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在 量 、 质 、 关系 的逻辑传统判断分类外,又创设了 模态 一类,具有深远的意义。康德对辩证法的贡献,更在于他将他的范畴表的四类范畴,每一类的三项均以正、反、合的方式来说明。其开创之功不可磨灭,《逻辑学讲义》中译本的问世对于研究康德逻辑学 辩证法思想的演变发展,一定会有不小的帮助。
《逻辑哲学论》是维特根斯坦的主要著作,也是逻辑实证主义的早期重要著作。在早期分析哲学运动中被奉为经典。作者从“世界时一切发生的事情”到“对于不可说的,人们必须报以沉默”的论述,都成功地为世界划定了一个界限。书中所提到的“原子事实”、“事态”、“对象”等概念以及这些概念的确切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大半个世纪以来一直就该书研究者悉心探讨的问题。维特根斯坦在这本书中否定因果律,断言逻辑和数学的命题都是重言性质的,所有哲学 争论的问题都是无意义的,哲学的任务只是对语言进行逻辑分析,即日常语言的明确化。这种思想对后来分析哲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
《速度与政治》的作者维利里奥努力要定义一种 图像的新型逻辑。 确实,在不同的技术旁边,在图像的后勤旁边, 还存在一种逻 辑和传播的时代,它们标示了近来的历史。 形式逻辑的时代,就是绘画的时代、雕刻和建筑 的时代,它与 18世纪同时结束。辩证逻辑的时代,就是摄影的时代 、电影的时代, 或可称之为照片的时代。 反常逻辑的时代,就是随着视频通信、全息摄影 和计算机制图 的发明而一道开启的时代。似乎到了20世纪之末,现 代性的终结本 身就由公共再现的逻辑终结来标示。然而如果说我们 足够了解传统 绘画再现的形式逻辑的现实,并且在低等程度上了解 主宰光学电影 再现的辩证逻辑的现状,那我们只能很困难地理解这 种反常逻辑的 潜在能力,即视频通信、全息摄影或合成图像的潜能 。这正是保罗 维利里奥这部《视觉机器》
你是不是被问到“为什么”时,常常回答不出来?是不是常常被问“你想表达的重点是什么”?是不是遇到新的工作,或上司突然交代的工作,常常不知如何下手?是不是常常被指责工作没有做完,或不够高效?是不是常常临时抱佛脚,最后一刻才完成工作? 如果是这样,西村克己著的《逻辑思考力(经典版)》就是帮你转换思维方式和提高工作效率的实用宝典,是可以让你转换思维方式的逻辑思考圣经!书中生动的图解再现了缺乏逻辑的后果和原因,告诉你在思考问题、写作、言语表达时,有逻辑是关键。 阅读本书,学习培养逻辑思考力的7大方法,在思考、写作、表达时运用逻辑思考力的20大窍门,你就能够从混乱无序的思想压力中解脱出来,就能理清思路,准确表达自己,顺利沟通,快速完成工作。
汉斯 海因茨 霍尔茨以镜子的映射为切入点,系统地考察了中西思想史中镜像隐喻的使用状况,重新探讨了在严格术语中对镜像隐喻的精确使用,进而揭示出 反映 概念对于理解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重要意义。他基于唯物主义立场讨论了反映定理的世界模型,并借助镜像隐喻中的反映关系来理解唯物主义思想中的反思概念,从而尝试由对象性活动或实践来给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反映模型的范畴结构。*终,他通过指出镜像隐喻的思辨运用与解释学运用的差异,强调了反映理论是辩证法的基础与前提。
本书是写给普通读者的逻辑入门书,以逻辑小故事为线索展开。全书分为两篇:篇以逻辑小故事出发引导读者进入逻辑的殿堂。包括概念、命题、推理、逻辑规律、非逻辑思维等逻辑学基本内容。第二篇主要是和生活相关的逻辑故事,按照反语,严谨的推理逻辑,敏捷的思维逻辑,巧妙的演绎推理工具,归纳和类比逻辑推理,在故事中以很多生活细节讲解逻辑,教人如何 清晰思考 。 书中每个故事都有很强的趣味性,使得读者可以在阅读故事的同时,轻松掌握逻辑基础知识,并且学会如何使用逻辑工具处理实际问题。
作为一门科学的逻辑学,是既古老又年轻的。说它古老,是说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说它年轻,是说它朝气蓬勃,充满生机与活力,正处于新的发展高峰期。《逻辑学十五讲》(第二版)正是对这样一门科学的系统介绍和通俗讲解。
我们遇到的许多问题其实都可以用逻辑学来思考解决,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应该懂得一点逻辑学。 这是一本写给普通读者的逻辑学入门书,用66堂生动、鲜活的逻辑常识课,带你走进一个妙趣横生、思想交锋的认知新世界。本书将枯燥深奥的知识,用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的案例和故事进行解读。本书从逻辑学的基本原理、常用逻辑思维、逻辑技巧的进阶、逻辑的谬误、逻辑突破等纬度出发,让你快速把原本枯燥泛味的专业知识变得简单又有趣。 本书可以让你少走弯路,快速掌握严谨、缜密、清晰的思考方法,提升记忆力、创新力、想象力、执行力,从此告别无处不在的思维陷阱
诡辩是现实生活中人人都会碰到的事情,如何认识诡辩手法、掌握破斥诡辩的方法,是现代人实现有效沟通的技能。本书在强调逻辑本身的逻辑标准的同时,也力求探询逻辑的伦理标准。即正常有效的人际沟通如何在必须符合逻辑思维规则和规律的同时,也必须要符合沟通交际的伦理规范;在体味如何认识、破斥诡辩的方法论意义的同时,也要追寻逻辑之“法的意识”下的人文价值。
