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0-20元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0-20元20-30元30-50元50~元以上
折扣力度:
0折-2折2折-3.9折
筛选:
    • 思想实验:当哲学遇见科学
    •   ( 11272 条评论 )
    • (英)乔尔·利维Joel Levy) 著 /2019-04-01/ 化学工业出版社
    • 思考一个难题*好的方法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着手处理有关自然、道德以及形而上学的大问题?怎样给出富有创造性的回应,挑战被认为是标准的概念、消除偏见以及先入之见?一种方法是利用问题本身,并且以一种它担负得起的富有创造力以及洞擦力的方式来构建它,以明晰取代混乱,使晦涩变得可理解。这些都是 实验 所支持的东西。在现代,或许就科学而言,术语 实验 意味着一种在现实世界中实施的物理的实践操作。但是,它可能还有许多更宽泛的定义,例如一种能彻底保持理智以及发挥想象的思维方式。爱因斯坦称这种 实验 为 思维实验 或者 思想实验 。在本书中, 实验 这个术语包含了悖论以及类比,如:用于举例说明,测试并梳理论证以及假说的情境,推平逻辑矛盾并推进理论破壁。

    • ¥19.9 ¥39.8 折扣:5折
    • 死亡是什么
    •   ( 1026 条评论 )
    • 雷爱民 /2020-09-18/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从古至今,死亡问题不断地困扰着有死的人类。到底什么是死亡?如果说顺天应时的古人对死亡尚有几分乐天知命的达观的话,现代社会由于强大的科技力量的支撑,死亡越来越被边缘化。人们刻意回避死亡、制造死亡禁忌,营造一种没有死亡和看不见死亡的人生与社会,死亡是什么的问题越来越远离人们的生活和思考。然而,死亡不会因为人们刻意回避就推迟到来或者不再存在,也不会因为人们不愿意思考就放弃它存在的意义。 本书指出: 死亡是涉及人类生前、死后和死亡过程的认知图式、信念信仰和意义体系。 本书从 自然生命的结束 和 生活世界的解体 两个维度梳理了死亡的生物过程和社会过程,其中既涉及心肺死亡和脑死亡、濒死期、生理死亡、心理死亡等关于死亡的生物过程的具体知识和经验,又从公民身份的结束、社会关系的结束、人伦世

    • ¥19.9 ¥35 折扣:5.7折
    • LDY科学哲学丛书-科学·非科学·伪科学:划界问题
    •   ( 176 条评论 )
    • 林定夷 /2016-10-31/ 中山大学出版社
    • 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问题,是科学哲学首要的核心问题,对于理解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乃至科学知识都至关重要。本书在阐述逻辑实证主义以及波普尔关于科学与非科学划界理论的基础上,指出从根本上弄清楚什么是科学、什么是非科学、什么是伪科学,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着巨大的方法学上的意义。

    • ¥16 ¥32 折扣:5折
    • 经络:生命信息之网-自然国学丛书第五辑
    •   ( 230 条评论 )
    • 马晓彤 /2016-10-01/ 深圳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 经络是一个知道的人很多,但明白的人很少的中医学概念。如果将经络弃之,传统中医理论将难以存在,中医现代化之门也会永远紧闭。而靠针灸技术吃饭的医生们则*是尴尬,不会给患者介绍自己的技艺和功效了,因为从此没了说法。既然丢不得,那就必须把这件事弄明白。为了避免混乱,马晓彤*的《经络 生命信息之网/自然国学丛书》分为四章,分别从不同语境讨论经络这个复杂的问题。**章从传统中医学视角看经络,第二章从现代中医学视角看经络,第三章从整个医学的视角看经络,第四章从大科学视角看经络。四个视角体现了不同的特殊语境,综合起来,将会对经络有一个较为全面、清晰的认识。**章所说的经络是传统中医学的说法。古时的中医还没有受到现代科学知识的影响,认识事物较为直观。在古人眼里,凡是具有网络、循环与脉动特征的系统

