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详细介绍了果树整形修剪的基础、枣树整形修剪的目的、修剪的时期和方法、枣树主要适用树形及特点、不同年龄时期梨树的修剪技术等核心和重点等内容。书中内容紧密结合生产实际,注重实用性、科学性和先进性,文字言简意赅,通俗易懂,是基层农业技术人员、果园专业技术员和专业果农的良好读物。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详细介绍了果树整形修剪的基础、梨树整形修剪的时期和方法、梨树整形特点与丰产树形要求、不同树龄及类型梨树的修剪方法、梨树不同栽培种群的整形修剪特点等核心和重点等内容。书中内容紧密结合生产实际,注重实用性、科学性和先进性,文字言简意赅,通俗易懂,是基层农业技术人员、果园专业技术员和专业果农的良好读物。
本书重点阐述了木材的解剖、化学、生物、物理、力学和环境学特性及其与加工利用和人类生活的关系;介绍了木材改性、木材与林产品检测、木材科学保存、制造新型木材、现代波谱分析和计算机视觉在木材科学中的应用技术及最新进展;评说了我国的林木资源及当今世界木材科学研究等内容。
本书融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为一体,分别详尽介绍我国已公布的85个国家地质公园遗迹特征、地质形成原因、相关人文知识,并配有公园风景照片,游览路线,小贴士,特产,周边景点介绍等信息。是一本既能使读者增长地学知识,又能帮助旅游者选择出游线路的科普旅游读物。
本书在*版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近几年制定的相关标准与新规程,详细介绍了甜樱桃露地和设施高效栽培技术,包括甜樱桃的园址选择、建园技术、品种选择、苗木培育、土肥水管理、病虫草害以及营养缺乏的防治、整形修剪等关键技术,并对生产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作了重点阐述。本书突出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和安全生产理念,相关内容配有墨线图和高清彩色插图,通俗易懂,科学实用。本书适用于广大甜樱桃生产者、基层农技推广人员以及农林院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
我国是柑橘的主要原产国之一,也是世界上栽培柑橘*早的国家,有文字记载的栽培历史达4000 余年。近10多年来,柑橘生产发展迅速,面积不断扩大,柑橘病虫害的发生成为阻挠我国柑橘业健康发展的重大障碍,给果农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 本书收集了包括生理病害和自然伤害等共63 种病害,其中细菌病害、病毒和类病毒病害、真菌病害及线虫病共32 种;虫害共171 种;天敌63 种。新增的病害4 种,虫害11 种。本书作者经过对柑橘病虫害的多年观察,拍摄病虫害照片,从中选取1500 余幅,以图为主、图文并茂的形式,编撰成此书,方便给生产者查阅。 本书可为我国柑橘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出贡献,也可供从事柑橘种植农户查阅对照及教学、科研、科普、技术推广工作者参考。
《苹果树合理整形修剪图解(第4版)》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汪景彦研究员主编和修订。 《苹果树合理整形修剪图解(第4版)》自出版以来,重印32次,发行72.6万册,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作者根据当前苹果树控冠改形的需要,并针对修剪中出现的新问题,对原书进行了修订。主要内容包括:概述,常用树形及其整形技术,果园郁闭与树体改造,树冠调控方法,常用修剪方法、作用与应用,修剪技术纠错,省工简化修剪法等。 《苹果树合理整形修剪图解(第4版)》内容先进完善,贴近生产实际,是广大果农、园艺技术人员以及农业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很有价值的实用参考书。
本书收集了近年来我国果树主要整形修剪技术,对目前常见果树的树形以及整形修剪技术做了详细的介绍,可供广大农民在果树生产管理中选择合适的树形以及整形修剪模式;并详细、具体地介绍了常规培整修修剪技术和新技术,简单易学,可操作性强,以满足广大果农对果树整修修剪技术的需求。
