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关于道家的典籍繁多,一般人哪怕穷尽毕生精力,也未必能尽观全貌。 本书是全真龙门派第二十一代张至顺道长(号米晶子)精选毕生所集道家经典,如《道藏》等诸多道家原典中的经典篇章,配以直观形象的绘图,以及精准实用的注解。为普通人了解道家文化、修身养性,省却不必要的参访功夫,实为中国传统道家文化的经典之作。 炁 化三清, 體 能载道, 源 乃先天道统, 流 为老君法脉,书名故曰《炁体源流》。
《西方哲学史》上卷内容分为古代哲学与天主教哲学两个部分,《西方哲学史》下卷内容为近代哲学。 从远古以来,哲学就不仅是某些学派或少数学者之间的争论问题,而是社会生活与政治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并不是卓越的个人所做出的孤立的思考,而是曾经有各种体系盛行过的各种社会性格的产物与成因。 本书的特点在于,它是在哲学与社会生活的相互作用和密切联系中讲述西方哲学发展的历史,而不是单纯地讲西方哲学自身的发展。作者在真相所能容许的范围内,试图把每一个哲学家显示为他的环境的产物,显示为一个以笼统而广泛的形式,具体地并集中地表现了以他作为其中一个成员的社会所共有的思想与感情的人。
《逻辑学》是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家G.W.F.黑格尔的主要哲学著作之一。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出发点,是承认在自然和人类社会出现以前存在一种作为世界本原的“理念”,他的哲学体系就是对理念发展过程的描述。他认为,逻辑学是研究理念本身发展的科学。当理念处于“存在”以及与之相关联的“本质”阶段时,他称之为客观逻辑;当理念扬弃了与“存在”以及与之相关联的“本质”而作为概念的概念,即作为“主观性”的概念出现时,就称之为主观逻辑。因此,《逻辑学》由客观逻辑和主观逻辑两部分组成。
《思想录》是帕斯卡尔的代表作,而该书又被法国大文豪伏尔泰称为 法国*部散文杰作 它文思流畅,清明如水,作者在此书中以一种浪漫思维的方式来谈问题,处处闪现思想的火花,更有许多提问和警句发人深省。此书于笛卡尔的理性主义思潮之外,别辟蹊径;一方面它继承与发扬了理性主义传统,以理性来批判一切;同时另一方面它又在一切真理都必然以矛盾的形式而呈现这一主导思想之下指出理性本身的内在矛盾及其界限,并以他所特有的那种揭示矛盾的方法即所谓 帕斯卡尔方法 ,从两极观念他本人就是近代极限观念的奠基人的对立入手,考察了所谓人的本性以及世界、人生、社会、历史、哲学知识、宗教信仰等多方面的理论问题。其中既夹杂有若干辩证思想的因素,又复浓厚地笼罩着一层悲观主义的不可知论。
《哥德尔、艾舍尔、巴赫》曾获普立兹奖(非小说类别)和美国国家图书奖(科学类别)。本书以精心设计的结构和巧妙的笔法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数理逻辑、人工智能等学科领域中的许多艰深的理论课题。作者尝试着在大脑科学、人工智能和数理逻辑这样的层次上将数学家哥德尔(G集)、画家艾舍尔(E异)和作曲家巴赫(B璧)嵌为一体,探讨他们作品中的共性。
爱比克泰德是罗马著名的斯多葛学派哲学家,该书是其传世名作,被译成十几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影响深远。 该书包括《论说集》和《道德手册》,全面阐述了爱比克泰德的生活哲学思想。身为斯多葛主义者,爱比克泰德接纳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倡导依照自然规律生活,追求理想的幸福,并将这门学说发展成为一门指引生活的哲学。他崇尚依照自然秩序过一种自制的生活,并认为,真正的自由是一种美德而非反抗或坚持己见;是过一种朴实为家庭和社会服务的生活而非去操纵自然或控制人类。
《纯粹理性批判》被公认为是德国哲学家伊曼努尔 康德流传为广泛,影响力的著作,同时也是整个西方哲学重要和影响深远的著作之一。初版于1781年,并于1787年再版的该书,常被称做康德的 批判 ,并与其后的《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并称为康德 三大批判 。在这部西方哲学奠基式的著作中康德尝试将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接合起来,并以此反对大卫 休谟彻底的经验主义。
《存在与时间》是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代表著作,1926年写就,翌年出版。它也是本世纪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不仅影响了此后多种重要哲学流派和重要哲学家,而且在文学批评、社会学、神学、心理学、政治学、法学等多种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存在与时间》一书批判了自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来把哲学当成知识,把存在当作存在者来研究的传统。同时抛弃了近代以笛卡尔为代表的哲学研究中以认识为起点的方法。海德格尔哲学是从人的存在 此在入手,在对 存在 的追问中达到存在的意义的澄明。他在对人的存在状况的分析中为现代人的根本情绪提供了一种把非理性的东西理性化了的形而上学的解释。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所奠基的存在哲学无论在研究宗旨上还是在内容上都意味着西方哲学的一次重大转变。
