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饮篇》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著的一篇对话式的作品,是以对话或者演讲的形式写成的,其背景是古希腊的一群男子在一场酒宴之中的谈话,所讨论的主题是爱的本质。 《会饮篇》表达了柏拉图的内心信念,即不可见的事物是永久的。《会饮篇》也讲述了从低级到高级的爱,在本书中,这群男子认为*高贵的爱是男人之间的爱,他们认为男子应该去爱另一个男子,但是他们反对古希腊风俗中男子对少年的爱,这是他们讨论的前提。
维特根斯坦,这位天才之典范、20世纪大哲学家,读哲学,谁没有读过他呢? 本书是浙江大学教授楼巍讲解维特根斯坦的10堂哲学课,一本书让你理解维特根斯坦:全书共十讲,讲介绍了维特根斯坦生平及主要著作,之后九讲讲解了维特根斯坦重要思想与主要命题,如 语言图画说 语言和世界先天秩序 不可说和显示 私人语言的问题 驳斥罗素的 归纳原则 知识和确定性 等。这些在学界曾引起较大争议、一度成为研究热点的话题,透过如此清晰的讲解,让读者能够多面了解维特根斯坦,一并解除对维特根斯坦的疑难。
《利维坦》是近代西方系统阐述国家学说的经典著作。阐述了作者霍布斯的国家起源学说和社会政治思想,提出并完善了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理论体系。全书分成四大部分,分别是 论人类 论国家 论基督教体系的国家 和 论黑暗的王国 。其中,第二部分是全书的主体,在书中,霍布斯讨论了 自然状态 和 自然法 的问题,并论述了由契约产生的各种形态、主权和人权,否定了神的存在,并对凌驾于国家之上的教会势力进行了抨击。
《哲学研究/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发表的思想是作者过去十六年来进行哲学研究的结晶。它们涉及许多论题:意义、理解、命题、逻辑等概念,数学基础、意识状态以及其他论题。我把所有这些思想写成一些论述,即一些短的段落。它们有时成为关于同一论题的拉得很长的一根链条;但有时我又突然改变,从一个主题跳到另一个主题。
《理想国》是柏拉图创作的哲学经典著作。本书借苏格拉底与格劳孔、色拉叙马霍斯、阿德曼托斯等人的对话,描述了一个理想国家的蓝图,还讨论了诸多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比如正义、财产、教育、品德等。本书围绕如何实现大多数人的幸福这一问题,讨论丝丝入扣而亲切有趣,细细品味,余香四溢。本书作为西方古代政治思想的一个源头,震古烁今,是理解西方政治文化的之书。
当善与恶的界限日益模糊, 当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 当生命之轻已变得不能承受, 我们该从哪里求得生存的意义? 是重造崇拜偶像?还是干脆沦于虚无,一路娱乐至死? 在人类刚刚步入现代世界时,德国哲人尼采就严肃地思考上述问题--而一切答案,都汇聚到《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这部哲学小说中。通过主人公查拉图斯特拉的漫游与教诲,尼采发出了先知般的宣言:在"上帝已死"的时代,人应该直面虚无,从自身创造生命的意义,继而进化为能撑起生命重担的超人!
这本10万字的小书,是罗素的哲学导论性读本。罗素称它为"廉价本的惊险小说",这是因为其内容非常明确且引入了崭新的观点。书中对哲学的基础、范畴、和意义等问题,主要是哲学的领域,也就是认识论提出了自己的基本观点,他认为这个世界存在超越物理和心灵世界的共相,它也是一种实体,是普遍意义上人们认识世界的基础。同时对笛卡尔、休谟、康德等哲学家的思想进行了相关分析。
《哥德尔、艾舍尔、巴赫》曾获普立兹奖(非小说类别)和美国国家图书奖(科学类别)。本书以精心设计的结构和巧妙的笔法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数理逻辑、人工智能等学科领域中的许多艰深的理论课题。作者尝试着在大脑科学、人工智能和数理逻辑这样的层次上将数学家哥德尔(G集)、画家艾舍尔(E异)和作曲家巴赫(B璧)嵌为一体,探讨他们作品中的共性。
本书为尼采晚期代表作,作于1883 1885年之间。本书可以说是晚期尼采思想的起点,在尼采思想生涯中占据着特别重要的地位。全书分为四部,每一部又由相对独立的散文诗组成。在书中,尼采结波斯哲人查拉图斯特拉之口,宣扬了他的超人哲学。全书以记事的方式描写一个哲学家的浪漫及教导,与其说是一部哲学书,不如说是一部探讨哲学的小说。
