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演绎着宇宙、社会和人生的无穷变化的“六十四卦”进行了解释,并在每一卦的“爻辞解析”中阐述了事物成长的六个阶段。
我们今天遇到的、讨论的、感到困惑的许多思想文化问题,也是民国时期的人们曾遇到过的、讨论过的、感到困惑过的问题。但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学术界对民国思想史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该书作为本专门研究民国思想史的学术著作,不仅宏观考察了民国思想史的特点、西学在民国时期的传播、次世界大战对民国思想史的影响,而且还对西化思潮和文化保守主义思潮、五四时期的思想文化论争、“九一八”后知识分子的思想变动、30年代思想史关于中国向何处去的争论、抗战时期的中国新儒家、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运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全书内容丰富、新意迭出、文笔流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这是作者的一部遗作。书中对中国国学大师王国维1898—1911年间11种哲学译稿(署名7种、未署名11种),进行了详尽周密考订和评析,可谓王国维研究的可喜成果。作者同时利用加“按”的形式,在许多细微的对比与议论中贯注了自己的审美意识与世界观,也极有学术价值。
牟宗三先生,被认为是当代新儒家的领军人物之一。他师承于熊十力先生,熊先生称之为北大哲学系“可造之人”。牟先生与唐君毅先生、徐复观先生并肩而立,号称熊氏的弟子。 这套《牟宗三文集》我们遴选了牟宗三先生最重要的著作,包括《中国哲学的特质》《道德的理想主义》《中国哲学十九讲》等,共计十三种。本册为《从陆象山到刘蕺山》。
《当代儒学(6辑)》是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主办的儒家思想理论辑刊,每年出版两辑。本书所称的“当代儒学”,是指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1世纪以来的儒学复兴中所出现的新的儒家思想创造、新的儒学理论形态,旨在回应当今时代的呼唤、解决当今社会的问题。通过对当代儒学的研究与评介,推动儒学复兴、中华文化复兴;着眼于儒家的“活的思想”,推进当代儒学的思想原创、理论建构,推出当代儒学的重要学派、代表人物。
......
儒、佛、道三家之学,一般多作为一种哲学思想来研究,或当作一种知识来讲解,而本书作者之所见则与此有所不同。 梁漱溟先生认为,这三家都是关于人们修持、涵养或修养的一种学问,其固有的根本精神在“力行实践”。因此,他说:“儒、佛、道三家之学均贵践履实修,各有其当真解决的实在问题,非徒口耳三寸之间的事。不掌握此点,不足以言三家之学。”如儒家孔门之学,依作者所见,就是“专务导致吾人身心生活日进于自觉而自立,整个生命有所变化提的那学术”。作者并非不承认这三家之学“其中有思想有知识”,但“主要则在返乎自家身上之修持、涵养、证悟”,若不如此,而“只当作哲学来讲者殊属失真无当”。 现本书所收录之文字,各篇既强调三家之学这一固有之根本精神——“力行实践”,又指出儒家修养实践的具体方法。
在中国古代智慧之中,庄周无疑特别耀眼。他继承和发展了李聃关于“道”的理论,形成一整套瑰丽的哲学理论体系,次勇敢地揭示奥秘世界的方方面面,高举人的主体性大旗,捍卫人的尊严,揭露黑暗,抨击无耻,因而他又是反对战争,和种种不合理现实作斗争的大无畏者。故事是在战国中后期广阔的背景下展开的。在那样的社会里,充斥了杀伐、兼并、权谋,无正义可言。庄周始终追求自由、平等,不愿意同流合污,注定他一生不得志,生活穷困潦倒。、但他以惊人的毅力面对艰难,恪守人生信条,保持纯洁,直到即将离开人世,门人准备厚葬他,庄周还说:“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价值连城之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吾葬具岂不备耶?何以加此!”境界之高,常人难以企及。
本书收录了熊十力先生的学术专论、随笔、短论、讲词、语录等,涉及到中国学术领域的方方面面。所讨论的问题,如哲学与科学对象的界定、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区别及融通、佛儒道之异同、先秦诸子的评价等,都是上个世纪二十到四十年代直至今天中国思想学术界所关注的重要问题,足以呈现中国近现代哲学的一个侧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