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人生的旅途中总是经常遇到不快、忧郁、愤怒,遭受他人嫉妒或嫉妒他人,对社交活动感到由衷的畏惧等等妨碍人们获得幸福的因素。我们要想摒弃这种种导致不幸的原因,步入幸福之路,成功抵达幸福彼岸,是我们倾毕生之力都在追寻的东西。 哲学大师、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罗素既论及竞争、疲惫、忧郁、嫉妒、害怕舆论等不幸的因子,又在工作、情爱、家庭、闲暇诸领域带领读者找到幸福的方法,与我们一起跨越重重阻碍,修养身心,最终走上实现自我幸福的康庄大道。 著名翻译大师傅雷经典译本,并加入大量注释全面提高阅读体验,帮助读者走上幸福之路的经典哲学与心理学著作。
本书包括:论心灵的性质和起源、论情感的起源和性质、论人的奴役或情感的力量、论理智的力量或人的自由共5部分内容。
这是一本足以改变你思维世界的小书。美国著名逻辑学家、哲学教授D.Q.麦克伦尼,将一门宽广、深奥的逻辑科学以贴近生活、通俗易懂、妙趣横生的语言娓娓道来。它既没有刻板的理论教条,也不是正规的教科书,而是一本必的现实指南。作者在书中告诉我们,生活中,逻辑无处不在。无论我们是有意还是无意,逻辑无时不在服务于我们的生活。然而逻辑到底是什么,也许并没有太多的人有很清楚的概念。作者以其简练而又充满趣味的笔触,将逻辑学活化为一种艺术,从它的基本原理,到论证,到非逻辑思维的根源,再到28种就发生在你身边的非逻辑思维形式,带你进入精彩无比的逻辑世界,体会妙趣横生的思维交锋,跨过无处不在的逻辑陷阱,让你沉醉其中,欲罢不能。
《伦理学的邀请》是作者写给15岁儿子的长篇独白,以轻松亲切的风格对年轻人如何过上好生活、如何成为一个好人给出了中肯实用的建议。全书分为九章,虽然是一位父亲与他儿子之间的一场寻常对话,涉及的却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困惑和烦恼问题,因而更具普适性,可以视为所有父子之间进行的一场再亲切不过的对话。作者 授之以渔 , 鼓励他们用积极客观的态度去看待自身和世界,找寻自己生活的意义,从中获取些许智慧,让自己成为一个好人,让生活更美好。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因为某些问题而陷入灾难性的胡思乱想无法自拔,事后复盘时却意识到事情的根源其实不值一提?因为纠结某些问题去找朋友谈心,结果被他们的话语点醒,以新视角思考,立刻如释重负?当你开始以不同的方式思考,你的感受会发生变化,无数恼人的杂念自然会被一扫而空。 我们每天的经历都可以证明这个简单的道理——我们如何思考,决定了我们的感受如何。这个理念便是认知行为疗法的核心原则。 本书是对认知行为疗法全面而易懂的介绍,覆盖了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沮丧、愤怒、焦虑、自卑、抑郁等八大消极情绪。针对每一种情绪问题,作者提供了极具实操性的解决方案和练习,帮我们挖出情绪背后作祟的错误观念,用思考和行动扭转感受,远离不健康的思维方式。
《中国人的修养》是蔡元培公民道德修养方面的代表作,主要收录他重要的道德思想代表作品《华工学校讲义》和《中学修身教科书》,并收录他其他几篇有关道德修养的文章,充分体现了蔡元培先生对于现代中国人应具有的道德素养的总体构想。
nbsp nbsp赫胥黎(1825-1895)是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发表后,赫胥黎深为折服。次年英国科学促进会在牛津大学开会时,他为达尔文的进化论作了出色的辩护。此后他写了许多科普文章,扩大了进化论的影响。《进化论与伦理学》分导言和正文两个部分。导言阐述了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以生物学、地质学和天文学的材料说明物质世界是充满矛盾和变化的,生物是不断变化的,物竞天择是支配世界的法则。正文部分把进化论的观点应用于人类社会,论述伦理道德的演化,社会中的人和动物一样"优胜劣汰,适者生存"。1894年严复将《进化论与伦理学》翻译为《天演论》。但严复并不是直接翻译,而是对原书作了很大的改动,加入了很多自己的思想。《天演论》的出版对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伊利格瑞看来,性差异是我们时代的重要哲学议题,而发动一场性差异的伦理革命,更是刻不容缓。在本书中,她深入追踪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笛卡尔、斯宾诺莎、梅洛-庞蒂以及列维纳斯六位男性哲学家的经典文本;与此同时,也沉思胎儿与母亲、异性恋爱侣、女人之中、女人与其身体间爱的经验。 通过破除内/外、形式/质料、主体/客体、自我/他者等传统二元关系,伊利格瑞直指经典与当代理论在思索此类经验上的性别盲区。她认为,天使们作为中介本应流动起来,不停地穿梭于尘世与神性之间,以此宣告男人女人婚恋的完满。伊利格瑞深信尊重两性间不可化约的本体性差异之重要性,以 二 去爱,经由爱欲活动,方可达到身体与灵魂的丰饶和美。
