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寿螺田螺养殖(第2版)》讲述螺肉还是天然的美容食品,富含蛋白质、脂肪、多种维生素、钙、铁等人体必需的元素,可滋阴补肾,明目清脑,增强肌肉弹性,细腻皮肤等。螺肉可作家常菜肴,也可加工成系列食品,烹制成多种药膳以防病治病。目前,天然生长的螺类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且螺类养殖生长快,产量高,市场前景广阔,现已成为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
本书注重图文并茂,从自然生态栖息地到人工栽培现场,从藻体、组织到细胞,从宏观图像、光学显微镜图像到电子显微镜图像,尽量多编排图片。这些照片都是作者多年研究积累,借本书出版首次展现给读者。对某个物种生物学特性的认识是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海藻学研究也是如此,从不同的角度、不同方法观察和认识事物可能会有不一样的见解和看法。本书遇到学术见解有分歧的时候,在展示大多数学者意见的同时,也表述了不同的观点和认识,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与验证。
本书系统阐述了鱼类营养的基本理论和鱼类对能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的需要的基本知识;全面介绍了渔用配合饲料原料的分类;重点介绍了能量饲料原料、蛋白质饲料原料、矿物质饲料原料的物理特性、营养特点和使用注意事项;介绍饲料添加剂的分类、各种饲料添加剂的功能与特性及使用要求、预混料配方设计技术和加工方法;简要介绍了几种常见鱼的营养需求特点、饲料配方设计原理和几种常见鱼的典型饲料配方;较详细介绍了渔用饲料原料的质量标准及鉴别方法、渔用配合饲料的质量标准等。本书附表列出了饲料原料营养价值、鱼类营养需要量和鱼类常用饲料原料有效能值和氨基酸消化率。 本书可给专门从事鱼类配合饲料加工生产者、技术人员和养殖业主提供参考。
头足纲属高等海生软体动物,广泛分布于热带、温带和寒带海区,包括暖水性、温区性和冷水性种类,各类的数量均很大。研究头足类的生物学、资源分布、生态等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书由二大部分组成。部分为总论,内容包括分类系统、形态及分类术语、形态概述、生活习性、生物学特性、分类鉴定方法、地理分布特点、食用和药用价值、资源开发利用概况、世界主要头足类国家和地区,以及气候变化对世界头足类资源的影响等,特别是在首次系统地介绍了头足类的形态和分类术语,以及鉴定方法。第二部分为头足类纲的分类系统,按鹦鹉螺亚纲、鞘亚纲,以及8个目进行描述。描述了目、亚目、科和属的形态分类特征。每一种类均包含了分类地位、学名(中文,拉丁文,英文名,法文名,西班牙文名,以及各种地方名)、分类特征、习性及生物学、地理分布
本书由中国海洋大学王如才教授主编。内容包括:牡蛎的生物学特征,牡蛎的繁殖、发育与生长,牡蛎的苗种生产技术,牡蛎的疾病防治,牡蛎的养成技术,牡蛎的收获与加工等。内容丰富,实用性、可操作性强,适合广大海外养殖户、养殖场、基层技术人员及相关院校师生和科研人员阅读参考。
本书比较详尽地介绍了水产养殖动物病原细菌学方面的知识,全书共含2篇(上篇、下篇)54章内容,另在书末有1个附录。 上篇(细菌与病原细菌要览)的3章,概要记述了细菌学的基本知识、水产养殖动物的细菌感染与防控等。下篇(病原细菌种类与检验)的51章,分别以菌属为章予以记述,章下为菌属定义与分类位置、属内各种病原菌,在每种病原菌项下主要包括生物学性状、病原学意义、微生物学检验三部分内容;共记述了54个菌属(其中有3个菌属是列在了相关菌属项下未单独列章记述的)143种(含5个亚种)细菌,均为已明确是某些或某种水产养殖动物的病原菌或与水产养殖动物某些病害相关联的。书末的附录,是本书中涉及到的英语缩略语注释。 本书的特点是融基础理论、实践应用与指导研究于一体,其文献信息也较为广泛、密集。可供高等院校水产
我国南方适合养殖石斑鱼的区域广,养殖模式主 要有网箱养殖、池塘养殖和工厂化养殖,各种养殖模 式既有共性技术,又有不同的专有技术。为了使各地 的养殖从业者因地制宜地开展石斑鱼健康养殖生产, 王云新和张海发编著的《石斑鱼高效养殖实用新技术 》总结了石斑鱼养殖生产实践中的一些先进经验,结 合的科研成果,介绍了先进的、易掌握的石斑鱼 养殖实用技术,目的是帮助广大养殖从业者掌握和运 用这些健康养殖新技术。 本书可供广大石斑鱼养殖从业者指导生产使用, 也可供水产养殖专业的师生、有关科技人员及管理人 员参阅。
渔具的选择性即渔具对目标种类的选择捕劳能力和对非目标鱼种误捕的防范能力,正受到广泛的关注,成为现代海洋渔业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 渔具选择性是一个新兴的渔业研究领域,内容涉及渔具理论和捕鱼技术、渔具工艺、数理统计、鱼类学、渔业经济和渔业法规等众多方面。作为初次尝试,本书归纳为以下几个部分: 渔具选择的基本概念;渔获的兼捕和处理;拖网渔具的选择性;刺网渔具的选择性;其他渔具的选择性;尺寸选择性研究的基他方面;渔具选择性装置;兼捕、抛弃渔获释放的成活率;渔具选择性的经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