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涵盖了利息、收益率、货币市场、期货、、利率互换、外汇、期权和风险管理等8个金融领域内的100年最核心的概念,作者精湛的学术功底和丰富的金融应用经验照亮了一个又一个经久不衰的论题。本书对100个核心金融概念依次进行了定义和应用阐述,包括释义,应用环境及场景描述、相关词条、计算公式和若干举例。此外,本书还特别对金融市场给予了强烈的关注。本书的出版,有助于广大金融从业者厘清关于核心金融概念的晦涩感觉,有助于传播金融市场的国际化操作经验和市场规范,更有助于增强金融人士应用基本金融工具的信心。对金融产业中的任何专业人士来说,本书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产用参考工具。本书专注于帮助从业人员在金融游戏中不断提升竞争力,不断强化战斗力。它包括对100个核心金融概念的全方位解释和应用指南,如何发生、如何变化,
《金融机构管理:一种风险管理方法》是金融学国际专家美国的安东尼·桑德斯教授和马西娅·科尼特教授共同撰写的《金融机构管理——一种风险管理方法》(Finan.cial Institutions Management:A Risk Management Approach)第5版的中译本。原版书在国外自出版以来一直占据金融学专业基础教材的领导者地位。《金融机构管理:一种风险管理方法》结构清晰,信息容量大,内容新而易懂,并融合了丰富的教学方法,对金融业的银行、投资、证券、保险、基金等五大分支做了全面的介绍和详细的分析。 《金融机构管理:一种风险管理方法》共3编28章,内容包括:利率、联邦储备系统、货币市场、债券市场、抵押市场、股票市场、外汇市场、衍生证券市场、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和投资银行、共同基金、养老基金以及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对利用衍生证券、贷款出售和
负利率这一全面改变世界经济与金融生态的历史性现象是经济与金融关系的“倒转”,堪称五千年来所未有。本书从理论上剖析了负利率现象发生的根源,勾勒了其从源头到蔓延的图景,并从负利率对当代西方经济社会的侵染、对老龄化社会中社保体系的威胁、对数字货币等经济新趋势的作用,以及对国际格局的冲击四个方面,揭示了负利率现象对世界的影响,并在最后从中国立场出发,提出了于“外”利用“利率势能差”谋发展,于“内”拉长中国利率走低之路的实现路径。
《金融史海拾贝》选取中国金融史的三个切片,分为三部分内容,每部分内容均为逻辑自洽的一个整体,均为深入分析而非浅尝辄止。部分以货币演化为主线,分析中国古代通货膨胀的起因、演进与社会、政治后果。第二部分探讨中国古代高利贷与土地经济之关系,分析中国古代皇朝兴衰的经济原因。第三部分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角度出发,探讨国际金融市场与格局对近古中部政治与经济演变的影响。 《金融史海拾贝》再现历史金融现象的同时,用现在的经济理论研究分析出具实证性的规律。相比漫漫中国金融史,恰如沧海拾贝。 《金融史海拾贝》适合经济学、金融学及中国古代史专业本科或研究生及相关专业研究者与从业人员阅读参考。
本书是投资大师江恩毕生的投资经验和理念的总结之作,通过回顾45年中股市起起落落的每个细节,结合45年来的实战案例,细致讲解了本人总结的12条投资规则和24条投资法则,是投资者提升自身技术分析水平的经典图书。
本书立足于劳动价值理论,以白暴力教授创立的变量劳动价值理论作为分析的基础,确立从价值层次到价格层次的,继而从本质到现象的资本价值与价格决定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对泡沫经济的分析,其中把分析的重点放在资本价格泡沫及泡沫经济形成的微观机理上。然后,从虚拟资本相对实物资本运动的独立性角度,阐述虚拟经济的发展对资本价格泡沫形成的影响。从而形成建立在劳动价值理论基础上的资本价格泡沫及泡沫经济理论。
《海损理算实务》集理论和实务于一体,是作者杨建国近30年的海损理算工作实践凝炼而成。全书围绕《北京理算规则》和《约克-安特卫普规则》相关条文展开具体讨论研究,具体包括共同海损概念、原则、过去和现在及发展;共同海损事故的定损原则、方法、思路;早期事故处理;避难港问题;共同海损理算报告的编制;共同海损的最终结算等内容。