查理·芒格说,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前人发现的有用的知识才是靠谱的学习方法。要想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需要拥有多个思维模型。如何像爱因斯坦、巴菲特、芒格和马斯克一样智慧思考,明智决策?你就需要学习经典的思维模型。风靡华尔街的思维训练法,9个经典思维模型,助你在生活、职场和投资中聪明决策。
致富不是靠运气,幸福也不是从天而降的。积累财富和幸福生活是我们可以学习的技能。 这本书收集整理了硅谷投资人纳瓦尔在过去十年里通过推特、播客和采访等方式分享的人生智慧,向读者分享了纳瓦尔关于财富积累和幸福人生的原则与方法。纳瓦尔不仅告诉读者怎样致富,他还告诉读者怎样看待人生,怎样获得幸福,他对财富、人生的思考将帮助你走自己独特的道路,过上 富有、 幸福的生活。
文明越是 进步 ,动物与自然越可能被当成应该被驱逐的他者,一旦稍有 越界 之虞,便被视作可怖的威胁。又或者被纳入商品化的逻辑,被赋予惹人怜爱的形象,使关怀的面向变得狭隘与失真。那么在妖魔化或可爱化之外,真实的动物于何处容身?我们又如何与之重新建立联结? 本书将各种涉及动物议题的作品皆纳入 动物书写 的范畴,从海明威、J. K.罗琳、玛格丽特 阿特伍德、朱天心等作家的文学作品,到涉及动物议题的电影、摄影展和当代艺术,再到以动物为主体的新闻事件,借由文本分析,重新审视动物园、实验室、艺术馆、街头和超市等不同城市空间中,我们与不同类型的动物的真实遭遇,以及其中关涉的伦理议题,探问人与他者的关系,理解爱的局限,也扩大对爱的定义和想象。 我始终试图在课程中融入伦理的思考,希望让更多人愿意开始看见
现代西方尤其是英语 的文明社会秩序,源于18世纪苏格兰启蒙之广义道德哲学。全书分为十讲。 讲、第二讲属于导论性质,论述现代西方文明兴起的脉络和苏格兰启蒙的总体特征;第三讲至第八讲是主体部分,分别论述哈奇森的道德哲学、休谟的道德哲学与文明社会论、斯密的道德情感论与国民财富论、弗格森的文明演进论;第九讲、第十讲是全书结论部分,总结性地论述苏格兰道德哲学中的“ 、利益与正义”“法律、商业与政府”等问题。
《伦理体系》是黑格尔早期*早的一部成体系的手稿,它极有可能是1802年至1803年间为在耶拿大学开设“自然权利”课程而撰写的一部讲义。这部手稿早在罗森克朗茨的《黑格尔生平》等著作中就有著录,在黑格尔早期著作与思想日益得到重视的20世纪初开始广为人知并得到重视,后来经格奥尔格·拉松整理刊布、流传。关于这部手稿的意义,它的英译者之一H.S.Harris说;“在《伦理体系》中,他成熟时期政治理论的一般概要已经得到了清晰的描述。但是,在这篇早期论文中描绘的活生生的社会有机体的观念,是黑格尔有意识地建立起来以反对普鲁士和费希特的‘国家机器’的;虽然神圣的罗马帝国确然是一具僵尸了,但是弗里德里希大帝的普鲁士还活着。”弗朗茨·罗森茨威格在《黑格尔与国家》中说:“黑格尔把一部手稿命名为《伦理体系》,他为了准备1802至1803年
韦伯所著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是20世纪社会学、哲学、宗教学领域中一部无法绕过的著作,然而对其偏见和误解之深,也是。本书力图正本清源,引导读者深入《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论证脉络,对韦伯的宗教社会学研究有初步的了解,进而深入思考文化与社会互动的基本关系,提升读者的人文素养和培养独立思维精神。本书在系统介绍韦伯其人、其时代和《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写作背景的基础上,让读者直接、深入阅读文本本身,同时补充一些欧洲文化史的相关内容(文艺复兴、新教改革、启蒙运动、资本主义兴起),并穿插一些韦伯社会研究方法论的基本观念(例如理想型、价值中立、选择亲缘性等),使得读者深入思考文化和社会之间的双向、互动的关系。此外,本书还有所扩展,涉及韦伯的其他著作,如《儒教与道教》《经济与社
