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城市森林病虫害,既含城市绿地病虫害,也包括城郊林带、片林等其他林地病虫害。 本书重点介绍城市森林中经常发生的277种虫害和90种病害。对每种虫害均具体介绍其分布与寄主、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防治措施;对病害则具体介绍其分布与为害、病原、症状、发病规律和防治措施。每种病虫害均配有若干张彩色照片,清晰地显示病虫害的形态特点及为害特征。全书共配1 227幅形象逼真的原色彩照,便于读者对照鉴别。
《杉木林生态系统学》一书是 《杉木林生态系统研究丛书》之一,总结了作者25年来长期从事杉木林生态系统学研究的成果。本书阐述了杉木林系统群落生态、杉木林系统的生物量与生产力、杉木林系统的能量流、杉木林系统的水分循环、杉木林系统的养分循环、杉木林系统的碳平衡、杉木林系统的经营管理、杉木林系统的服务功能等内容。资料丰富,数据翔实可靠,紧密结合当前生产实践和生态环境等重大问题。 本书可供林学、生物学、生态学、土壤学、环境科学等专业的师生、科研人员及林业工作者参考。
本书是一部系统论述我国人工林主要造林树种土壤质量演化与调控技术途径及其作用机理的有关森林土壤领域的学术专著,全书共分6篇20章。在总论中,论述了人工林土壤质量演化状况的外研究动态和我国人工林主要造林树种土壤质量演化的状况及其研究工作的进展与展望。篇至第六篇重点论述了我国人工林主要造林树种杉木、马尾松、桉树、杨树、落叶松及湿地松人工林的土壤质量演化与调控技术的途径及作用机理,为合理利用我国森林土壤资源、正确经营主要造林树种人工林、维护和恢复森林土壤功能、提高森林土壤生产力、实现可持续经营,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和有价值的应用技术。 本书可供森林土壤、森林培育、森林生态、水土保持等学科的科研人员、高等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决策领导、科技管理人员以及林场的技术人员等参考。
本书收录保护区内常见高等植物330种及种下单位,重点介绍了植物的科属分类、识别特征、保护区内分布和保护价值等信息,图文并重,是集科研、科普、生产和教学为一体的植物图谱。本书中植物的科属划分、学名、中名、形态特征主要参考《中国植物志》、《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和《山西植物志》,并依据克朗奎斯特系统排列顺序,部分植物中文名称综合参考《FloraofChina》和生产实际而定。
《园林绿化土壤质量标准及其应用》是以笔者为主的团队十八年来从事园林绿化土壤质量标准制订以及围绕标准实施所开展的贯标、检测、评估、土壤改良、工程应用和质量监督管理系列工作的总结。《园林绿化土壤质量标准及其应用》集基础理论、实验室研究、绿化工程实践和典型案例为一体,着重点是园林绿化土壤,但围绕园林绿化土壤标准群的实施,涵盖土地开发、市政建设、水务、农林、环卫、园林绿化、第三方检测等行业,可供从事土壤、园林绿化、生态环境、废弃物土地循环利用、环境检测等学科的科研、教学、检测、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参考。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紧缺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农业是用水大户,大力发展农业节水是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农业节水作为一个完整的技术体系,包括工程节水技术、农艺节水技术、管理节水技术,对于工程节水技术,如渠道防渗、管道灌溉、喷灌、微灌、田间工程等。为了全面推进农业非工程节水技术的应用,大力发展高效优质农业,作者在搜集了外大量技术资料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研究成果和技术积累,重点对近几年山东省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以期在类似地区发展农业非工程节水技术中作为参考。本书内容包括外水资源和农业节水发展现状、农艺节水技术、管理节水技术三部分。
全球气候变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科学发展林业具有投资少、综合效益好等特点,已成为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选择,并已得到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基于此,《林业应对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系列丛书(套装共10册)》以“林业应对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为研究主题,紧紧围绕林业与气候变化,碳汇林业,低碳经济与生物质能源发展、与林产工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等专题展开研究,以期寻求应对气候变暖的途径,探讨林业科学发展与低碳经济的关系,为制定低碳发展战略提供决策参考。
《陕西树木志》是应林业教学、科研及生产的需要而着手编写的,50年代初曾编写过简易本,主要介绍了当时已知的陕西省树木种类和分布,对秦岭林区森林调查及教学、科研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和社会主义林业事业的不断发展,进一步研究和整理陕西省树种资源、主要树木的生态特性、繁殖及利用等资料,实有必要。为此,自50年代起,我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对陕西省的树木进行了更为广泛、深入地调查-研究,采集了大量标本,收集了很多资料,从中也发现了不少树种在陕西省的新分布范围及一些薪分类群。从60年代起,根据新的调查研究资料,就着手对《陕西树木志》进行补充编写,但由于十年动乱的影响,至80年代初,全稿始告完成。其后又参考新出版的文献资料和分类书籍,进行了修改和补充,共记述陕西省的秦、巴山区、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