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糅合东方“天人合一”之思想与西方“逻辑思辨”之方法于一体,提出和论证了“递弱代偿法则”及其“系统现象形态”: 宇宙演运即造成物类衰变,生物进化就导致种系残弱,文明前行则促进入寰危机。 精神增益是载体趋弱的反比交量,信息扩张是物演分化的边际效应,知识拓展是背离本真的天然尺度。 社会结构是自然实体结构的一脉延伸,文明现象是生物智质代偿的后续恶果,历史进步是人类自取祸殃的必由之路。上述观点无不与当前全人类的各种主流意识形态相左,也无不与当前全世界高度文明发展所致的危机形势(诸如环境污染、资源耗竭、生态破坏、气候异常、大规模毁灭性武器泛滥以及恐怖主义争端激化等诡异现实)丝丝相扣。读罢此作,不能不令人掩卷长思。 故,可视其为“人文存亡之道”的基础理论。
《人性需要揭穿》原名《智慧书》,是一本敢于说真话的书,它以一种令人惊奇冷峻的笔调,揭穿了人性的真面目,为人生处世提供了战胜艰险、困顿与迷茫的神机妙策。全书汇集300则绝妙的处世箴言,论及识人观事、慎断是非、修炼自我、防范邪恶等智慧、谋略。笔法简练、意蕴隽永,随便读到其中一句,都能直抵人心。自1647年问世以来,本书深受读者喜爱,历经几百年时光的淘洗而不衰。
瑜伽作为古印度六派哲学之一,发展至今已经有着深厚的历史,并呈现出多种形态。想要对瑜伽有个清晰的了解,就需要对瑜伽有真正认识的学者来带领我们梳理瑜伽的脉络。 作者格奥尔格? 福伊尔施泰因是瑜伽界的学者之一,精通瑜伽诸传统并有极强的瑜伽习练经验。他在这本《瑜伽之书》中,按照瑜伽发展的时间线索,将瑜伽分为七个阶段部分,对瑜伽的发展过程进行了详细解说,理清了瑜伽的来龙去脉。又从纵向维度阐述瑜伽的各系统及其之间的关系,并进行了跨文化的比较和综述。 在这部浓缩有巨大瑜伽信息量的专著中,作者引经据典,带读者饱览了瑜伽的历史、哲学与文化思想、派别发展、方法论与技术等各大层面,对读者全面而正确地认识瑜伽有着重要意义。
90年代以来,西学翻译又蔚成风气,丛书迭出,名目繁多。不过,正如科学不等于技术,思想也不等于科学。无论学界迻译了多少新兴学科,仍似乎与清末以来汉语思想致力认识西方思想大传统这一未竞前业不大相干。晚近十余年来,欧美学界重新翻译和解释古典思想经典成就斐然,汉语学界若仅仅务竞新奇,紧跟时下“主义”流变以求适时,西学研究终不免以支庶续大统。 西方思想经典即便都译成了汉语,不等于汉语学界有了解读能力。西学典籍的汉译历史虽然仅仅百年,积累已经不菲,学界的读解似乎仍然在吃夹生饭——甚至吃生米,消化不了。翻译西方学界诠释西学经典的论著,充分利用西方学界整理旧故的稳妥成就,於庚续清末以来学界理解西方思想传统的未竟之业意义重大。译界并非不热心翻译西方学界的研究论著,甚至不乏庞大译丛之举。显而易见
本卷包括:《朝霞》、《墨西拿的田园诗》、《快乐的知识》,是尼采后期的重要作品,创作于大病初愈之后,浓缩了尼采思想的精髓,对诸如生命、个体与群体能、爱情、文艺、哲学、科学、道德、法律等问题都进行了简明而深刻的论述,语言凝练而隽永,思想鲜明而锐利。
90年代以来,西学翻译又蔚成风气,丛书迭出,名目繁多。不过,正如科学不等于技术,思想也不等于科学。无论学界迻译了多少新兴学科,仍似乎与清末以来汉语思想致力认识西方思想大传统这一未竞前业不大相干。晚近十余年来,欧美学界重新翻译和解释古典思想经典成就斐然,汉语学界若仅仅务竞新奇,紧跟时下“主义”流变以求适时,西学研究终不免以支庶续大统。 西方思想经典即便都译成了汉语,不等于汉语学界有了解读能力。西学典籍的汉译历史虽然仅仅百年,积累已经不菲,学界的读解似乎仍然在吃夹生饭——甚至吃生米,消化不了。翻译西方学界诠释西学经典的论著,充分利用西方学界整理旧故的稳妥成就,於庚续清末以来学界理解西方思想传统的未竟之业意义重大。译界并非不热心翻译西方学界的研究论著,甚至不乏庞大译丛之举。显而易见
