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一书中认为:美国作为世界的超级大国,在全世界占有军事优势,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在尖端科技领域地位领先, 美国文化 具有吸引力。不过美国不仅是个的超级大国,也是最后一个超级大国。他预计到2015年左右,美国将失去世界霸权地位。在此之前,为了未雨绸缨,需要早作准备,建立符合美国利益的国际秩序。为此,美国必须防止另一个超级大国的兴起,和任何一种威胁美国霸权地位的反美联盟的出现。布热津斯基博士的全球战略构想将欧亚大陆看作关健地区。他列出欧亚大陆地缘战略国家和地缘政治支轴国家各五个,对它们在欧亚大陆的地位、发展前景、政策走向以及同美国的利害关系一一作出分析判断,并就美国对它们的政策提出建议,其中有关中国的评述占有较大篇幅。
《民主的细节》是作者过去几年给一些期刊报纸写的专栏文章结集,其中主要是给《南方人物周刊》的文章。全书中以的形式,把“美国的民主”这样一个概念性的东西拆解成点点滴滴的事件、政策和人物去描述。可供各大专院校学生及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阅读使用。 你听说美国标榜言论自由,但你知道有政治正确这个底线紧箍咒吗?你听说美国政府权力巨大,但你知道“公款公用”都要纳税人监督吗?你听说美国进行反恐战争,但你知道前司法部长一次次为萨达姆辩护吗?你听说美国妄图称霸全球,但你知道民众为了帮助巴西农民甘愿买昂贵的咖啡吗?你听说美式民主只是谎言,但旅美学者刘瑜以其老辣、诙谐、生动的文笔,讲述了一个个发生于美国政治、法律、经济、福利、教育中的真实小事儿。民主到底是意识形态的幻景还是柴米油盐的真切?
约翰·加尔通曾成功预言柏林墙倒塌和苏联解体,在本书中则预言美帝国将于2020年崩溃。本书的亮点,不仅在于对美帝国即将崩溃的惊世预言,更在于预言背后的严谨分析。作者以1980年预测苏联帝国崩溃的理论为基础,深入考察了当前美帝国衰退和没落的原因、过程、方式、时间和地点,谨慎分析了世界未来的世界格局,并对历史上西罗马帝国的兴衰与西方帝国主义进行了比较研究。本书洞察世界政治的风云变幻,为中国读者提供了一种认识当今超级帝国的全新视野,是一本关心世界未来的有识之士的佳作。
当今世界面临着权力危机,造成这一危机的原因包括:权力重心从西方快速向东方转移;世界各地的人们在政治上纷纷觉醒;美国在和国际上的表现越来越差劲。这一危机对美国的利益、一些濒危国家的生存、应对核扩散和气候变化的共同努力,以及更广泛而言的地缘政治稳定均构成长期挑战。 本书认为,在危机时期,美国可以并且理应积极介入并起到领航作用。但要做到这一点,它必须解决其问题,制订能够回应其不同地区利益的战略。美国应该在欧洲促进更大和更广泛的团强,最终把俄罗斯和土耳其吸纳进更具生命力、更大的西方。在新东方,美国必须能够平衡和安抚该地区日益崛起的大国,避免直接军事介入亚洲大陆的冲突,同时维持与日本现有的联盟,并且巩固与中国在全球的合作关系。 在这一动荡时期,美国应该继续在维持稳定方面发挥重要
作为公共领域最重要的声音之一,刘瑜的文字向来拥趸众多,之前的作品更多关注美国民主,与中国相关度不高。而《观念的水位》更多关注东亚、中东欧、南美洲以及非洲国家的政治与民主化,比如英国、俄罗斯、委内瑞拉、赞比亚等,这些国家的民主化进程参差不齐,而很多情况与现今中国有较强的可比性,这无疑让这本书更生动,更接地气。 喜欢刘瑜文字的人,在《观念的水位》中仍然可以找到惊喜,她是幽默的:“所谓民主,就是选一个人上去挨骂。”她还是犀利的:“别说什么'关了灯都一样',21世纪了,为什么总要关着灯呢。”书中内容,包括、国际时政、政治书评影评以及一些个体化思考的杂论,更为多样化,阅读上带有跳跃感,但并不会有断裂之感,相反,用刘瑜自己的话说:“我相信这些文章集结在一起所传递的信息,相比它们零散的存在
作为公共领域最重要的声音之一,刘瑜的文字向来拥趸众多,之前的作品更多关注美国民主,与中国相关度不高。而《观念的水位》更多关注东亚、中东欧、南美洲以及非洲国家的政治与民主化,比如英国、俄罗斯、委内瑞拉、赞比亚等,这些国家的民主化进程参差不齐,而很多情况与现今中国有较强的可比性,这无疑让这本书更生动,更接地气。 喜欢刘瑜文字的人,在《观念的水位》中仍然可以找到惊喜,她是幽默的:“所谓民主,就是选一个人上去挨骂。”她还是犀利的:“别说什么'关了灯都一样',21世纪了,为什么总要关着灯呢。”书中内容,包括、国际时政、政治书评影评以及一些个体化思考的杂论,更为多样化,阅读上带有跳跃感,但并不会有断裂之感,相反,用刘瑜自己的话说:“我相信这些文章集结在一起所传递的信息,相比它们零散的存在
《总统是靠不住的》是《历史深处的忧虑——近距离看美国》的姐妹篇。作者继续以信件的形式,从“美国总统是什么?”这样一个问题开始,用一连串的故事,层层铺排出美国政治法律制度的基本原理和深刻地了解美国是如何在自身的制度系统中,通过“平衡和制约”去实施对权力的监督和限制。对于我们来自大洋彼岸的平民来说,一踏上这块新大陆,自然感觉新鲜事就特别多。你就想想吧,就连“美国总统是什么”,都会成为一个问题,需要去了解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
世界上可以被称为地狱的地方屈指可数,奥斯维辛即为其一。 1940 年 9 月 ,波兰军官维托尔德·皮莱茨基自愿前往集中营。三年间,依靠过人的体能、智慧与意志力,依靠坚定的信仰,皮莱茨基在里面成立了秘密组织,援助同胞,并不断向外界传递信息。 1943 年 4 月,皮莱茨基死里逃生,开始将自己的经历整理成报告上交,本书是其最完整的一份报告。书内详细记录了他在集中营里 经历的世人难以想象的日子。
《如彗星划过夜空:近距离看美国之四》首先通过1787年美国费城制宪会议前后的一系列故事,梳理美国宪政民主从源头、发展到相对成熟和付诸实践的基本过程。作者循着制宪会议的进程,一步步讲述并层层推出对美国宪法中有关制度设计的思想土壤、历史机遇、基本理念的思考;描述出美国早期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在面对各种不同的思想观点时,遵从游戏规则,于交锋和妥协中显示的政治智慧;同时也对美国宪政制度中可忧虑的问题和历史的局限等做了分析。其次,通过20世纪60年代美国反越战运动中,《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媒体在披露所谓“五角大楼秘密文件”的事件中,凭借宪法权力,与当时的美国政府行政当局抗衡的故事,凸现了美国式民主的运作机制,也涉及了制度在新的危机中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