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木德》被认为是影响人类文明的巨著之一,是真正的传世经典。犹太民族正是因为有《塔木德》这一精神支柱和智慧的指引,才得以在饱受难以想象的苦难之后依然生存了下来,并获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本书根据《塔木德》介绍和阐述了犹太人在经商和处世上的智慧,并运用精练的语言,通过一个个富含寓意的故事,诠释了犹太民族智慧的博大精深,相信对读者们会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宇宙是如何起源的?究竟什么才是真理?我们该如何过上幸福的生活?人类从古至今都在不断探讨着生活和存在的本质,诸多伟大的思想家们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用他们的思想影响着整个世界。《哲学百科》一书语言平实,以短小精悍的分析打破专业术语的桎梏,通过一目了然的图表梳理复杂的理论,借助经典的名人名言令哲学理论真正为我们所理解和记忆,采用诙谐的例证和图解将哲学家们的思想逐一剖析。无论你是刚踏入哲学大门的新人、充满求知欲的学生,还是已经具备一定哲学知识的业内人士,都会在本书中获得丰富的精神食粮。
为什么要读点哲学?哲学家罗素告诉我们,哲学的意义不是在于给这个不确定的世界以确定的答案,而是在于让生活在不确定性中的我们去过确定的生活。罗素认为,人身上有三样东西是任何物质和金钱都无法替代的,那就是爱、求知欲和同情。一旦这三样东西被泯灭,人类将沦为行尸走肉。本书完整选编罗素阐释求爱、求知、共情的名篇,从恋爱、婚姻、工作、战争、人际交往、幸福观、金钱观等实用场景出发,解读人性、社会与人生,是写给普通人的人生问题解答书。人生中的一切疑惑,哲学都能给出答案。
本书通过对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和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历史考察和逻辑分析,说明了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和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基本特征,分析了苏联、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反思与重建,从本体论、辩证法、历史观、认识论、价值论等多维视角阐述了重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基本问题,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使哲学的理论主题从“世界何以可能转向人类解放何以可能”,从“认识世界何以可能转向改变世界何以可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题就是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特征是形而上学批判、意识形态批判和资本批判的高度统一,是实践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统一,应以“实践”为基础重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实现实践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
《实践论》《矛盾论》是毛泽东关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代表著作。作者借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观点揭露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主观主义错误。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深刻地阐述了对立统一规律。由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研究出版社联合出版的《《实践论》《矛盾论》导读》,在附原文的基础上,以经典原著的写作背景、成书过程、结构内容和观点及其历史影响和现实意义为脉络,对《实践论》《矛盾论》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解读,同时对其中暗含的哲理给予了充分扩展,突出当代价值与时代特色,利于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原理,也有助于理解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缺陷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所在。
报刊活动不仅是马克思、恩格斯个人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如马克思博士毕业后,所进行的份工作,就是在《莱茵报》当编辑),而且还是他们用来对抗和批判当时那个压迫人、剥削人的时代的重要理论阵地。可以说,围绕着报刊活动所展开的斗争、论辩,几乎贯穿了马克思、恩格斯的一生。该书稿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参考了马克思、恩格斯生平事业年表以及马克思、恩格斯的传记,比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的材料,编写了两人报刊活动年表。书稿自编成后,一直作为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的专业课用书,对于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推进,具有不小的价值。
本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领域和实际工作中很为关注的9个重大理论问题作了回答,如:为何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大智慧?为何说马克思主义占据了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关注现实?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素养和品格?如何向辩证法要智慧?怎样树立唯物主义历史观?文化自信与中国文化发展有何深层次关联?如何筑牢文化自信的理论和现实基础?人、自然和社会有何内在关系?全书重在解决真懂真信的问题,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并很终落实到怎么用上来,说理透彻,行文流畅,既具有学术厚度又具有可读性。
《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共60卷,是我国自行编辑出版的版本,也是目前世界上收集列宁文献多的版本,共收载列宁文献9000多件。 《列宁全集(第27卷 1915年8月-1916年6月 第2版 增订版)》收载列宁在1915年8月至1916年6月期间的著作。