从美索不达米亚利息的发明、中国纸币的使用,到共同基金、通货膨胀指数债券及全球金融证券的创立……《价值起源》将带你纵览世界金融史上一系列重要的金融创新活动,正是这些金融创新改变了世界。 由罗伯特·希勒、尼尔·弗格森、瓦莱丽·汉森等杰出的专家撰写,并配以100多幅重要金融文件的彩色图片加以说明(包括世界上张纸币),《价值起源》研究了人类4000年的金融发展史。通过本书,我们可以了解到贷款、利率、股票、债券、共同基金、公司和纽约证券交易所等许多重要的金融工具和金融制度是如何产生的,以及为什么会产生。在书中,我们会看到,古罗马如伺发展了与现代公司非常相似的早期股份融资形式;我们可以知道,家现代公司——荷兰东印度公司及其融资工具,正是这些工具推动了欧洲人的全球探险和殖民扩张。我们还会接触到一些非
在《中华长江文化大系·商界精英:长江流域的金融与巨家》中,作者朱志先以书写依商而成为业界名流的巨家为主,主要展现商业精英们的营商活动、成就及其社会贡献,在选择写作对象上,尽量从微观方面关照各个时代、各个区域的业界精英,借以彰显长江流域商界巨子们的风采,进而上升到从宏观方面把握这些精英们的经营文化理念;作者以勾勒商业活动的媒介:诸如货币、钱庄、票号、银行等为辅,主要展现货币、钱庄、票号及银行在商业活动中的连接器或助燃剂作用。
本书基于复杂网络理论,构建了全球和主要区域的有向贸易网络,对金融危机在国际贸易网络中的传染进行了理论研究,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在国际贸易网络中的传染情况进行了定量分析,发现国际贸易网络结构在程度上影响着金融危机跨国传染的范围与烈度。
《金融市场与自然规律和谐一致》是用事实来验证金融市场的千变万化与社会、自然、宇宙息息相关,且和谐一致。《金融市场与自然规律和谐一致》全程均按照从宇宙、自然、社会到金融市场的相互联系简单明了地一一阐述,证明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的和谐一致性,让读者明白和了解金融市场的涨跌与宇宙、太阳、地球旋转、自然界四季更替、日夜轮转等一样是具有规律的,当我们真正了解并掌握了这些变化规律之后,自然就会消除对金融市场涨跌甚至所谓“股灾”和金融危机来临的恐惧感,从而变得就像人类对待白天、晚上的转换一样从容自然。进而认识到金融市场没有好与坏之分,只有涨与跌之别,更不能简单地认为涨就好跌就不好。《金融市场与自然规律和谐一致》是尽可能用通俗易懂的百姓语言,来解读变幻莫测的金融市场涨跌走势即“K线图”的奥妙,
这是一本关于衍生产品的定价和市场的广泛而有深度的教科书。作者是这一领域中活跃的国际著名的金融学大师和研究者。本书涵盖了期货、期权和其他衍生产品的几乎所有重要的发展。本书不仅在概念和定价模型的严谨性上堪称,更具特色的是它强调各种衍生产品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转化。书中还到处可见各种具体应用的例子和案例,用大量的图表启发读者的直觉。本书可作为高校本科生、研究生的教科书和经济管理人员的培训、参考用书,同时也适合于对金融衍生产品市场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本书特色:强调各种衍生产品和工具之间的联系和相互转化。图表丰富,大量的应用案例,注重理论在市场中的运用。数学计算是按难易程度递进的。含有Excel电子表格和Visual Basic编码的计算,教会读者利用计算机这种现代化计算工具。
陈元、唐英年、李国宝、林行止、刘明康、王冬胜、沈联涛政商要员携手推荐! 香港金管局前总裁任志刚,回首化解幕幕金融危局的人与事,也以全新视点审视联系汇率(港元与美元挂钩)及财经、金融政策,以及前瞻中国内地与香港地区以至环球的金融形势;配以从未曝光的历史图片,弥足珍贵。 香港自20世纪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而有香港第一位“中央银行家”之称的任志刚,在20世纪80年代初起长期参与香港的货币与金融事务,并在1993年起成为香港金融管理局首任总裁,直至2009年退休。 任先生曾经在1983年参与制定联系汇率制度,其后的财经、金融工作生涯,先后经历过1987年香港股灾(恒生指数曾大跌40%)、亚洲金融风暴、香港政府介入市场打击炒家、雷曼倒闭触发环球金融海啸等大事。从1999年9月到2009年9月,他每周都在金融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