    • ¥15 ¥30 折扣:5折
    • 科学技术哲学导论
    •   ( 79 条评论 )
    • 刘文霞宋琳钱振华 /2015-10-31/ 知识产权出版社
    • 本书是硕士研究生 科学技术哲学 课程的教材,为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研究发展提供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本书除绪论以外,共分18章,内容包括:科学与技术的含义和特征,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模式和趋势,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历史,自然界的存在,自然界的演化,自然界中的人类,科学技术研究的一般过程及规律,科学技术研究中的经验方法,科学技术研究的理论方法,数学方法和系统科学方法,创造力开发,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科学技术与经济、自然的协调发展,科学技术的正负效应,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科学创新与教育,科学技术与人类未来。

    • ¥19.5 ¥39 折扣:5折
    • 融通三教 师法自然——苏轼自然观(自然国学丛书第三辑)
    •   ( 96 条评论 )
    • 李赓扬著 /2014-03-01/ 深圳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 本书以论述苏轼的自然观为中心,兼顾他的科学技术思想和科技方面的诸多具体贡献,包括在发展生产、兴修水利、抗灾救灾、防疫灭病等方面做出的值得千古称颂的实绩。可以说,本书的撰写和出版,弥补了学术界研究苏轼文化遗产的不足,更全面地评价了苏轼这位可与世界文艺复兴时期大师们比肩的文化名人的历史地位,更深入地探讨了苏轼在自然观方面对后世的积极影响。同时,也让读者看到了在文学家、书画家之外,一个更多面的苏轼。

    • ¥15 ¥30 折扣:5折
    • 研究汉代大儒的新视角——董仲舒自然观(自然国学丛书第三辑)
    •   ( 168 条评论 )
    • 王永祥 /2014-03-01/ 深圳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 董仲舒的思想体系,也一直被看作是与科学发展相对立的和反科学的,在以往中国科学史的著作中,除了对董仲舒进行批判之外,极少谈及董仲舒有什么科学思想,当然也就谈不上对董仲舒的科学思想进行阐述。该书从自然观角度去研究董仲舒,一方面批评了将董仲舒宇宙论和“天人感应” 论归于“正宗神学”的错误,肯定董仲舒思想的进步性和的秋学性;同时又批判了董仲舒思想中不符合科学的东西及其对后世的负面影响,在总体上肯定董仲舒是一位进步的思想家,肯定董仲舒的宇宙观是一个“变而有常”的辨证论思想,在揭示和认识自然规律上有进步性,拓展了董仲舒思想研究的领域,是董仲舒思想研究方面一部有创新、有深度、有份量的著作。

    • ¥13 ¥26 折扣:5折
    • 技术哲学讲演录
    •   ( 11 条评论 )
    • 吴国盛 /2016-10-01/ 中国人民大学
    • 我们的时代是一个技术的时代,技术对于 政治、经济、文化有着惊人的、不可思议的决定性影响,但技术却不是传统哲学关注的核心问题,因而从未得到深入而全面的反思。因此,我们迫切需要一个基础的技术哲学架构。 《技术哲学讲演录》一书正表达了作者吴国盛对这一问题富于创见的基本观点。作者在东南大学等地的讲堂上以技术哲学为主题做了多次讲演,本书是其中七次讲演的录音整理稿结集。 在这些“当场发生”的哲学运思中,作者试图把技术阐释成人的存在方式或“存在论差异”,阐释成人类文明活跃而又实际的构成要素,从而构建一种非本质主义的技术存在论框架。 在这种新的技术存在论框架下,技术中性论、技术乐观主义和技术悲观主义受到了批判,技术与人性的自我构造、技术之中渗透着的政治要素以及现代技术与现代科

    • ¥20 ¥38 折扣:5.3折
    • 现代科技与伦理互动论 潘建红 著 人民出版社【正版书】
    •   ( 0 条评论 )
    • 潘建红 著 /2015-08-01/ 人民出版社
    • 《现代科技与伦理互动论》共有十章,主要包括:其一是现状研究。明确科技带来的伦理问题的现实影响,并从生态伦理、生命伦理、网络伦理及核伦理方面等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其二是历史研究。探究中西科技发展与伦理变迁的历史溯源,明确二者发展的抑扬轨迹。按照中西方古代、近代及现代科技引发伦理变迁的不同特点的分析,明确科技与伦理的历史发展过程与历史阶段,探究科技伦理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及对当时与现代科技发展的意义,把握其内在的规律;其三是现实研究。包括科技与伦理关系的实然解析与应然诉求。如科技与伦理互动的内在关系与互动机制研究。把握科技与伦理之间具有的逻辑关联,明确科技与伦理之间是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的。其四是理论研究,包括科技与伦理互动的理论基础、障碍、理念、原则及实现维度等;其五是操作研究。

