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中国封建哲学为经,以现代政治理论为纬,上至秦汉,下至晚清,划分为神学谶纬期、玄学自然期、三教开放期、经世致用期、道学封闭期、实学兴起期六个阶段,详细梳理中央帝国两千余年政治哲学的发展脉络,剖析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力图说明中国哲学的演化与封建帝国的统治有着必然的逻辑关系。 中央帝国的哲学可以看作思想格式化与反格式化的历史,分为两个大的周期:第YI个周期从西汉的儒教哲学开始,经过魏晋南北朝玄学的“反叛”、佛学的产生,直到隋唐三教并存、互相竞争才宣告结束;第二个周期从宋代一直持续到晚清,包括宋代道学体系的建立、理学的思想控制,明代心学的诞生及反思,清代实学的兴起及发展…… 本书叙述的就是两大周期之中,中国哲学为什么如此演变以及每一个在哲学史上留下姓名的学者的贡献。
《南开哲学教材系列:欧美哲学通史(精编本)》分为古希腊罗马哲学和中世纪哲学两部分,介绍了古代西方的各派哲学。在内容的选择上,既采用一些通行的办法,分“本体论”、“认识论”“伦理学”等方面叙述某位哲学家的思想,同时也加进了“语言哲学”、“真理观”等一些具有较多现代意味的内容。
《最初和最终的自由》是从克里希那穆提的演讲和谈话中精选了五十八篇作品结集而成的,是克氏、最有影响力的作品之一。 《最初和最终的自由》涵盖了克氏教诲的所有重要主题,是对其教诲的一次丰富而完整的总结和梳理。通过广泛深入地探讨矛盾、恐惧、欲望、孤独、苦难,爱与性、行动与观念、已知与未知、个人的转变以及生活的意义等现代人所面临的基本问题,并将它们与寻找纯粹的真理和心灵的完全自由相联系,克里希那穆提在《最初和最终的自由》一书中让读者领悟到心灵的自由不在他处,放下训练、偏见、抵触、评判,摆脱符号和体系的束缚,通过富有创造性的自我了解便可达到。
本书阐述了自19世纪中叶以来,主要是20世纪中西方普遍流行的各主要流派和著名哲学家的哲学思想。20世纪是西方哲学的繁荣时期,各种学说纷纷出现,争奇斗艳,令人眼花缭乱,同时也是一个轮换多变的时期,哲学之花朝放暮谢,匆匆来去,叫人目不暇接。它们都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见解和发人深思的问题,促进了人类哲学思想的繁荣。 现代西方哲学虽流派众多,看来漫乱无序,但其背后却隐藏着内在逻辑,掌握了它,就把握住了它的发展脉络,就有利于对它的全面理解和把握。现代西方哲学大体可分为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两大思潮,两者都来源于西方近代哲学。科学主义思潮来源于近代英国经验主义。近代英国经验主义原是唯物主义的,后至贝克莱转化为主观经验主义,而后至休谟又转化为不可知主义的经验主义。科学主义思潮就是休谟的不可知主义
本书旨在描述与剖析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批判美学的历史演进过程。全书除“导言”与“结语”外分为五章,既评述批判理论、批判美学的演化轨迹及其结构机制,梳理其由“启蒙辩证法”到“否定的辩证法”再到“艺术的辩证法”的学理脉络,以展现其理论想象的真实图景;又考量它与中国经验遇合时的复杂纠缠。凸显其批判精神的理论贡献与理论盲点。当前全球学术生态的布局已表明,批判理论、批判美学的思想精神仍存在,它所引起的反思与突围恰是其学术生命力的表征。
本书精选世界最为重要的哲学爱,选取他们论述自己“核心思想”的经典性著作荟萃而成。辑是哲学大师们的思想自述,第二辑讨论最经典的形而上问题,第三辑讨论最经典的认知论问题。哲学大师的形象和他们思想的脉络及其关注的焦点,尽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