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次第花开》问世以来,越来越多的读者开始了解希阿荣博堪布,并通过短信、微博、邮件等方式向堪布提出各种在生活及佛法修行上的疑问,希望得到指导。这些问题在程度上代表了人们的常见疑问,因此我们对这些本自独立的问题进行了编辑和归类。 《透过佛法看世界》包含七个部分,一百八十余个问题,从不同层面、由浅入深地介绍了佛法的基本见解和修行。书中大部分问答为首次公开发表,以前在媒体采访或通过菩提洲网站发表过的部分内容,这次又作了修改和调整,问题是老问题,回答却有新内容。 辑和第二辑主要阐述佛法能带给人们什么利益,如何从佛法的角度看待平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在第三辑中,围绕有关轮回、因果、苦、慈悲,则更为具体地介绍了佛教在这些方面的基本观点。 第四辑针对已经开始修持佛法的人进行作答,
《童蒙止观校释》有几部重要的佛教史籍,有中国佛数几个主要宗派(天台宗、三论宗、唯认宗、华严宗、禅宗)的代表性著作,也有少数与中国佛数渊源关系较深的佛教译籍。佛教是世界宗教之一,约自东汉明帝时开始传入 国,但在当时并没有产生多大影响。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和玄学结合起来,有了广泛而深入的传播。隋唐时期,中国佛教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形成了众多的宗派,在社会、政治、文化等许多方面特别是哲学思想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佛教典籍有其独特的术语概念以及细密繁锁的思辨逻辑,研读时要克服一些特殊的困难,不少人视为畏途。
阿姜查以非常简单与朴实的风格,谈论内观诸法的三个特征——无常、苦与无我,并且提出有力的对治法,让我们可以克服对“改变”的恐惧,包括放下执著、活在当下与从事禅修。阿姜查的教法是以无常为基础,作为修习正念的初始焦点。它是打开大门的钥匙,使人得以进入正法,带领心看见经验的其他面向。当心开始了解一切事物在本质上都是不确定时,贪爱与执取的问题便开始消散与瓦解。 备注:本书有两种不同的封面如下,内容完全一致,采购时。
佛教唯识学体系完备,思想精深,包含心性、认知、心理、逻辑等理论,是印度大乘佛学的集大成者。近年来唯识学的影响在国际上逐步扩大,更是受到学界的广泛重视,研究成果不断出现。《唯识研究(第三辑)》旨在搭建有关唯识研究的学术交流平台,介绍外的研究成果与动态,推进并扩大唯识学的研究深度及影响力。
和尚能算命吗?如何用佛教理论将一位正在向你推销开过光据说能转运的佛像、法器的“高僧”怼到无言以对?——放生就能得到福报吗?当一群大妈手提各类生猛海鲜准备在公园绿地里开一场“水陆大会”的时候,你如何有底气地向她们侃侃而谈:“大妈,其实你们的行为并不符合佛教的某某说法……”——禅宗到底是一门什么样的学问?它的理论从哪里来,它的宗旨又指向何方?当你的朋友向你端来一碗热腾腾的“禅宗小感悟”牌鸡汤时,你如何给它撒上一把名为“理性”的胡椒面? 作者相信,一切看似高深莫测的学问,都能通过逻辑和理性来一一厘清其脉络。佛学这门深深写入中国文化基因的学问,它的发展与流变是怎样的?当我们说出“有缘”“报应”这些来源于佛教的词汇时,它们本来的意义是什么?从白马驮经的竺法兰到为求真经不惜“偷渡”的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