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在《西方经济学》(第七版)教材基础上编写了《经济学原理》(第三版)(包括《微观经济学原理》(第三版)、《宏观经济学原理》(第三版)),本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上述《西方经济学》(第七版)教材的“简写版”,更好地服务于高等院校较少课时 “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教学需要。 作者在编写这本《经济学原理》 (第三版)时力求做到:*,既涵盖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又尽量突出重点,让读者能以尽可能少的时间与精力理解和把握原理;第二,以文字表述为主,尽量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第三,删去一些章节和所有章后“结束语”,以减少篇幅, 简明扼要;第四,每一章仍旧设立一些重要的复习与思考题,以便于读者复习和消化。(本书习题全部取自高鸿业版 《西方经济学》(第七版),答案可见由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鸿业西方经济学
本教材共分为十章:章为绪论;第二章为生产总量核算分析;第三章为投入产出核算分析;第四章为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分析;第五章为资本形成与金融交易核算分析;第六章为国民资产负债核算分析;第七章为对外经济核算分析;第八章为宏观经济综合核算分析;第九章为宏观经济指数核算分析;第十章为宏观经济监测与预警分析。每章内容的编排是先讲核算、后讲分析,并且重点讲核算。在讲核算时,根据我国宏观经济核算的现状,采取平衡表和账户平行排列同时讲授的方法。平衡表利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7年数据,因为2007年是国家编制投入产出表的年份;账户数据由于国家尚未公布,则采用案例数据。在讲分析时,首先讲平衡表和账户的分析,再穿插数学模型的分析。 我国现有教材,宏观经济和国民经济的概念是混用的,一般讲核算时习惯讲国民经
本书力求准确和生动地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全书共分十章,主要内容包括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模型、国民收入的决定:AD-AS模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中的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宏观经济学流派。本书的特点是:在学术思想上,突出了“以应用为导向,以综合能力的提高为主线”;在内容范围上,倡导“系统全面,难易适中”的编写原则;在结构体系上,借鉴了经济学方面的主流教材。为了方便学生学习,本书各章都设计了适量的自测题、案例分析及阅读资料等。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教材和专业课教材,主要供大学本科经济学专业和管理学专业使用,也可供非经济管理专业及经济学实践者学习
《宏观经济学(第2版21世纪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公共基础课系列》编著者胡放之等。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是高等学校经济、管理类学生所必须学习和掌握的,也是必要的。本书根据*经济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大纲编写。本书共九章,包括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它可作为经济、管理和一些相关专业学生的经济学基础课程教材或教学参考书,还可供相关人员阅读参考。
本书的主题是关于个体动机、行为(或微观动机)与其所带来的总体结果(或宏观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它不仅探讨个体行为所导致的令人惊奇的宏观结果,也讨论宏观结果中所蕴涵的个体动机或行为,以及是否可能从观察到的宏观行为中推论出微观动机。谢林教授通过人们耳熟能详的、简单易懂的例子说明了当总体行为不仅仅是个体行为的简单累加时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社会成员为何对他们的单独行动所产生的集体后果视而不见,以及为何从群体现象中推导个人意愿的尝试是一种投机取巧的行为。在书中他还建立了一些既不太艰深又并非显而易见的模型,以及一些基本的分析系统,并将这些模型和分析系统应用于解决类似于由种族、性别、年龄和收入所引起的社会分隔问题上。
“十三五规划”(2016—2020 年)提出保持年均6.5 %以上的经济增长目标,而2016 年是新五年规划的首个年度,为达此目标,重心还是要放在改革上。本辑《比较》的主题是结构性改革,特别推出一组有关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比较文章。
宏观经济学是我国高等院校财经类和管理类专业必开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适应高等院校经济与管理学科教学需要,编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基础上编写了《宏观经济学/普通高校“十二五”规划教材·经济学系列》。 《宏观经济学/普通高校“十二五”规划教材·经济学系列》是在参考国内外已有版本的基础上,兼容并蓄,扬长避短,把握时代脉搏,力求在系统性、全面性、严谨性方面有所改进、突破。
《宏观经济学》,本书介绍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阐述了国民收入核算、宏观经济政策、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宏观经济学流派等内容。
《差度论:量度经济社会安危的一个新标尺》作者研究发现,“收入差度”与“基尼系数”存在对应关系,本书在附表中也提供了收入差度与基尼系数对应关系表。然而其并非通过严格的数学原理和逻辑计算所得,而是作者经过对世界上150多个国家和地区30余年来的收入分配数据研究获得的经验数据,至于其对应关系的原理来自哪里,两者为何会有这种耦合以及如何求证,因作者知识所限,尚难解其中奥秘。为此,真诚地希望对这一问题感兴趣的专家、学者、同仁、朋友不吝破解赐教。作者在此郑重地作出庄严承诺: 本书作者愿为个破解“收入差度”与“基尼系数”对应关系奥秘者奖赏人民币3万元!
