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老子的文献资料,全国解放后,长沙马王堆发现了帛书《老子》甲、乙本,湖北荆门发现了战国楚墓竹简《老子》,为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可以解决过去某些争论的问题,如《老子》成书年代等。但影响中国文化的并不是帛书和竹简本《老子》,而是长期广泛流行的河上公本和王弼本。因此,《老子绎读》的译文依据还是王弼本。
本书收入了《开放的心灵与审美的心境——〈庄子〉内篇的心学》、《心通道境:心灵的内修与审美空间的外移——〈庄子〉外杂篇的心学》、《庄子论人性的真与美》、《庄子论情:无情、任情与安情》、《〈庄子〉抒情传统
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家思想重视人与自然关系的研究和总结,因而自然观就成为道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也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作出了重大贡献。本书是部专门研究道家自然观的学术著作,重点对先秦道家的自然观思想作了系统总结和梳理,从六个方面阐发了道家自然观的思想内容。尤其是其中的自然无为、宇宙演化、自然规律、天人合一、生态伦理等观念和思想,对于当今社会文明的发展,具有启发和教育意义,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该书由作者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高级总裁班等单位演讲稿的整理而成。 该书从宏观的角度介绍了道家及其思想。解释了何为“道”?何为“道家”?解析了道家的渊源、老子的思想,分析了先秦道家对儒家、法家的影响,并比较了老子与庄子思想的异同,此外,还深入剖析了《管子》的黄老道家思想。该书不局限于当前仅仅以《老子》或老子为对象,而以整个道家思想为解读对象,更便于广大读者了解和认识道家思想,并且,紧密联系现实,借用现实之事和具体案例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现代意义。
《道德经》由上篇《道经》和下篇《德经》组成,共81章。虽全书只有5000多字,但其思想内容微言大义,一语万端,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书中包含哲学、逻辑、文学、医学、气象、天文、社会等诸多方面的知识。本书通过“注释”“译文”和“解析”三个部分对《道德经》的原文进行深度解读,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将其中的微言大义清晰阐释,并用这些道理去印证现实生活,让读者真正领悟其思想,并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更好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