《价值、感受与哲学——马克斯舍勒感受现象学研究》是研究德国现象学家马克斯·舍勒感受(情感)现象学的一《价值、感受与哲学——马克斯舍勒感受现象学研究》。《价值、感受与哲学——马克斯舍勒感受现象学研究》分别阐释了价值、感受、行动这三个对于舍勒伦理学来说至关重要的概念,并展示出这几个概念的本质关联。《价值、感受与哲学——马克斯舍勒感受现象学研究》还揭示了隐含在舍勒著述中一个尚未被学人触及的论题:感受意向的充实。感受意向的充实是一种不同于认知意向之充实的现象学经验,胡塞尔将认知意向的充实描述为“真”,而舍勒将感受意向的充实描述为“诚”。此外,《价值、感受与哲学——马克斯舍勒感受现象学研究》还揭示了在舍勒著述中一个隐而未彰的论题:康德道德哲学隐含着某种精巧的伪善。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文库》精选和汇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重要著述,采用经过校订的全新译文,并附有各种必要的参考资料,以满足广大读者学习和研究的多层次需要。编译者力求在时代特色、学术质量和编排设计方面体现新的水准。文库包含三个系列:一是单行本系列,收录经典作家独立成书的重要著作;二是专题选编本系列,收录经典作家集中论述有关问题的短篇著作和论著节选;三是论述摘编本系列,辑录经典作家对有关专题的论述,按逻辑结构进行编排。
为什么物质主义无法带来幸福和快乐?《目标价值与主观幸福感:内在影响机制的实证研究》在自我决定理论的基础上,从价观视角讨论物质主义的价基础及其影响。外在目标价(物质主义的价基础)把获得外部奖赏或社会赞许作为追求的目标,对这些目标的追求更多与外在设定的评价标准有关。与物质主义相对立的价基础称为内在目标价,它把自我发展和成长作为目标,实现这些目标能够促进个体的人和认知的成长与完善。 《目标价值与主观幸福感:内在影响机制的实证研究》通过若干实证研究发现,内在目标价主要通过增强意义幸福感来提高整体的幸福水平,它提高积极情绪、降低消极情绪,有更高的心身健康状态。
《马克思主义哲学自我革命》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反思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自我革命的紧迫性、内涵和途径,说明自我革命的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和当代化。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文库》精选和汇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重要著述,采用经过校订的新译文,并附有各种必要的参考资料,以满足广大读者学习和研究的多层次需要。编译者力求在时代特色、学术质量和编排设计方面体现新的水准。文库包含三个系列:一是单行本系列,收录经典作家独立成书的重要著作;二是专题选编本系列,收录经典作家集中论述有关问题的短篇著作和论著节选;三是论述摘编本系列,辑录经典作家对有关专题的论述,按逻辑结构进行编排。
《“新帝国主义论”与马克思主义的帝国主义理论》记述了当代全球化发展,扩大了资本主义的生长空间,彰显了资本主义的世界性特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启发我们如何正确认识这种时代特征;而全球化又把东西方两种社会之间的关系问题推到了首位,这是资本自身特性的显现,又是落后国家自身发展的需要。落后国家以何种姿态融入这种发展?如何借助于西方社会的发达成果加速自己的现代化进程?这些依然是当今发展中国家必须思考的问题。 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虽然在个别结论上需要改变或者必须发展,但是,它的分析方法和许多重要的论断对于我们认识全球化的实质、解析当代各色的帝国主义新理论、特别是理解落后民族国家的现代化问题有着重要的启示。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作者认为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没有远离当今社会的现实,该理论对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形态与借鉴》对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理论来源的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一系列重要理论形态进行了系统研究,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生形态”——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哲学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俄国和苏联的马克思丰义哲学形态,毛泽东哲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哲学思想。 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形态与借鉴》从历史语境、思维特征、翻译视角、研究范式等方面,对当代海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相关成果进行了梳理和概括。 通过上述理论工作,《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形态与借鉴》试图为构建奠基于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之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当代形态这一理论任务提供思想基础和借鉴。
《比较与争锋——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理论、问题与实践》一书基于问题意识,对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来源、产生、发展与内涵上的本质差异进行了深入考察,比较了两者在中西方的不同境遇。本书对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诸多问题、集体主义面临挑战的问题、个人主义日益强势的问题都做了分析与解答,目的在于更好地坚持、发展和完善集体主义,在全社会形成一种良好的道德风气。
马克思在批判、吸收了前人丰厚思想营养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人类解放理论。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纠结关系及其开解构成了解放理论的逻辑基础与逻辑起点;多维度解放与人类解放的张力构成了解放理论的逻辑主线;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境界构成了解放理论的逻辑归宿。西方学者基于各自理论背景和时代现实进行了不同的阐释与反思,其理论立场与观点可视为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的思想延伸与现实追问。当代中国所开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是对人类解放进行理论与实践双重探索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