《存在与时间》是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代表著作,1926年写就,翌年出版。它也是本世纪*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不仅影响了此后多种重要哲学流派和重要哲学家,而且在文学批评、社会学、神学、心理学、政治学、法学等多种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存在与时间》一书批判了自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来把哲学当成知识,把存在当作存在者来研究的传统。同时抛弃了近代以笛卡尔为代表的哲学研究中以认识为起点的方法。海德格尔哲学是从人的存在 此在入手,在对 存在 的追问中达到存在的意义的澄明。他在对人的存在状况的分析中为现代人的根本情绪提供了一种把非理性的东西理性化了的形而上学的解释。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所奠基的存在哲学无论在研究宗旨上还是在内容上都意味着西方哲学的一次重大转变。
《善恶的彼岸》于1885年夏动笔,翌年冬完成。尼采在该书中力图界定 善 与 恶 这两个相对的词,为图区分道德和非道德。他察觉到人们为使古代道德准则和现代人的需要相一致所做的努力,是有矛盾的,认识到人们经常在道德理论和社会实践之间做出妥协。他的目的是确立道德与需要之间的关系,为人类行为构造一个可操作的基础,所以,《善恶的彼岸》是尼采对一种新道德体系做出的*重要的贡献之一,触及了其哲学的许多*深层的原理。
我们如何才能重新赋予技术在文化中应有的地位,并了解常被指责是由技术造成的异化背后真正的原因?人们经常根据沉思与行动、理论与实践、休闲与劳动之间的对立来对技术现实进行判断。然而,这些对立都是不充分的,因为技术物并不是由其功利性质,而是由其运作功能来定义的。我们必须在存有论上赋予技术物与审美物或生物相近的地位,同时了解其发生论的意义。这样就有可能研究人与技术现实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从教育和文化的角度来审视。同时,我们必须通过分析人与世界之间的基本关系来理解技术性本身的发生论。本书作为西蒙东的重要代表作,自1958年出版以来,深刻而且持久地影响了对技术的哲学思考,它已成为当代思想的必要参考文本。 本书为当代学术棱镜译丛 西蒙东思想系列之一。 《当代学术棱镜译丛》自2000年以来,已译介百余部域
本书共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讲述了隐士查拉图斯特拉自觉人生已不惑,于是如 超人 般出世说教;第二部分讲述了查拉图斯特拉对歪曲自己说教的各类 现代人 进行批评,并产生了 永远回归 的思想萌芽;第三部分讲述了查拉图斯特拉对旧有道德和现代社会进行批判,其 永远回归 的思想趋于成熟;第四部分讲述了查拉图斯特拉受到预言者、学究等人的诱惑,却坚持追求自己的事业。 尼采在书中否定了以信仰和服从为准则的旧有价值体系,肯定了以生命和人的意志为准则的新价值体系,呼唤超越人类的新生命的出现,宣扬 超人学说 永远回归 等,既对后世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值得当代人阅读和研究。
本书是一本写给大众的生活自助书籍。 当代生活中,处处可见烦闷之人的身影。明明我们的生活相对安定,物质也不虞匮乏,为何焦虑、空虚与不安却总是盘桓其中?罗素以浅白而深刻的文字,把我们不开心的原因分析得有条有理,如竞争、烦闷、忌妒、疲劳等等常见的问题,并结合生活经验和一些实证,帮助我们找到从前不曾注意的导致生活不幸福的原因,让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这一剂良方,将会引导我们走向通往幸福的那条不平坦的道路,要抵达终点,还需我们勇敢挣脱桎梏,为自己搏得幸福。 作者对于本书的评价: 罗素(作者): 这部书不是献给博学之士的,也不是给那般把实际问题作为谈助的人的。在以下的篇章内,既无高深的哲理,也无渊博的征引。我只把通情达理的一些意见归纳起来。 因为相信不少烦恼的人凭着适当的努力可以变得
本书是为有心钻研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的朋友而写的一本导读书,其目的是让读者能在研读《逻辑哲学论》时予以参考。在本书中,作者发展出一套特定的讲法,给出了他本人对《逻辑哲学论》整体结构的描绘,回顾了写作《逻辑哲学论》的哲学和历史背景,并就书中的关键段落进行了详尽的解读。作者尤其注重梳理的,不只是维特根斯坦说了什么,还包括他那种格言体说理方式背后所隐含的论证。
《小逻辑》是《哲学全书纲要》的*部分,通称《小逻辑》,以区别于《大逻辑》(即逻辑学)。全书除导言外,共分:存在论、本质论、概念论三篇,反映了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基本框架。黑格尔的《小逻辑》是构成他的《哲学全书》的一个主要环节,它的好处在于把握住全系统的轮廓和重点,材料分配均匀,文字简奥紧凑,而义蕴深厚。初看似颇难解,及细加咀嚼,愈觉意味无穷,启发人深思。他的学生在他逝世后编订全集时,再附加以学生笔记作为附释,于是使得这书又有了明白晓畅,亲切感人的特点。 《哲学史讲演录》是德国古典哲学大师黑格尔的代表作之一, 哲学史 的开山之作,治哲学者之书。黑格尔一方面将哲学史纳入他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的框架中,把哲学史归结为理念回归自身的 * 精神阶段;另一方面把辩证法贯彻于哲学史研究,深刻地揭