枣树是我国原产的经济林树种,栽培历史悠久,现栽培面积3000多万亩,产量900多万吨。随着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的发展,枣树栽培管理技术也在不断提升,极大地拓展了产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枣树设施栽培也是枣产业适应新时代发展的结果。本书详述了枣树设施栽培概况、枣树特性及品种、枣树栽培设施规划与建设、枣树设施栽培管理技术、枣树设施栽培病虫害防治、采收和贮运等内容,通过具体的数据和典型图片等,直观形象地反映了枣树设施栽培的管理方法。本书以实用技术为主,对于指导枣农操作和专业合作社开展枣树现代化设施栽培具有实际意义,可供广大枣农、枣树专业合作社、农业技术人员以及农林院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参考。
乐器既是艺术品,也是文化生活的必需品,在人们的文化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乐器中的共鸣构件是乐器具有特定音色的决定性因素,而木材是制作乐器共鸣构件极其重要的原料。作为世界大乐器生产基地的中国,目前面临适合于制备乐器共鸣板的优质木材资源日益匮乏的困境,我国乐器制造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影响。《乐器音板用木材的功能性改良及新型材料》针对乐器共鸣板木材优质资源短缺的问题,采用自然陈化、抽提、浸渍、高能射线处理等手段对云杉、泡桐木材进行功能性改良,并对改良结果进行评价,同时为开发乐器音板用新型材料,研究了木质单板-碳纤维、木质单板-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与其声学振动性能,分析其用于乐器共鸣板的可能性。
本书是著者近年来提出并实践的天空地一体化森林资源调查监测新技术体系的系统总结。在综述中国森林资源调查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主要介绍了新技术体系总体方案设计、机载激光雷达工作原理和森林参数估测的物理基础、地面样地调查和机载激光雷达数据获取与处理、森林空间信息精细化提取和基本属性准确识别、机载激光雷达大区域森林参数估测模型、机载激光雷达森林垂直结构分类、点云密度和样地大小及数量对机载激光雷达森林参数估测精度的影响、历史调查资料挖掘和森林自然环境与经营管理属性信息自动提取及新技术体系在广西的实践情况,基本涵盖了新技术体系的各个方面,尤以机载激光雷达大区域森林参数估测模型和森林垂直结构分类为重点,可为森林资源调查与监测理论技术研究提供方法学参考。
《森林疗养师培训教材??基础知识篇》以林学、心理、旅游、医疗、服务、文化等多个领域为知识基础,服务于森林疗养的基础理论、基地建设、课程编制、实施方法等领域,从技术储备和人才储备的角度,为行业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本教材将从森林疗养元素、森林疗养与人体健康、森林疗养基地建设、森林疗养师能力要求、森林疗养途径及有效实施方法等方面全面论述森林疗养的基本理论、实施方法和重要意义。本教材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森林疗养基本原理,了解森林疗养的相关硬件及软件建设。森林疗养是一个很有潜力的交叉学科,其涉及的林学、心理、文化、旅游、医疗、设计、服务等多个领域,均为热点行业,且随着城镇化程度的提高和人民对物质文化需求的进一步提高,森林疗养已成为主流。通过本教材学习使学生能够在今后的森林疗养实践中综合应用
本书不仅系统介绍了森林遗传学原理与林木改良方法,同时,还吸收了林木基因组学、林木分子育种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充分反映学科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与新成果。全书共20章,第1章介绍森林遗传学的概念、范畴、历史和重要性,第2~6章概括介绍森林遗传学的基本原理,第7~10章介绍林木的遗传变异和基因保存策略第11~17章详细阐述实用林木遗传改良的理论和方法,第18~20章介绍林木基因组学、标记辅助选择和育种及林木基因工程。