《纯粹理性批判》在学界被公认为是康德流传最为广泛、最具影响力的代表性著作,《纯粹理性批判》又常被称作康德的 第一批判 ,与其后的《实践理性批判》与《判断力批判》并称为康德 三大批判 ,在西方哲学发展史当中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全书除了非常重要的前言和导论,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前一部分主要阐述 先验原理论 ,后一部分主要阐述 先验方法论 。贯穿全文的内容是,人们通过对理性的本身,即人类先天认知能力的批判考察,确定其中一些先天的、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要素,以及这些要素的本源、作用、条件和界定等。
《小逻辑》是《哲学全书纲要》的*部分,通称《小逻辑》,以区别于《大逻辑》(即逻辑学)。全书除导言外,共分:存在论、本质论、概念论三篇,反映了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基本框架。黑格尔的《小逻辑》是构成他的《哲学全书》的一个主要环节,它的好处在于把握住全系统的轮廓和重点,材料分配均匀,文字简奥紧凑,而义蕴深厚。初看似颇难解,及细加咀嚼,愈觉意味无穷,启发人深思。他的学生在他逝世后编订全集时,再附加以学生笔记作为附释,于是使得这书又有了明白晓畅,亲切感人的特点。 《哲学史讲演录》是德国古典哲学大师黑格尔的代表作之一, 哲学史 的开山之作,治哲学者之书。黑格尔一方面将哲学史纳入他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的框架中,把哲学史归结为理念回归自身的 * 精神阶段;另一方面把辩证法贯彻于哲学史研究,深刻地揭
洛克在这部著作中所提出并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关于人类知识的起源, 可靠性和范围。本书一开头他首先批评了笛卡尔主张知识起源上的所谓 天赋观念 以及莱布尼兹的所谓 天赋实践原则 这样一个在认识上的唯心主义观点, 并且从而提出了他的那个有名的白板论, 即认识是来源是经验这样一个有巨大意义的唯物主义论点。
波兰尼颠覆了传统客观主义科学观,把 人 作为科学参与的主体,用一种新的思维方式,通过对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几乎所有门类知识的考察,批判了客观主义的知识观,通过对知识的隐默性、分立性与寄托性的强调,从而终构建起了自己以 个人知识 为标识的认识论。波兰尼认为,相对于传统认识论所依托的可明确表述的逻辑理性,人的认知运转中还活跃着另一种与认知个体活动无法分离、不可言传只能默会的隐性认知功能,而这种默会认知正是一切知识的基础和内在本质。
《罗摩衍那》全诗共分七篇,约有24000多颂,主要描写英雄罗摩和他妻子悉多一生的故事,是一篇颂扬战胜艰苦和强暴的英雄颂歌。其中, 童年篇 叙述罗摩王的诞生、成长、降魔、与悉多结婚的过程。 阿逾陀篇 叙述十车王的宫廷斗争和罗摩继承王位的故事。 森林篇 描写罗摩在森林中寻找和营救悉多的过程。 猴国篇 描述罗摩与猴王互相帮助,解救危难,后结盟的经过。 美妙篇 写猴王哈奴曼过海侦察,寻找悉多,大闹楞加城的斗争。 战斗篇 描绘罗摩率猴兵与魔兵搏斗的情景,后夫妻团圆,得胜回国。 本书是一部以梵文写就的伟大史诗,被誉为印度国宝ji文化遗产,是印度文化的源头,对整个东方文明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着崇高的地位。
《庄子哲学研究》 本书以《庄子》内七篇为文本基础,通过庄子世界中的人物、概念层次等深入肌理的文本细读,抽丝剥茧般揭示出《庄子》内篇令人惊讶的整体性和完成度:思想与概念展开的高度一致,精巧到近乎无迹的结构安排,看似偶然实则必需的叙述方式。 通常以为庄子之文章漫无际涯,其实未能了解庄子叙述风格背后的不得已。庄子的哲学,有见于哲学的语言困境,有见于人间世的种种危险,以无条件的真知为追求,以各种形态的 尝试言之 彰显出不可言说的静默。 《气本与神化》 在宋明理学的展开过程中,张载哲学所发挥的枢纽性作用,早已成为学术界的一般常识。长期以来,关于张载的研究和讨论一直是中国哲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气本与神化》以相关基本文献的细读和精准的概念分析为基础,通过彰显文本自身的肌理,来重构张载哲学的固有
《何兆武汉译思想名著》,囊括《思想录》《社会契约论》《西方哲学史》《哲学问题》《历史理性批判文集》《德国的浩劫》,帕斯卡尔、卢梭、康德、罗素、迈内克多位大师代表作,是何兆武先生译作的首次结集出版。