《道德情操论》不只是一本伦理学著作,她是集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和哲学等于一体的巨著,不仅对人类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作了详尽阐释,而且对人生的诸多命题也有深刻诠释。 亚当 斯密以 同情(Sympathy,即同理心) 为主线,对正义、仁慈、良心、责任、克己、功过、效用、善恶、美丑、德性、社会福祉和人性等进行了系统而辩证的剖析,完整地构架了他的道德伦理体系。 《道德情操论》文辞典雅而思想深邃,自1759年出版以来好评如潮,对欧洲社会影响深远,堪称西方世界的 论语 ,是市场经济良性运行的 圣* 。总理曾在不同场合六次力荐,是值得品读的传世经典。
尼采是西方哲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对存在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影响深远,后世的萨特、海德格尔、柏格森等众多思想家莫不受其影响。 在本书中,尼采化身查拉图斯特拉,用散文诗体向世人宣讲他的学说。 上帝死了 超人学说 永恒回归 等尼采振聋发聩的观点颠覆了西方道德思想和传统的理性价值,也让本书成为哲学史上的不朽经典。 代表终极真理的上帝死了,而在上帝统治下的秩序也随之烟消云散。 生存的意义是什么? 如何才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做出正确的选择? 现代人拥有的 自由选择 ,是否成了沉重的负担? 一百多年前,尼采就预见了现代人的种种精神困境。在本书中,他像一道闪电,在轰鸣声中发出强者之音,把超人的意志带到世间,向我们传授生存的意义
本书是一本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回忆苏格拉底书集,是一本学术纪实文学。作者色诺芬是苏格拉底的弟子,他回忆了苏格拉底一生的言行,着重追述了苏格拉底对政治、宗教和道德等问题的看法。
洛克在这部著作中所提出并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关于人类知识的起源, 可靠性和范围。本书一开头他首先批评了笛卡尔主张知识起源上的所谓 天赋观念 以及莱布尼兹的所谓 天赋实践原则 这样一个在认识上的唯心主义观点, 并且从而提出了他的那个有名的白板论, 即认识是来源是经验这样一个有巨大意义的唯物主义论点。
近代哲学之父 笛卡尔代表作, 我思故我在 初次登场! 《谈谈方法》是笛卡尔的思想自传,也是笛卡尔哲学体系方法论。本书作为笛卡尔shou部著作,他以半自传的方式,用通俗易懂的文字深入浅出地论述自己探索总结的新哲学方法以及形成过程。在本书中,笛卡尔阐述了研究问题的方法步骤 排疑、分类、排序和全面,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形而上学、数学哲学、自然哲学和伦理学问题。本书被认为是近代哲学的宣言书,树起了理性主义认识论的大旗。
步入后现代社会以后,集体主义的宏大叙事逐渐被个人主义所解构。伴随着私有化不断扩大、消费主义不断深入,全新的自由意识形态与传统道德观念发生对撞。在推倒权威与规制之后,个性化的思潮却以享乐文化取代了义务,以 欲望机器 取代了英雄主义的历史。我们对伟大的理想、遥远的未来失去兴趣,只活在当下,只关注自我,心灵不可避免地落入虚无之中。 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哲学家吉尔 利波维茨基试图从混乱复杂的现象中,澄清现代社会个体精神、文化、生活、未来面临的诸多问题,为 我们终将去往何方 找到答案。 全书从自恋、冷漠、诱惑、空虚、幽默、暴力等一系列元素入手,结合阶级、性别、代际等不同层面的理论研究,勾勒出了以多元化和个性化为演化脉络的当今制度与文化全景。同时采用大历史视野,将充满变革的现代社会放
《理想国》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重要的对话体著作之一,全书共分十卷。书中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用对话的方式设计了一个真、善、美相统一的政体,构建了一个理想的国家模式。内容涉及哲学、政治学、伦理学、教育学、文艺理论等各个方面,是西方政治哲学的奠基之作,也是西方乌托邦思想源头。 《理想国》是西方思想的源泉,也是我向青年推荐的惟一的西方哲学著作。 朱光潜(美学家) 人们可以说,西方的思想是柏拉图的,或者是反柏拉图的;但是任何时候都不能说是非柏拉图的。 卡尔 波普(英国哲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