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为 金冲及文丛 中独特的一卷,与文丛中金冲及先生的其他个人著作不同,它源自于他40年前对新中国外交重要人物乔冠华的深度访谈记录整理。1981年,在撰写《周恩来传》的过程中,金冲及先生广泛搜集资料,乔冠华作为关键受访者之一,分享了大量珍贵的回忆。如今,这份尘封四十年的访谈资料经过精心整理,终于得以出版,向读者呈现了一段生动的历史。 从1981年6月至11月,金冲及先生在乔冠华位于史家胡同的寓所中进行了七次深入的访谈。乔冠华以其亲历者的身份,详细回顾了1950至1975年间在周恩来总理领导下的新中国外交工作,重点讲述了朝鲜停战谈判的幕后故事、日内瓦与万隆国际会议上的外交风采,以及尼克松访华等中美关系转折的关键时刻。其口述内容细腻入微,尤其是关于朝鲜停战谈判的复杂细节与中美关系破冰的始末,为研究新中国外
本书立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概述新时代十年中国外交发展历程、成就经验基础上,通过对战略机遇期和全球化转型的深入剖析,重点论述当前中国外交面临的挑战问题及战略选择,归纳中国外交的基本理念与新思路新主张新方案,审视中国现行外交布局,厘清中国外交的多目标战略与战略排序,明晰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外交的使命任务。本书对于彰显中国外交的独特风范和世界情怀,展示中国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国责任与担当具有一定意义。
本书首先考察了传统中国的外交模式 朝贡体系 及其在广州的应用,接下来讨论了鸦片战争以及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适用过程。1845年至1851年间,新的条约体系遭遇挫折,清朝方面竭力限制条约中承认的特权,而外国人也在尽力为他们获得额外的好处。1850年至1854年间,上海的状况极为混乱。随着外国海关税务司的最终确立,条约体系开始复苏。本书并未沿用当时流行的帝国主义观点,指出1842年至1860年间的新条约体系意味着清朝开始接受与外国人 共享治权 的观念,通过这样的方式,通商口岸和外国海关税务司成为中西 共治 的合作者。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项目批准号:19ZDA261)阶段性成果,北京外国语大学2020年度 双一流 建设重大标志性项目结项成果。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发展时期。在交通方面,除了汉代以来传统丝路的利用以外,新的交通线得以开辟和利用;在交往方面,与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建立起通交和贸易关系;在交流方面,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内容都大大拓展而更加丰富。本书分十章介绍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丝绸之路。章总结了近四十年来魏晋南北朝时期关系史研究;第二、三章分别介绍了北魏和南朝萧梁时期的中西交通;第四章论述了3 6世纪草原丝绸之路的利用;第五、六章以宋云、惠生西行求法和朱应、康泰出使扶南探析了海上丝绸之路;第七、八、九、十章分别探讨了域外器物、植物、动物和香料的输入与中古社会。
自20世纪以来,随着报纸、电视等多媒体的出现,公众舆论成为影响内政外交政策的一大重要因素。然而很长一段时期内,公众舆论的涵义难以界定,且在国际史研究领域受到忽视。本书详细分析了五个案例,包括:英国公众舆论与1919年的巴黎和会、法国公众舆论与20世纪30年代的绥靖政策、美国公众舆论与越南战争、全球公众舆论与南非种族隔离政策的终结、欧洲公众舆论与欧洲一体化进程,试图说明公众舆论是如何对外交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作者特别指出,公众舆论具有独特的两面性,一方面容易受到引导与利用,另一方面也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他希望通过本书鼓励学者和学子在其各自的历史背景下更多地关注公众舆论这一日显重要的研究领域。
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报告精神的开局之年。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全面回顾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才队伍建设和人事制度改革的宝贵经验,既可以提升我们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也可以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历史借鉴。《人事制度改革与人才队伍建设(1978—2018)》全面回顾了人事制度改革走过的40年历程,总结了人事制度改革取得的成就与不足,阐述了人事制度改革与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经验,并提出今后一个时期公共部门人事制度改革要加强对公共权力的监督和制约,维护和彰显社会公平正义,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和人才作用发挥的制度环境。