    • ¥14 ¥35.37 折扣:4折
    • 系统哲学与数学原理 乌杰 人民出版社【正版书】
    •   ( 0 条评论 )
    • 乌杰 /2013-08-01/ 人民出版社
    • 《系统哲学之数学原理》运用数学、自然科学、系统科学的理论,对系统哲学作出论证,以彰显系统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内在统一性。哲学的数理化历来是一个重大课题。《系统哲学之数学原理》尝试用数理方式研究“系统哲学”,体现系统论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中的高度统一,同时提供一种新的思维范式,帮助人们在哲学与数。

    • ¥15 ¥37.37 折扣:4折
    • 思想实验:当哲学遇见科学 (英)乔尔·利维(JoelLevy) 著 化学工业出版社【正版书】
    •   ( 0 条评论 )
    • (英)乔尔·利维(JoelLevy) 著 /2019-04-01/ 化学工业出版社
    • 思考一个难题很好的方法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着手处理有关自然、道德以及形而上学的大问题?怎样给出富有创造性的回应,挑战被认为是标准的概念、消除偏见以及先入之见?一种方法是利用问题本身,并且以一种它担负得起的富有创造力以及洞擦力的方式来构建它,以明晰取代混乱,使晦涩变得可理解。这些都是“实验”所支持的东西。在现代,或许就科学而言,术语“实验”意味着一种在现实世界中实施的物理的实践操作。但是,它可能还有许多更宽泛的定义,例如一种能有效保持理智以及发挥想象的思维方式。爱因斯坦称这种“实验”为“思维实验”或者“思想实验”。在本书中,“实验”这个术语包含了悖论以及类比,如:用于举例说明,测试并梳理论证以及假说的情境,推平逻辑矛盾并推进理论破壁。

    • ¥9 ¥29.37 折扣:3.1折
    • 科学哲学与生命伦理---沈铭贤文集 沈铭贤 著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正版书】
    •   ( 0 条评论 )
    • 沈铭贤 著 /2008-06-01/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本书是著名学者沈铭贤研究员的论文选集,分科学哲学和生命伦理两部分。科学哲学和生命伦理学是当代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交汇的重要体现,肩负着促进两种文化交汇的重任。作者正是从这样的视角,深入考察和分析了科学哲学的变革,爱因斯坦的文化品格和文化价值,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观以及生命伦理学的兴起和发展,提出同时举起两面旗帜——科学的旗帜和科学与人文交汇的旗帜,不能只呼吸一种文化空气,促进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良性互动等观点。视角新颖,观点明确,论证严密,文笔流畅是本书的特点,可供哲学工作者、科学工作者、大学教师、研究生及有兴趣的读者研读。

    • ¥11 ¥35.37 折扣:3.1折
    • 系统涌生原理 温勇增 著 经济日报出版社【正版书】
    •   ( 0 条评论 )
    • 温勇增 著 /2014-07-01/ 经济日报出版社
    • 理解亚里土多德的名言“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可用“1 1>2”来直观表述,其蕴涵着系统涌现思想 。温勇增著的《系统涌生原理》立足唯物辩证法,从 系统科学角度,对“1 1”系统进行哲学思考,提出 了该系统从“1 1=2”状态演化生成为“1 l>2”状态 的涌生事物假说模型工具,阐述了一般系统涌现生成 的支点理论,从全新的角度探讨了自然世界的一般系 统存在及其演化发展的涌现生成基本原理,为人们描 绘出一幅利用系统涌生思维认识世界的新画卷。