在《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经典版)》中,作者朱利安·巴吉尼、杰里米·斯唐鲁姆精心设计了12道检测思考清晰度的逻辑谜题,涵盖哲学、逻辑推理、信仰、思想一致性、禁忌底线、道德标准、艺术、身心灵、自由逻辑常识等多个有趣话题。 读者可以通过12道逻辑谜题检测思考的清晰度,快速提高思考力,抓住别人的思维漏洞!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创新,就要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提倡全面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逻辑学是知识生产、知识交流、知识运用的重要工具,也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为了帮助学生学习逻辑知识,提高逻辑思维素质,为农业院校开设逻辑学课程的需要,我们编写了这本《逻辑学》教材。本教材以传统形式逻辑基本知识为内容,适当引入现代数理逻辑的有关形式和方法,较为系统地介绍了概念、判断、推理、论证和逻辑基本规律等基本知识和方法,语言通俗易懂,论证材料较为丰富,还配有思考题和练习题。通过学习本教材,可以帮助学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逻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推演技巧,提高思维的准
本教材系统地介绍了逻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具体内容包括概念、判断、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与假说、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论证等,以帮助学生正确地进行逻辑思维,提高思维的准确性和敏锐性,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其他学科知识提供必要的逻辑工具。本书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案例丰富,十分符合高职高专学生的理解特点,可以说是 为高职高专学生量身定制 的。
本教材主要以立德树人为立足点, 用于引导对辩论感兴趣的零基础学生入门和指导学生参加辩论比赛。本教材在编排上注重教学的实践环节,以适用、必需、够用为基本原则;编写特点是理论与事例相结合,重点突出辩论实战学习和组织实施。第*章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辩论以及辩论赛的基本流程和要求,后面六章则是从辩论赛的每一个比赛环节,如赛前准备、开篇陈词、攻辩、攻辩小结、自由辩论、总结陈词等具体指导学生的辩论技巧。本教材的每一章学习结束后都有课后思考题,以便学生总结、复习和巩固学习内容,同时教师也能 好地了解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辩论能力和技巧、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及扩展思维的目的。本书可作为中职学校辩论课程的教材或供其他对辩论有兴趣的青少年使用。
以维也纳学派为代表的“逻辑经验主义”曾在二十世纪的世界思想界风行一时。殷海光即是深受这波学术思潮影响的学者之一,本书正是他长期钻研的心得之作,对一般初学者容易混淆的概念及不易理解的原理皆详加说明, 读者进入逻辑研究的世界。 在清华大学跟随金岳霖先生读研究生期间,殷海光先生写出了《逻辑讲话》,此书别出心裁,采用独创的对话体,有如拉家常,试图将高深的逻辑学通俗化,上市后受到广泛认可。之后,殷海光先生在《逻辑讲话》及讲义版的基础之上,写成《逻辑新引》,依旧采用对话体,一位老师与两位学生聊天,老师谆谆善诱,学生倾耳聆听。 本书循序渐进,深入浅出,清晰易懂,注重严格的推论训练和逻辑的应用功能,使逻辑初学者在学习时可免于枯燥无味。
本书主要聚焦如何理解千年第一思想家、如何拧紧人生“总开关”、如何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如何占据真理和道义两个制高点、如何奏响理想与友谊交响曲、如何实现事业和爱情双丰收、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七个如何”,呈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革命观、爱情观、幸福观、求学观、金钱观、择友观、择业观“十观”。本书期待通过形象化、立体化的方式,展现作为顶天立地伟人和有血有肉常人的马克思,展现跨越历史长河、具有永恒魅力的马克思主义,让读者在潜移默化中走近马克思,与马克思心灵相通、情感共鸣,从而更好地读懂马克思、追随马克思,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当代激进思想家译丛:视觉机器》为法国著名哲学家保罗·维利里奥(Paul Virilio)关于新技术与图像新型逻辑的重要文集,共收入五篇文献:《地形失忆症》《不及一幅图像》《公共图像》《天真的摄像机》《视觉机器》。在这些文章中,作者梳理了再现手法的演变,它由绘画、雕塑和建筑时代的形式逻辑,到摄影和电影时代的辩证逻辑,进而发展到当今时代的反常逻辑。在今天这个由视频通信、全息摄影和计算机制图而开启的时代中,城邦中的“公共空间”突然让位于“公共图像”,即实时在场的反常图像,而这个真实时间将替补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真实空间。作者试图回答这些问题,并澄清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