本书是一部论文合集形式的书稿,全书共19篇文章。人类生殖选择、人类基因工程及人工智能医护,是当代人类社会的三大生命技术。它们的研发速度和利用程度正方兴未艾,无远弗届,给人们的生活品质和社会结构带来日新月异的变化。这些变化引起一系列尖锐复杂的伦理问题,对于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具有巨大且深远的关涉。本书从儒家伦理思想出发研究这三类生命技术的性质和作用。本章首先简介当前西方社会所流行的一些生命技术伦理观点,然后探讨中国生命技术伦理研究的意义和方法,最后概述本书的由来、特点及主要内容。 当代人类社会的三大生命技术 生殖选择、基因工程及人工智能 正在蓬勃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品质和社会结构带来日新月异的变化,并引起一系列尖锐复杂的伦理问题。 本书从儒家伦理思想出发,研究这三类生命技术的性质和
《思维导图从入门到精通》以思维导图的入门方法及各种实际应用案例为主线,结合作者十多年的脑力开发教学经验,为读者提供了全方位的思维导图成长方案。 全书分为四个部分,共11章内容。一部分(第1~2章)讲解思维导图的入门方法,主要从认识大脑和思维导图及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展开;第二部分(第3~6章)侧重探讨思维导图在工作和生活上的应用,包括工作策划、日常阅读、时间管理和会议演讲等与思维导图的结合;第三部分(第7~9章)是关于思维导图学习与应试方法的内容,讲如何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听课、写作、学习计划、知识记忆和亲子互动等学习环节;第四部分(第10~11章)介绍思维导图的综合应用,具体包括图形记录技术、电脑导图特点、问题解决导图和思维导图心法等内容。全书每章都有丰富的图例和绘制步骤指导,有利于读者快速上手
为什么要讲理?为什么希望别人也讲理?因为: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好的论证使我们更好地做出自己的决定。那些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理有据的人,无论是实现目标还是完成计划,成功的机会更大。 第二,遇到艰难的道德选择,好的论证起的作用尤为重要,它不仅帮助我们决定采取什么样的行动,还使我们避开有不良后果的行为。 第三,好的论证,使我们更愿意只遵从那些我们有充分理由信其为真的、牢固的观念。如果我们要求自己是个讲道理的人,我们就该加强现有的信念,或暴露其不足,以便取舍。 第四,运用好的论证,还能提升我们在社交、工作及个人事务中思考和行动的水准。要想让别人接受你的某个观点,讲道理通常要比吓唬人、讨好人等办法更有效,至少效果更长远些。 第五,要解决人与人之间的争执,平息冲突,把注意力
伦理是看清事物的标尺,通过伦理学快速看清欲望的本质。安乐死是否应该得到法律许可?一条命是否不如十条命贵重?死罪是必须的吗?正义是正确的吗?作为 人 而存在是什么意思?什么是好的社会?只要能赢,不管过程是什么都是可以的吗?一把标尺让你保持平衡,解析心理意识,行为活动的善恶之源。
本书为香江哲学丛书系列之一。全书共四章,分别为“道德理论、儒家伦理和德性伦理”“人禽之辨”“践仁尽性”“承体起用”。书末附人名索引和名词索引。全书不单关注儒家的道德伦理,还关注儒家的非道德价值,以及道德价值与非道德价值二者关联的运作模式,以解答儒家如何能体现自由意志、人的主体性、实现整全而圆满的善。本书巧妙地将儒家伦理和当代英美道德哲学结合在一起。本书适合对儒家思想和当代哲学,尤其是对这两种思想传统的相互影响有兴趣的读者阅读。
这是一本关于“临终”的书,但并非告诉你如何使临终得以升华,而是告诉你:在不得不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可以不那么痛苦。它会带着你以现实的眼光看待日渐衰微的身体、老迈与虚弱。凡人皆有一死。衰老与病痛是自然现象,接受不可改变的事实并不是放弃,也不是投降,而恰恰是主动出击。本书会为你勾勒出自然死亡的常见疾病的过程和轨迹,以及临终事项,极大提升平静离世的可能。如果不想“不明就里就死去了”,而想尽可能让死亡来得“好一点”,本书也给出了许多切实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