《上海三联人文经典书库·有限性的悲剧:狄尔泰的生命释义学》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希望本书能有所建树。《上海三联人文经典书库·有限性的悲剧:狄尔泰的生命释义学》中,在19世纪的语境下重构了狄尔泰的释义学式的生命存在论,并且确定了它对20世纪哲学的影响以及对21世纪初的哲学的重要意义。
《福柯》使人一下子抓住了整体结构紧密的福柯思想的要点,并隐约感到思想的精深博大。无论是支持还是反对,没有本书作为参考将不可能读懂福柯。思想的名片逐渐形成――最重要的名片之一。 褶子永远存在于艺术中,但巴罗克风格的特点将褶子发展到无限。如果说莱布尼兹的哲学思想是十足的巴罗克风格,那是因为一切事物都是折起、打开、再折起的。灵魂也充满了模糊的褶子。 这是一本关于哲学的书,由德勒兹这位善于创制概念的哲学大师写就――《福柯》,研究了福柯的“看”和“说”概念,这两个概念是福柯理解人类知识和统治权力的新手段;《褶子》,精彩地破解了莱布尼茨哲学婉蜒曲折的褶子之谜,并且根据这个褶子在巴罗克路线上继续描述和解释世界,以发展哲学思想。
20世纪的德语哲学家中,对现代基督思想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哲人,非舍勒莫属。在现代思想的论域中,舍勒走出了一条超逾教派立场的神学言路,直接把握、描述、阐发基督信仰中的福音原则(即个体性的位格之爱),在上帝论、启示论、基督论、信仰论、教会论诸论域重新确立位格之爱的地位,进而重建自然神学,将基督思想的本质质素注入哲学、伦理学和社会学,显明了基督教思想在现代性思想语境中的活力。
作为《资本主义与精神分裂》的续作,本书将前作《反—俄狄浦斯》中已然肇始的思想实验向更为开放而宽广的领域推进:地质学、生物学、史学、神话学、数学,等等,都成为真正的思想—“根茎”的蔓生之地。而盘踞于传统思想模式中的种种“层”、“编码”、“性平面”、“纹理化空间”等,则伴随着这场激动人心的实验进程而渐次烟消云散。全书散布着一座座流播强度的“高原”,而多元性、异质性的连接则成为它们之间彼此沟通的横贯线。但在乱花迷人眼的表象之下,全书却流淌着纯正的哲学血液,因为它所致力于的正是德勒兹一以贯之的信念:哲学,就是概念的创造,就是新思想方式的创生。
古希腊人为什么追求自由?他们所追求的自由又是什么?古希腊人的哲学如何引领着历史?《古希腊的思想与历史:自由的古典探索》是研习古希腊政治、历史及自由思想史的鸿篇巨制。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以柏拉图对话等为线索展开哲学的思索,意在揭示人类自由的真正条件乃是知识,即伦理化的技艺;下篇以历史来承载思想,讨论古代希腊现实的政治问题。作者研读原典、占有史料之精详,令人叹服。作者研读原典、占有史料之精详,令人叹服。带读者细细梳理柏拉图对话、希罗多德《历史》、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等等原典,交融思想探索与现实问题,以思想引领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