本书阐述了以联合作战使用为核心、以企业服务为焦点、以云计算为关键、以网络空间安全为首要目标的优选一体化作战,充分反映了从以网络为中心转向以数据为中心的美国国防部战略思想的总体框架。本书以总体框架为背景,全面地、系统地阐述各个核心构成要素及其基本功能。
19世纪60年代大批华工从中国远赴美国参与建设美国中央太平洋铁路,这段华工史是早期在美华人史的一个缩影。《美国中央太平洋铁路建设中的华工》以华工群体为切入点,真实地还原了这段历史,让多的人了解华工为横贯美国中西部的铁路建设所作的贡献,全面地展示了对于这段历史的研究成果,对于增强中美两国的了解和友谊,对于丰富华工史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资料。
2014年是新中国成立65周年,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组建65周年的光辉时期。山东画报出版社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时期出版了钢笔画家桂志仁先生的人民海军舰船钢笔画集,册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舰艇钢笔画集:大国利舰》,先发表了有关中国航母、驱逐舰等作品。
中国的和亲历史悠久,连续不断,从远古的传说时代起一直延续到清代,历时几千年。由于时代的不同,和亲的政策也在不断地变化。和亲是一部值得深入研究的历史,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面镜子。从这面镜子中,能折射出“君主”、“帝王”们为了统治阶级的利益,或者说为了国家的利益,而牺牲公主的爱情的真实写照;同时反映出中国古代的女子们的牺牲自我的高尚品德。
《国防教育图集》用全景式手法勾勒出中国国防教育的基本框架。图集由“的祖国”、“国防斗争历程”、“军事思想”、“永远的丰碑”、“迎接新挑战”、“筑起新长城”共6篇组成,每篇既可独立成章,又相互有机结合,图文并茂,相得益彰。
本书以宋朝制置使这一具体职官为研究主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分清两类制置使的区别、论述制置使的发展过程、探讨制度的外延层面三个方面人手对其进行讨论,通过对制置使内涵的考述,以及对与之相关的若干问题的阐释,来说明宋朝职官制度的特点,勾勒出宋代政治文化环境下文官主导的战时体制的历史轮廓。
家族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中始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徐杨杰编著的《中国家族制度史》作为部全面而系统地研究中国家族制度的专著,填补了外学术界的空白,《中国家族制度史》视野宏大开阔,史料翔实,立论有据,且语言平实流畅,少空泛无物之论。
提点刑狱司是宋代的掌管一路司法、监察等事务的重要路级机构。提点刑狱司的设立,代表了宋代法制化进程的一个新阶段,促进了地方司法审判和监督,也促进了司法公正。两宋时期涌现出了宋慈、郑兴裔等的提刑官,创行了“检验格目”等影响深远的司法检验制度。同时提刑作为路级监司之一,又掌管着监察、财政、治安等权力,广泛参与地方各项事务。宋代提点刑狱司制度是一项成功的政治制度,它促进了宋代地方司法公正、权力分化、吏治清明等。这一制度对元、明、清诸代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既得利益集团问题,从根本上说是一个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问题,在目前又似乎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是一个很多人刻意回避的话题。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和由此而来的利益主体的分化与重组,在社会构成多元化的局面下,原有利益格局被打破,在不同利益群体之间产生了较为激烈的冲突,使既得利益集团问题突出地摆在了执政党面前,成了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忽视和回避的问题。本书聚焦中国既得利益集团,揭示其形成的真相,描述演进轨迹,总结遏制经验,探索治国良策。
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六朝妇女史研究,对于深化六朝史研究,是一种新的视野,也是一种新的尝试。六朝妇女在家庭与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变化,更是值得我们认真探讨的重要课题。《六朝妇女》以研究六朝妇女为主题,是一部区域性断代专史,故取名《六朝妇女》,由张承宗编写。内容包括:妇女的社会阶层,妇女与婚姻风俗,妇女与家庭生活,妇女的服饰,妇女的社会活动,妇女的教育与才华,妇女与丧葬礼俗七个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