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系统论述我国人工林主要造林树种土壤质量演化与调控技术途径及其作用机理的有关森林土壤领域的学术专著,全书共分6篇20章。在总论中,论述了人工林土壤质量演化状况的外研究动态和我国人工林主要造林树种土壤质量演化的状况及其研究工作的进展与展望。篇至第六篇重点论述了我国人工林主要造林树种杉木、马尾松、桉树、杨树、落叶松及湿地松人工林的土壤质量演化与调控技术的途径及作用机理,为合理利用我国森林土壤资源、正确经营主要造林树种人工林、维护和恢复森林土壤功能、提高森林土壤生产力、实现可持续经营,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和有价值的应用技术。 本书可供森林土壤、森林培育、森林生态、水土保持等学科的科研人员、高等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决策领导、科技管理人员以及林场的技术人员等参考。
《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五十年(1959-2009)》主要内容包括林业经济专业成立前期的回顾、1959年成立林业经济专业、林业经济专业发展的一段波折、林业经济专业的恢复、新形势下发展林经专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建系的历史背景及建系之初、培养青年教师是建系工作的重中之重、直面社会急需积极主动应对、把改革创新贯彻到教学工作的全过程等。
周彩贤、智信、朱建刚、Stephan Gampe主编的《近自然森林经营--北京的探索与实践》是中德财政合作“京北风沙危害区植被恢复与水源保护林可持续经营”项目森林经营的主要成果,是对北京风沙危害区植被恢复与水源保护林可持续经营实践的总结。书中对近自然经营理论进行了详细介绍,并结合不同森林类型近自然经营的案例,系统阐述了北京近自然经营的技术方法。
《中国湿地资源·广西卷》一书是在全国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成果的基础上经系统整理完成,系统介绍了广西湿地资源基本情况、湿地类型与分布、湿地生物资源、湿地资源利用、湿地资源评价、湿地保护与管理等内容,书末还附有广西湿地调查区域植物名录、湿地调查区域动物名录和重点调查湿地概况。
作者在继承和运用前人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的同时,结合本人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系统、全面的介绍了园林栽培养护学的知识。全书共分8章,内容涉及: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规律,园林树木的栽植,园林树木的整形修剪,园林树木土、肥、水管理,园林树木的各种灾害的防治及树体保护,古树、名木的保护与管理,专类园中主栽树木的栽培养护,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前6章系统的分别介绍了树木栽植与养护的理论和技术,第7章安排了综合知识的运用,第8章为了给读者以全面的知识,重点地介绍了园林树木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本书文字精练,内容丰富,可读性强,有很强的教学适用性。在编排上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可供园林、景观、观赏园艺、林学等专业的学生及教师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的科研、生产工作者及广大自学者使用与参考。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实务》共分为9章。章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业务委托,介绍了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和人员在接受业务委托、签订评估业务委托协议和制定评估计划工作中的一些主要事项;第二章介绍了森林资源资产核查的相关知识和核查要求,正确地开展实物量核查是保证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质量的基础工作;第三章林木资产评估和第四章林地资产评估是《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实务》的主体,分别对用材林、经济林、竹林和其他介绍了林木资产和林地资产评估的技术要点;第五章介绍了森林景观资产评估的相关知识和技术要点;第六章是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报告,介绍了资产评估报告的基本制度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报告编制的技术要求;第七章重点介绍了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中两个重要的技术经济参数——投资收益率和综合调整系数K值确定的思路、原则和一般技术方
徐惠强主编的《中国湿地资源(江苏卷)(精)》是在全国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成果的基础上经系统整理完成,全面系统介绍了江苏湿地资源基本情况、湿地类型与分布、湿地生物资源、湿地资源利用、湿地资源评价、湿地保护与管理等内容,书末还附有江苏湿地调查区域植物名录、湿地调查区域动物名录和重点调查湿地概况。
本书内容分两大部分:部分(、2章)就森林的组成、结构,联系到所在环境因素的各方面,分析讨论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多种动态、功能、效益,分析其利弊得失,作为优化森林作业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第3-6章)为采运作沿革、森林作业系统的构建理论、伐区作业的环境影响分析以及作业的评价和优化模式。全书贯穿了编著者多年来的教学、科研工作的主要学术成果,以及所收集的大量手资料。在撰写过程中,注重系统性、实用性和前沿性,力求以系统科学的思想,较全面、定量地阐述了不同山地森林作业系统对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并提出不同系统地优化作业模式。 该书内容丰富新颖,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行文流畅,学术价值高,是一本山地森林作业系统的好书。对森林资源持续生产、永续利用、生态环境保护诸方面都有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