    • ¥15 ¥49.37 折扣:3折
    • 科学哲学 李建华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正版书】
    •   ( 0 条评论 )
    • 李建华 /2004-08-01/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科学哲学还应当涉及一些更为广泛的领域,如科学社会学、科学价值论、科学与技术等等。由于本书的主要目的在于对20世纪科学哲学的发展进行简明的概括与介绍,这些方面的问题尽可能地融入以上部分的叙述中,而不再单独地加以介绍和叙述。在20世纪结束、21世纪开始的时候,全面细致地回顾科学和科学哲学在一个世纪中的发展是很有意义的。 科学哲学是一个新兴的哲学学科,它是在争论中产生的,而且在争论中发展了一个世纪,甚至直到今天也没有一个罗为明确的框架和一些清楚的总体结论。作为“新兴哲学丛书”的一个部分。本书主要是关于这一学科的形成、主要观点和发展的客观的展现。但是这种介绍是建立在一个新型的基本框架之下,这种工作对我们全面地认识科学和科学哲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 ¥14 ¥43.37 折扣:3.2折
    • 生态境域中人的生存问题 盖光 著 人民出版社【正版书】
    •   ( 0 条评论 )
    • 盖光 著 /2013-10-01/ 人民出版社
    • 选题内容:人是生命的“类”存在,人们从事生命活动要肯定人是在生态系统中的生命体验活动,并且必须主动地,有目的性地构筑生态优化性的生存。人类要运行这种生存机理就不可别离生态学方法,必然在生命及生存中体验主客体结构的生态化转换性关系。优化人的生态性生存还需要通过人与自然的生态互动,以及社会生态、精神生态与文化生态等多向度的生态支持,用以构建系统内部共生、协调、健康的关系,进而构建全面、合理、可持续性的,集合与融聚着人类那种无限的创生性机能,希求与自然生态、与生物多样性,在共在家园中同体共生、互惠互利的生态文明形态。 出版意图:参加学术研究,向社会公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呼吁全社会的生态关爱,建立生态思维方法,为人类未来生存提供自己的思考路径。

    • ¥10 ¥31 折扣:3.2折
    • 科技伦理意识养成研究 王前 等著 人民出版社【正版书】
    •   ( 0 条评论 )
    • 王前 等著 /2012-11-01/ 人民出版社
    • 本书在全面调查我国科技工作者科技伦理意识的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借鉴欧美发达国家和东亚一些国家、地区科技伦理意识养成的模式和经验,深入发掘我国科技伦理意识养成的思想资源,探讨了我国科技伦理意识养成教育的基本途径、主要方法和保障机制。本书体现了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的研究视角,既注重发掘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资源,又注重发掘现代思想教育和科技伦理研究的思想资源;既注重发挥学校科技伦理教育的功能,又注意发挥大众传媒、科技管理和制度保障的功能。特别是在培育科技工作者的良知,培养科技工作者的实践智慧、加强科技伦理意识养成教育评估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具有较强可行性的新观点、新思路,对于推动我国科技工作者科技伦理意识养成教育的深入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 ¥12 ¥31.37 折扣:3.8折
    • 科技人员的道德想象力研究—技术责任伦理的实践路径探析—科技哲学与科技管理丛书 杨慧民 著 人民出版社【正版书】
    •   ( 0 条评论 )
    • 杨慧民 著 /2014-10-01/ 人民出版社
    • 近年来,与科技伦理相关的重大工程技术问题不断出现,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科技人员道德想象力的缺失。科技人员道德想象力是一种使科技人员以道德的方式从事科技创新活动的实践理性。科技活动自身的特性使得科技人员道德想象力具有不同于其他职业活动者的特性:注重科技活动后果的不确定性、强调“考虑的周全性”、整体思考科技活动基础的可靠性和全程追求科技活动要素的和谐性。本书分析了科技人员道德想象力在科技人员道德认知视域的拓展、道德敏感性的形成和伦理自觉性的养成,以及引导科技人员自觉践行社会责任、树立道德理想和对科技活动利益相关者的关注等方面的重要价值,并重点阐述了科技人员道德想象力在有效减少和化解科技风险、提升科技伦理的实践有效性、促使科技人员创造性思考科技伦理问题和应对道德冲突方面所具有

    • ¥12 ¥31.37 折扣:3.8折
    • 理由与求知:科学哲学研究文集 (美)夏佩尔(Shapere,D.) 著,褚平,周文彰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正版书】
    •   ( 0 条评论 )
    • (美)夏佩尔(Shapere,D.) 著,褚平,周文彰 译 /2006-03-01/ 上海译文出版社
    • 《理由与求知:科学哲学研究文集》共收入美国著名哲学家达德利·夏佩尔的19篇论文,是西方公认的反映作者论的代表作品。各篇论文围绕当代科学哲学前沿问题,即科学变革的本质,从科学的问题、方法、语言以及对自然的信念等方面做了深入的探讨,考察了数学、物理学、天文学、化学和生物学等方面历史和当代的实例,得出一些在科学哲学中被视为重要里程碑式的观点。在这些论文中,作者既反对经验主义的科学观,又反对理性主义的科学观,最终提出一种“互补的”科学哲学理论,在西方学术界已为众所瞩目。

