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纪初的中国文化界,相当重视西方伦理学的介绍。陈独秀曾讲,吾人结果之觉悟是伦理学之觉悟。在20世纪初出现的一大批伦理学译著中,德国哲学家、教育学家泡尔生的《伦理学原理》一书是影响很深的一种。该书由蔡元培翻译。《伦理学原理》出版后,销路颇好,商务印书馆1910年初版,次年就再版,1915年4版,1921年6版,至1927年已发行了8版,1940年又再度重版,编入该馆“汉译世界名著”丛书。
金岳霖是中国哲学知识沦研究领域的开拓者。本书围绕“以经验之所得还治经验”这一主旨,自觉地将逻辑分析方法严格而系统地运用于哲学研究,特别注重思想的清晰性和论证性,系统地论述了知识的来源、知识的形成以及知识的可靠性、衡量真假的标准等问题。弥补了中国知识论不发达的缺陷,改变了中国传统哲学文本的写作模式。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物品的身影。可以说,我们的所有活动都跟物品有关。鲍德里亚试图对种类繁多的物品加以区分,并勾勒出一个物品的层级与体系。鲍德里亚认为,现代家具代表一种系列,而古旧物品或者极其昂贵的品则代表模范。普通人因为居住空间有限,只能选择可随意折叠、拆卸的现代系列家具,而只有少数富人才能负担得起笨重、华丽的实木古典家具。 系列与模范的区分实际上是人的阶层的区分,是普通人和富人的区分,也是一种符号和语言。对于那些资金有限又想占有品的人来说,分期付款或者信用贷款则是一种福音。过去先积攒财富,再购买品的模式被抛弃了,靠预期收入先行占有品的做法广为流行。当下,无所不在的广告依靠关心人的情怀推销各种模范、品牌。物品变成了一种消费能力的符号和社会地位的象征。出于自由选择的购买因为消
20世纪初,西方学者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问题上出现了两条相互对立的思路:一条是实证主义的思路,另一条是现象学一诠释学的思路。纵观20世纪社会科学发展的历史,实证主义的研究模式和现象学一诠释学的方法都取得了部分的成功,但又遇到了各自的问题。 本书即围绕方法论的问题展开对社会科学研究的哲学讨论,全书的重点是实证主义的方法、诠释学的方法、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分析方法对社会科学研究的意义,并把维特根斯坦的转型看作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转型的契机。 本书所涉及的论题是国际学界的前沿问题,亦是热点论题,本书也是我国部深入探讨相关问题的学术专著。在论述过程中,作者尝试打通英美哲学和欧陆哲学的界限,从而为探讨相关问题提供更为广阔的背景;同时,在社会科学的哲学研究中,综合旨在理解的诠释学的方法和旨在说明的实
《思想的力量(第9版)》是迄今为止覆盖面最全的哲学史读本,内容包罗万象,纵览了西方从古至今的所有哲学理论流派。全书写作风格生动,让哲学变得通俗易懂,却又不至于过分简化,每章章末还附有重要思想家的原著选读。作者着重展现了哲学思想如何影响人们的现实生活,考察了哲学思想与人类历史、日常生活的互动关系。本书作为美国大学经典哲学教材,至今已出到第9版,广受各类读者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