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史(增补修订版)》是弗兰克·梯利在康奈尔大学教书时编写的教材;出版于1914年,书一经出版,立即被哲学界奉为名著。在这之前,无论中西方,鲜有像样的哲学史专著,即使大学里的哲学系也是为各家哲学流派所控制,很少讲授现代意义的哲学史课程。可以说梯利的这本书开创了哲学史教育的新局面,提供了哲学史编写的范本。在它以后,卷轶繁多的哲学史才开始陆续出现。我们读这本书,是因为梯里开创了一门学科――以前的哲学史类书籍,充其量只是“历史上的哲学”,只是罗列了历史上的一些哲学家,以及他们提出过的观点,至于他们的内在联系,着墨不多。梯利的难能可贵之处在于,他认为哲学史必须力求把每一种宇宙观放在它适当的背景中,把它看成是整体的一部分,把它同它过去、现在和将来,文化的、政治的、道德的、社会的和宗教的
哲学史在很多方而就像史诗式的小说。可敬的先哲们为增慧后学,经过痛苦的思想砥砺,缔造了哲学传统。在这巨大的哲学家族总会有一些“不安分子”(black—sheep)频生事端、搅动倪墙,甚至触怒当政者。哲学流派之间也经常针锋相时、势同水火,但却从未真正分出胜负。这些对峙随着传奇一起代际相传,表现为一种发展的进程。旧论弃如敝屣,新凋登堂入室,尽管有时候只是风行一时而已。因此,正像一个大哲所说的,哲学史是观念的历险。这本书就是试图勾勒出这出大戏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