    • ¥16 ¥51.37 折扣:3.1折
    • 人人都该懂的科学哲学 (美)杰弗里·戈勒姆(Geoffrey Gorham) 浙江人民出版社【正版书】
    •   ( 2 条评论 )
    • (美)杰弗里·戈勒姆(Geoffrey Gorham) /2019-02-01/ 浙江人民出版社
    • 从未有哪个时代像今天一样,科学让人类社会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向前演化。这场两千多年的长程奔跑似乎来到了冲刺阶段,不断有人做出世界末日的预言,那么,科学很终带给我们的究竟是生存还是毁灭?科学研究的目的究竟是什么?科学能告诉我们保证真理吗? 带着这样的优选关怀,《人人都该懂的科学哲学》首先讲述了科学脱离哲学、独立成长的过程,然后以智慧设计论、弦理论、占星术、有神论、社会建构主义、女性主义等充满争议的问题为例,辨析了科学的定义、方法和目的,科学和社会的关系。的科学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笛卡儿、休谟、培根、波普尔、库恩等纷纷出场,上演了一场绵亘数千年的很好辩论。

    • ¥19 ¥45.37 折扣:4.2折
    • 科学哲学 李建华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正版书】
    •   ( 0 条评论 )
    • 李建华 /2004-08-01/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科学哲学还应当涉及一些更为广泛的领域,如科学社会学、科学价值论、科学与技术等等。由于本书的主要目的在于对20世纪科学哲学的发展进行简明的概括与介绍,这些方面的问题尽可能地融入以上部分的叙述中,而不再单独地加以介绍和叙述。在20世纪结束、21世纪开始的时候,全面细致地回顾科学和科学哲学在一个世纪中的发展是很有意义的。 科学哲学是一个新兴的哲学学科,它是在争论中产生的,而且在争论中发展了一个世纪,甚至直到今天也没有一个罗为明确的框架和一些清楚的总体结论。作为“新兴哲学丛书”的一个部分。本书主要是关于这一学科的形成、主要观点和发展的客观的展现。但是这种介绍是建立在一个新型的基本框架之下,这种工作对我们全面地认识科学和科学哲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 ¥14 ¥43 折扣:3.3折
    • 现代化之忧思 吴国盛 湖南科技出版社【正版书】
    •   ( 0 条评论 )
    • 吴国盛 /2013-09-01/ 湖南科技出版社
    • 现代化是中国社会历史性的转型,是“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不仅充满了传统与现代的交锋,而且交织着东方与西方的冲突,所包含的深刻内涵和深远后果仍然未被人们所充分认识,因此,应该有一部分人始终保持对现代化的反思心态和忧患意识。十多年过去了,中国的环境状况持续恶化,中国的教育问题积重难返,旧忧未去,又添新忧。诗曰:“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本书正是借用现象学、存在主义及后现代文化的批判技巧,全方位地审视中国的现代化过程。

    • ¥17 ¥57.37 折扣:3折
    • 科学哲学思想的流变-历史上的科学哲学思想家 李创同 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正版书】
    •   ( 0 条评论 )
    • 李创同 著 /2006-12-01/ 高等教育出版社
    • 本书不仅可以使汉语读者深入了解20世纪以来现代西方科学哲学思想的来龙去脉,了解西方文化从近代到现代的发展,而且,对科研工作者进一步提高科研水平也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本书不仅可供高校科学哲学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和研究者使用,还可作为高校其他专业(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类)学生、科研工作者和社会公众的科学哲学通识读本。作者没有沿袭英美研究视角,而是从中国人的研究视角出发,通过对现代西方科学哲学发生、发展的历史重构,全面展示了现代西方文化重要的思想分支、现代西方学术的重要产物——科学哲学的研究成果。

    • ¥11 ¥29 折扣:3.8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