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童的人格教育》一书中,阿尔弗雷德 阿德勒认为,一个人的人格结构形成于童年期,要解决一个人的人格心理问题必须从他的童年着手。因此帮助儿童形成健全的人格是教育儿童的首要和核心问题。阿德勒反复强调要用正确的方法培养儿童自信、勇敢、独立、坚强的品质和积极与他人、与集体合作的能力。
《会饮篇》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著的一篇对话式的作品,是以对话或者演讲的形式写成的,其背景是古希腊的一群男子在一场酒宴之中的谈话,所讨论的主题是爱的本质。 《会饮篇》表达了柏拉图的内心信念,即不可见的事物是永久的。《会饮篇》也讲述了从低级到高级的爱,在本书中,这群男子认为*高贵的爱是男人之间的爱,他们认为男子应该去爱另一个男子,但是他们反对古希腊风俗中男子对少年的爱,这是他们讨论的前提。
本书是作者关于方法论和认识论的著作,共分五个部分:论哲学的目的、论知识的种类、论知性、论想象、论界说。
柏拉图的《斐洞篇》通过苏格拉底的学生斐洞的回忆讲述苏格拉底临刑前一天的言行。苏格拉底与朋友和门徒进行灵魂不朽的谈话,从容度过了生命的*后时光。谈话主题涉及到了自杀问题以及对灵魂存在的证明。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是卢梭1755年应征第戎学院征文。文中把原始社会当作黄金时代加以描绘,歌颂人类的自然状态,指出人类不平等起源于私有观念的产生和私有财产的出现,人类每向前发展一步,不平等的程度就加深一步。本书被称为法国大革命的灵魂,是卢梭整个政治学说的导言,为《社会契约论》奠定了基础。
贝克莱用联想来解释人们关于现实世界事物的知识,这种知识本质上是简单观念(心理元素)的结构或复合,由人的联想把它们结合到一起。贝克莱还用这种联想的概念来解释深度知觉。在他的《视觉新论》中,他研究了人们在只有两个维度的视网膜上如何知觉到深处的第三维度的问题。他认为,人们知觉到深处的第三维度是由于经验的结果,即视觉印象与触觉和运动觉联合起来的结果。运动觉则是眼睛在不同距离注视对象时由于适应动作而发生的动作,或者是在走向或离开所看到的对象时由于身体运动而发生的。换句话说,走向物体或伸手拿物体的连续感觉经验与眼肌感觉形成联想,便产生了深度知觉。因此,深度知觉不是一种简单的感觉经验,而是一种必须经过学习才能得到的观念联合。这是*次用感觉的联合解释纯心理过程。这样贝克莱继续发展了经验主义中
《沉思录》是公元2世纪后期古代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传下来的一部个人哲学思考录,主要思考人生伦理问题,兼及自然哲学;是一本写给自己的思想散文集。马可?奥勒留,不但是一个很有智慧的君主,同时也是一个很有成就的思想家。他是著名的 帝王哲学家 ,在整个西方文明之中,他也算是一个少见的贤君。更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他向往和平,却具有非凡的军事领导才干。这本书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所写,可称为斯多葛派哲学(斯多亚哲学)的一个里程碑。
《经典发隐》 :杨仁山居士对儒家《论语》《孟子》、道家《阴符经》《老子》《庄子》《列子》等六部经典中关键语段的 发隐 。作者契入这些经典的隐藏深意,从佛学的视角发前人所未发之义。尤其后四个 发隐 ,作者视为平生*代表性的著述。
本书是笛卡尔1637年第一次发表的著作,影响很大。书中着重论述了他的方法论思想,并附有三篇附录:《几何学》、《折光学》和《气象学》,作为使用他的新方法的例子。
欧阳竟无著梅愚校点的《孔学杂著/禅解儒道丛书》讲述了:在近世佛教思想以及现代中国思想 ,欧阳竟无先生是致力于研究、弘扬奘传唯识学的著名佛教学者。1911年杨文会居士去世后,欧阳接替文会,主持金陵刻经处的佛经校刻事宜;1922年复创立 内学院,节节贯通阿含、般若、瑜伽、涅槃等“佛学四科”。 三十年代以后,竟无先生又本其于内学的心得,回过头来重新解读孔学,因而有“孔子真精神”的提出,以及真孔学的再抉发。欧阳一生所学,可以真佛、真孔两大观念来概括。真佛,诠释内学之实旨;真孔,诠释孔学之本义。
《回忆苏格拉底》是色诺芬为老师苏格拉底写的一部回忆录。他在书中回忆了苏格拉底一生的言行,对苏格拉底的学问、道德和石破天惊的口才做了相当逼真的描述。虽然他对苏格拉底的学说和思想的理解比较浮浅,远不及柏拉图的同类著作来得深刻,但是此书对研究古希腊哲学史和古希腊社会史仍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中国禅》通过生动的故事和浅显的文字,从禅脉、禅义、禅修三个核心要素综合论述“中国禅”,“禅脉”孕育着禅的生命在历史长河中的传承和成长,“禅义”是一切禅法的基础,而“禅修”则是“中国禅”修法的应用。书中还穿插了对禅文化的介绍,以期从不同角度诠释“中国禅”的各个方面。
《正确认识佛教》详细记述了佛教的诞生,发展历史及传人中国后的演变,各宗派的高僧大德,各宗派的教义等,解答佛学修炼中的若干问题,如修心、消业、忏悔、回向、修善行等。既系统又浅显明白,为普及佛学基本知识的读物,对修学佛法有的指导性。
佛徒持诵的都是西来宝典,惟独这部《坛经》是东土学者自己的著述,它以一整套有关佛性、有关修行途径、有关领悟境界的思想,开创了纯粹中国化的佛教体系,并对中国文化在唐宋以来的流变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本《坛经现代读》中,台湾学者东方桥先生以其融和各家于一炉的深厚功底,将《坛经》十品的基本内容和归纳分析,与中国禅宗的来龙去脉及各大流派的纷呈演变等有机结合,借助恬淡流畅的文笔进行串讲,娓娓动人,听者忘倦。
《沉思录》,一位罗马皇帝的心灵独白,凝结着深沉的人生哲理和管理智慧,是中外多国领导人的案头书,影响了从腓特烈大帝到丘吉尔、克林顿等人的管理思路,管理包括自我管理和治家治国。《沉思录 员工版》是根据中国员工的实际需求精心打造的经管励志读物。 本书以简易的笔调、优美的语言、生动的哲理故事对《沉思录》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希望能打开你的心锁、开启你的智慧之门,帮助你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调适身心,领悟生命的美好与工作的真谛,在*和谐的状态下愉快地工作,聪明地工作,高效地工作,以直立的姿态达到生命的高度。 人的真正强大来自于内心的强大,一个懂得自我调适身心的人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