本书共分为11章,其中第1章为林业技术基础知识,主要介绍了林业技术的重要意义、技术体系、创新途径和发展概况,以及技术和专利的基础知识。第2章介绍了林业技术服务体系的构成,主要包括政府部门、科研研究院所和林业院校、林业专业协会、涉林企业等,第3~10章分别从苗木种植抚育、木材采运、花卉栽培、野生动物驯养、药用植物栽培、林产品加工及综合利用、森林防护、林产品销售等角度介绍了具体的林业实用技术。*后一章介绍了目前国内主要的林业技术产品或专利。
《中国古茶树》系统地介绍了茶树的地理起源和栽培起源、茶树的演化传播和分类、古茶树的分布和遗传多样性;着重介绍了479份中国古茶树的特征性以及95个野生茶树居群和古茶山;扼要介绍了茶树特异资源和越南、老挝、缅甸的部分古茶树。
本书是我国*部全面介绍澳大利亚森林植物遗传资源及其引种驯化的专著。中国科学院蒋有绪院士和澳大利亚技术科学工程院布朗院士分别作序。作者简明扼要地描述了澳大利亚独特的森林地理景观和令人着迷的奇花异木的魅力,并以长期的研究成果与经验向读者提供引种驯化的科学指南。全书共4章。第1章,概括了澳大利亚自然环境、澳大利亚树种的起源与演化的历史。第2章,介绍了澳大利亚木本植物基因资源、重要种群的生物学特性。第3章,概括了澳大利亚树木在中国人工林中的发展和在景观建设中的重要性。第4章,分条目简要描述推介树种的基本形态学特征、分布区和生态特性,适宜引种的区域。本书共收录25科69属1408种,分类群数目*多的是桃金娘科、含羞草科、山龙眼科和木麻黄科。树种条目按属名的拉丁文字母顺序排列,简要介绍属的总体特征。
本书是一本森林调查手册,由基础计测、林分计测、森林土壤调查、森林图像理解和常用森林计测仪器五章组成。章是胸径、树高、冠下高、树冠、年龄、材积、叶面积、生物量、生长量、碳储量等指标的计测方法;第二章首先介绍了林分各因子的计测方法,然后给出了直径结构、树高结构的表达以及角规测树、林分生长量和林内环境因子调查法.后是红树林调查法;第三章介绍了土壤物理参数、土壤有机质与养分、土壤动物等计测法,以及土壤剖面挖掘方法,同时把衡量土壤承载某种植物所具有的潜在生产力的立地质量也放到本章中;第四章,首先介绍了图像、图像分割、频域分析、图像纹理等基本概念.然后讲述了基于图像的植物光水需求状态判定、植物体养分含量计测、植物病虫害诊断、林分碳储量计测等内容;第五章专门总结了激光测树仪、布鲁莱斯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和养生逐渐成为公 众关注的热点话题。而森林康养作为一种新兴的健康养生方式,以其独特 的自然疗养效果,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本书旨在系统介绍和规范森林康养的理念、发展现状、标准及具体实 践方法,特别是针对贵州省独特的生态环境和资源优势,提出了一系列适 合本地的康养方案。 全书分为六篇,详细介绍了森林康养的发展背景、标准体系、贵州的 优势、设施规划、实践活动及具体方案设计。第一篇森林康养发展建设背 景详细阐述了森林康养的基本概念,回顾了国外和国内的发展现状,并分 析了其发展的目的和意义。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森林康养 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趋势。第二篇森林康养基地的相关标准则介绍了森林 康养认证指标体系和国家及贵州省的相关建设标准。标
林木种质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是维持国家或地区生态安全的重要保证,也是林木品种科技创新的基础资源。2013年初启动了江苏省的林木种质资源清查工作,南京师范大学等作为技术支撑单位。根据江苏省林业局制定的《江苏省林木种质资源清查技术标准》要求,经过为期七年的野外调查,2020年全面完成全省13个设区市的外业调查工作及报告评审。2021年江苏林木种质资源清查报告通过江苏省林业局组织的专家评审验收,已初步查明江苏省境内林木种质资源的种类、数量及分布现状。本书可供植物资源学、森林生态学、保护生物学等专业研究人员及大专院校师生阅读,也可供森林培育及林木育种相关的林业科技工作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