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夜晚,寂静而美丽。微风浮动梧桐,桂花飘香满室,那缠绵地细雨亦增添了许许如烟似雾的梦幻。而我,在享受这份宁静与惬意的同时,也终于将遣部《龚道耕儒学论集》画上了一个自己期望的休止符。紧张许久的情怀,这一刻真正有了轻松的感觉。疲惫的身躯,也似有了欲偷懒的想法。翻阅着遣厚厚一沓稿笺,再回首望望《龚集》的整个编撰过程,还的确有那么多值得回忆和纪念的地方。
本丛书设计了30个左右的题目,每个题目集中说明一个问题,字数控制在30万字左右。采用繁体,进行简略的标点(一般只用句、逗和书名号)。数据一般取自《四库全书》系统,并按《四库全书》顺序编排,某些部分会有些许调整。根据研究情况和实际需要,加或长或短的研究性说明或导言。主要供给学术界和爱好传统文化的人们使用。由于编纂力量有限,每年争取出版二三本或三五本。下面公布的题目(见附录),仅仅是初步设想。随着研究的开展,可能会有变动,但不会有大的本质性的改变。 任何研究实际上都是为回答现实提出的问题而产生的,因而都是一种现实的反映。本丛书所设计的题目,自然也与当前人们对儒教的认识状况相关。
中国的语言和文字,具有开启智慧的作用。在孩子的成长发育过程中,通过听诵、读诵和诵行等方式,及时的从经典中吸取丰富的五德能量,培养高尚的道德品格,用道德的能量开启、保持心脑之间的慧性通道,成就具有道德心灵和智慧头脑的栋梁之材,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中国在几千年的发展中,以孔子思想为宗源的儒家学说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代言。它是世界文化史上富于特色的、影响巨大的文化系统,是今日中国文化之“根”、之“源”。如今,我们每个人一生中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如何规划人生?如何立志?如何孝顺父母、友爱亲朋?如何协调和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如何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如何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如何应对挫折、失败、困难、如何获得人生的幸福?如何提高自身的修养?如何成功又受人尊敬?……这些问题,孔子及其儒家学说都能做出的解答。司马迁写《孔子世家》,说孔子德行高不可攀,“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自己“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我们虽然不能达到孔子那样的境界,但我们应向往他,追求他,从他那里学会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烦恼,并有更智慧的生存和更稳实的出发。
《中国大儒:风华绝代》遴选了中国儒家文化发展史中具有标志性的人物,上迄先秦的孔子、孟子、荀子,下至民初的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组成了中国儒学大师集团,将他们集于一起,珠串起来,从他们的学术成就、人生履历、历史背景,乃至学风流变、赓续设笔、钩玄稽要,全面而准确地反映出每一位大师在学术史上各自的创树、所起的传承作用以及所居的高度,标定他们在中国儒学发展史中接衲传灯的彼此坐标,画就一个以人物为载体的中国学术史图表,并以一位位鲜活的人物为载体,为读者呈现一个并不十分枯燥,但于史有征,于学有养的简易中国儒学史读本,或曰中国文化史另类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