公元前399年,哲学家苏格拉底被控诉引进新神、败坏青年,他在500人组成的陪审团面前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做了著名的申辩。但是,苏格拉底的申辩并没有使他脱离危难,陪审团后的投票结果是判他有罪,苏格拉底终被处以死刑。《苏格拉底的申辩》分为三部分:,真正所谓的辩护;第二,关于减轻刑罚较短的陈辞;第三,后之预言性的责备与忠告。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意识。考察个人意识发展的历程,相当于精神哲学中的主观精神。“意识”是个人意识发展的最初阶段,它又分为感性确定性、知觉和知性三个小阶段。二是自我意识。《精神现象学》中意识向绝对知识的全部发展都建立在自我意识“异化”为对象和“扬弃”对象,即扬弃“异化”的辩证运动上。从“自我意识”直到“理性”,个人意识的发展明显地重演人类意识的发展阶段,出现了一系列社会意识形态。三是理性、精神、宗教和绝对知识。考察社会历史的发展阶段和与之紧密相连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考察对无限本身的认识,相当于绝对精神。在这个阶段,意识回顾已经走过的阶段。扬弃它们,使之成为自己的构成环节,经过艺术、宗教而在哲学中达到绝对知识。
《蜜蜂的寓言》是近代英国思想史上非常有影响的学术名著。《蜜蜂的寓言》副标题为 私人的恶德,公共的利益 。这一说法后来被人们简便地解说为 私恶即公德 。其中 蜜蜂的寓言 描述了一个 蜜蜂的国度 ,在那里,每只蜜蜂都在近乎疯狂地追求自己的利益,虚荣、伪善、欺诈、享乐、嫉妒、好色等恶德在每只蜜蜂身上表露无遗。令人惊异的是,当每只蜜蜂在疯狂追逐自己的利益时,整个蜂巢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后来,邪恶的蜜蜂突然觉悟了,向天神要求让他们变得善良、正直、诚实起来。然而整个蜜蜂的王国却由此一磅贬值为一文,昔日繁忙的酒店渺无人迹,不再有人订货,全国呈现出一片萧条景象。曼德维尔借助 蜜蜂的寓言 想要说明:私欲的 恶之花 结出的是公共利益的善果。这就是著名的 曼德维尔悖论 。从道德的角度看,以自利驱动的行为是应该受
今天,罗兰 巴特的盛名似乎已经过去了,这使我们可以冷静地对待他的遗产。他作为一个文学批评家,一个符号学家,一个结构主义者,*后也是作为一个后结构主义者而获得了巨大的声誉。 罗兰 巴特文选 收录巴特的六本代表性著作:《S/Z》《恋人絮语》《神话修辞术》《流行体系》《文之悦》《批评与真实》,旨在全面向中文读者介绍罗兰 巴特的哲学、符号学、文学批评、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思想,重温这位法国作家、语言与文学理论家、知识分子其充满批判精神又包罗万千的思想之魅力。
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是一本在西方哲学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著作。它开启了现代哲学研究的新起点。有人说康德是西方哲学的 蓄水池 ,主要指的是这之前哲学的所有问题都流向了康德,并由他作了解答,之后现代哲学所有的基本问题都是源自康德。可以说,不读康德,就无以真正了解现代哲学。 邓晓芒是康德研究专家和康德著作的翻译者,《 纯粹理性批判 讲演录(名师讲堂)》是以他为武汉大学哲学系本科生开设的康德《纯粹理性批判》课的讲课实录为基础整理而成。本课的特点是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紧紧抓住康德哲学的核心概念和整体思路。其Z大的特色是全部口头表述,将康德哲学的严肃的学术语言转换为通俗易懂的口语。邓晓芒通过十四次讲座,使同学们在短短一学期中对康德所建立的哲学体系能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纯粹理性批判》一书是康德
考订研究版《尼采全集》第12卷和第13卷包含尼采自1885年秋至1889年1月初的全部残篇遗稿,此即考订版《尼采全集》第八部分的内容。这些残篇遗稿由22本手稿组成,其中有15个较厚的本子,3个小笔记本和4个文件夹。 我们出版尼采残篇遗稿所遵循的原则,已经在《尼采全集》第7卷前言中指明,可供查阅。 对于考订研究版第12卷和第13卷,我们还得作如下说明:这两卷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原因在于,它们完整地、以忠实于手稿的方式呈现了尼采1885年秋至1889年初(其创作活动的结束)期间的全部残篇、计划、提纲和标题,因此为*终解决关于所谓的尼采哲学主要著作 以《权力意志》为书名 的聚讼纷纭的问题提供了基础。以编年顺序排列的残篇,给出了一种准确的、近乎完备的对尼采1885年秋至1889年1月初之间的创作活动和文字意图的描绘。
《符号》是法国著名哲学家梅洛-庞蒂的一些文章的结集,涉及语言、社会、理性、主体性等一些重要的哲学问题。通过这些文章,梅洛-庞蒂加入到了当时各种思潮的争论中,发出了现象学和存在主义角度的声音。这些文章主要有: 间接语言与沉默的声音 、 论语言现象学 、 从莫斯到克劳德 列维-斯特劳斯 、 哲学家及其阴影 、 爱因斯坦与理性的危机 、 成长中的柏格森 、 主体性的发现 、 评马基亚维里 、 胡塞尔与语言问题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