《国内外经典教材辅导系列·经济类-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5、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是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5、6版)的学习辅导书。《国内外经典教材辅导系列·经济类-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5、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基本遵循第6版的章目编排,共分14章,每章由三部分组成:部分为复习笔记,总结本章的重难点内容;第二部分是课(章)后习题详解,对第5版和第6版的所有习题都进行了详解的分析和解答;第三部分为考研真题详解,精选近年考研真题,并提供了详细的解答。
本书将整个国民经济划分为私人部门,公司部门、金融部门与公共部门四个部门,并通过编制我国部门经济资产负债表,从宏观经济风险分担与转移的角度研究金融安全机制.对我国宏观风险暴露进行了初步估算:鉴于公共部门在金融稳定中的重要性,本书还对我国公共部门的债务可持续性问题进行了探讨。 本书基于宏观经济风险分担与转移的分析提出了风险管理策略框架.以银行部门为核心.从商业银行资产组合管理、银行风险转移,公共部门风险管理、金融担保管理、宏观流动性管理以及宏观金融创新六个方面阐述了宏观经济风险管理的政策建议。 本研究有助于有效认识宏观经济风险转移与金融安全机制.以便适时采取正确的措施恰当地介入风险形成过程.进行有效的风险防范或危机管理。
投资者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对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提出明确要求。为系统梳理和总结近年我国投资者保护工作的实践和经验,展现工作成效,为有关国家、地区了解和掌握中国投资者权益保护工作的发展情况和发展方向提供参考,同时改善国内缺乏具有普及型、综合性投资者保护书籍的现状,《中国资本市场投资者保护实践探索》一书将围绕中国投资者保护工作历史与现状、中国投资者保护实践探索具体措施和投资者保护愿景及展望等主要内容进行深入总结和分析。
本书是高等院校经济与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系列教材之一。全书共分为8章,分别是宏观经济学导论、宏观经济学基础、总需求分析(IS-LM模型)、总供求分析(AD-AS模型)、失业与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开放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现代流派。 本书力求克服本土教材缺少案例分析、叙述抽象、晦涩难懂,国外引进教材篇幅冗长、价格昂贵等缺点,弘扬本土教材具有系统性和逻辑性、国外教材案例丰富等优势。利用精心设计的【知识结构图】、【导入案例】、【新闻中的经济学】、【实例链接】、【知识拓展】、【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和【练习及思考题】等模块,很好地实现了原理讲授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抽象的体系与具体的内容相结合、有限的经典理论与无限的知识拓展相结合、传统的理论与新颖的体例相结合的特点。 本书可作为本科生的宏观经济学
本书是2008年“国家精品建设课程”《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的配套教材,是作者长期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书中论述了产品市场均衡以及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双均衡条件下国民收入的决定理论、总需求与总供给理论、开放宏观经济学的内容,并对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做了简单介绍,以反映宏观经济学的新进展。
本书聚焦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金融发展这一核心和热点问题,主要研究金融资本理论的发展演变、现代金融资本理论、金融资本异化论和金融资本还原论,目标是使金融资本回归本原,解决金融资本异化带来的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金融资本的异化与还原是马克思关于资本思想基础上的一个延伸,因此研究金融资本的异化与还原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内 容 简 介 全书共10章。第1章介绍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第2章介绍宏观经济总量的基本衡量方法。第3~5章介绍了封闭经济中短期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其中第3章是简单收入决定模型,第4章是IS-LM模型,第5章是AD-AS模型。第6章讨论失业、通货膨胀和菲利普斯曲线。第7章讨论宏观经济政策。第8章是开放经济宏观分析。第9章是增长理论。第10章介绍宏观经济学思想发展。 《宏观经济学》知识结构完整紧凑、知识体系严谨,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讲解简明易懂,注重培养学生的经济学直觉和运用通俗语言进行经济推理的能力;有关总供给方面的内容丰富,条理清晰;结合了我国的经济发展,介绍较多联系我国实际的案例和专栏,便于学生学以致用。 《宏观经济学》适合用作财经类各专业本科和专科宏观经济学教材,也适合用作非财经类专业经济学通识教育的宏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