,就可以把它们和其他科属的树木明显地区分开来。
《红树林遥感信息提取与空间演变机理研究》本书在介绍外红树林空间分布、动态监测技术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和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基本原理与方法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以高空间分辨率卫星遥感图像和航空遥感图像为信息源的红树林空间分布信息提取方法,提出了红树林空间结构分析方法和基于斑块的红树林空间演变机理分析方法体系。全书共分8章,分别叙述了红树林空间分布及其动态监测,区域红树林动态监测适用的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图像(包括卫星遥感图像和航空遥感图像)特征及其几何精校正、图像增强等预处理方法,通过遥感图像波谱运算、图像分类(监督分类、无监督分类和面向对象分类)及图像解译的红树林空间分布信息提取方法,红树林空间结构分析方法,红树林斑块的变化途径及其驱动因子分析和基于空间叠置分析的斑块数量和面积变化量计量
木材是天然生物材料,也是可再生性材料,因其具有美丽的花纹、多彩的色调、温暖的触感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等优异的装潢特性而成为古今中外家居装潢的主体材料。当前,我国家居装潢用木材主要依赖进口,树种多而新,大多数生产加工企业、进出口贸易商以及消费者对进口木材认识不足,直接导致了贸易欺诈、消费纠纷的发生,也降低了木材的使用价值,造成了宝贵资源的浪费。 本书精选了世界各地157种常见家居装潢用木材,隶属于50科132属,根据木材产地分为南洋地区、非洲地区、南美地区和其他地区4个部分。每个树种均配置了木材样板实物彩图、横切面微观显微图和精练的文字。全书内容具有科普性、实用性和专业性。 本书可供从事家居装潢、家具及地板制造、木材贸易、科教研究、检验检疫、产品质量监督等相关人员使用。
植物资源是农林业发展的基础,是国家的战略资源,既关系到人类生存的物质条件,也涉及一个地区的生态建设与国土安全,所以国家十分重视植物种质资源的调查研究。北京市于2007~2010年历时4年在全市范围开展了全面而系统的植物种质资源调查。在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的组织下,在4年间,北京林业大学的2000多名师生共调查北京市各区县的1649条沟系、52208个样方,采集标本22460份。本书在植物资源编目调查的基础上,统计了北京地区植物物种分布的植被类型、海拔以及具体地点,并对北京地区植物物种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同时,提出了北京地区野生植物、保护植物以及入侵植物分布的影响因素;绘制了北京地区植物物种多样性分布图,保护植物、入侵植物、重要林木树种乡镇水平的分布图。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北京地区植物资源信息平
《浙江森林碳汇功能监测》共分11章,章综述了森林碳汇监测的背景情况、相关概念和内容目标;第2章简述了碳汇监测的工作组织、技术路线和监测方法;第3章阐述了计量监测的基础数据及其采集、处理方法;第4章概述了全省总体的主要监测结果及其精度;第5~7章分别揭示了浙江森林生态系统五大碳库的生物量、碳储量和固碳释氧量及其分布格局;第8章分析了森林植被生物量、碳储量和固碳释氧量的动态变化;第9章揭示了各设区市的森林植被生物量和碳储量;0章揭示了杭州市辖各县的森林植被生物量和碳储量;1章评述了工作成效及今后努力方向。同时,编撰了“基于连清固定样地的森林碳汇能力监测技术”等5个专题研究成果。
《福建省主要森林植物彩色图鉴》由福建省森林资源总站组织,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何国生老师执笔,针对福建森林情况,选录福建省森林中主要乔木、灌木、木质藤本、常见草本植物及部分小种群种共560种,每种均附有彩色图片、简要形态特征描述、省内分布及主要习性用途说明,特点突出,形象直观,携带方便,《福建省主要森林植物彩色图鉴》可供森林资源调查、监测等林业工作中森林植物种类鉴别之需,也可作为林业院校师生实训及林业生态资源保护爱好者重要参考用书。
《灵芝的栽培与实验研究》详细介绍了灵芝栽培的的主要品种、菌种的制作、人工栽培的模式及菌种脱毒、栽培料对灵芝主要活性成分的影响和灵芝覆土连作的障碍机制的实验研究。
本书介绍了牧草种质资源描述规范规定的牧草种质资源的描述符及其分级标准;牧草种质资源数据标准规定的种质资源各描述符的字段名称、类型、长度、小数位、代码等。
《人工造林技术概论》共分为六章,章主要介绍了人工造林技术的基本原理;第2章阐述了北方主要困难立地区的造林技术特点;第3章较为系统地论述了五大林种的造林技术特点;第4章介绍了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一些造林新技术,以满足基层生产单位对技术的需求;第5章比较详细地介绍了世界人工林的研究开发现状和趋势;第6章对我国森林培育学科的发展战略做了一点初步的分析,供森林培育学科的教学参考。 《人工造林技术概论》适用于高等院校林业科学专业的研究生、教师阅读,同时适用于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为普及古树名木知识,展示栾川县的古树名木风采,我们对有较高观赏、人文、历史、生态、经济价值的精品古树名木进行了重点发掘,现编印成书,以保存史料,惠及当代及后人。《河南栾川古树名木》全书共分8章,分别介绍我县森林植被及古树名木总体情况,各树种古树名木的特征及分布情况,古树群落情况,各乡镇重点古树情况,名木资源,栾川县的特色树种资源以及部分古树的传说、传奇故事等,还介绍了部分精彩的古树旅游线路。除了大量的图片,每棵树还附有古树所在位置的坐标。《河南栾川古树名木》既是专业资料,也可作为业余爱好者了解栾川古树名木情况、开展野外考察、摄影或森林旅游的指导用书。
该书稿图文并茂,详细介绍了咖啡的生产历史及现状、咖啡的植物形态学特性、咖啡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咖啡的繁殖及优质苗木培育技术、咖啡种植园规划和定值、咖啡经济生态园建立、咖啡整形与修剪、咖啡园更新、咖啡园管理、采收与加工技术等。
《果树分子生物学》以植物分子生物学为基础,系统介绍以果树为试材、以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为手段的研究成果。全书内容共分十七章,涵盖果树发育的各个阶段,主要内容包括植物分子生物学基础;果树基因组学;果树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果树嫁接分子机理;果树开花分子生物学;果实发育和品质分子生物学;果树抗逆分子生物学;果树营养生理与分子生物学;果树自交不亲和分子机理;果树基因克隆与遗传转化等。《果树分子生物学》可作为高等院校的研究生教材,也是园艺(果树)专业的研究生、教师,以及从事果树研究的科技工作者了解果树科学发展现状的重要参考书。
采用容器方式栽培苗木,是苗木生产现代化的标志和发展方向。《容器苗木栽培》主要介绍了以园林绿化、庭园景观造林等所需观赏苗木为主要生产对象的现代化特征的特殊苗木生产方式,具有较高的指导性、可操作性,适用于从事苗木生产的专业人士参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