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诸佛无有毕竟入于涅槃者。我者即是佛义:常者是法身义,乐者是涅檠义,净者是法义。无我者名为生死,我者名为如来,无常者声闻缘觉,常者如来法身;苦者一切外道,乐者即是涅槃,不净者即有为法,净者诸佛菩萨所有正法,是名不颠倒。大自在故名为我。常乐我净乃得名大涅檗也。如秋满月,处空显露,清静无翳,人皆睹见。如来之言亦复如是。我者即是如来藏义,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即是我义。如来所说真我名日佛性。十二因缘一切众生等共有之。佛性者名十二因缘。何以故?以因缘故,如来常住。一切众生定有如是十二因缘,是故说言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十二因缘即是佛性,佛性者即是如来。
《文学传统与中古道家佛教》分为“中国文学传统”、“道家思想脉络与中古文人及其文学”、“中古佛教文学研究”板块,集结了作者陈引驰关于中国文学与佛道关系的学术专论,以中国古代文学史及其中的大家、名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中的佛道元素,展示佛道思想在中国文学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云在青天水在瓶:智宗佛学随笔集》作者学佛数年,以自己的独特经历与感悟来体察人生与观照生活。《云在青天水在瓶:智宗佛学随笔集》为普陀山佛教协会副会长智宗的佛学随笔集。其中既有解读佛教经典经文的篇章,又有讲述佛门日常生活的随笔,知识性与可读性兼备,有助于修心养性。
《做梦的艺术》是卡斯塔尼达历经三十多年的生涯之后的总结性著述,并且集中探讨了一个重要的主题做梦,也就是对梦进行有意识的控制与探索。从神秘学的观点来看,梦的控制与禅定观想等修持法门有异曲同工之妙;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梦是人类潜意识的直接投射,因此对于梦的控制,其内在意义便是达成一种理性与潜意识“非理性、超理性”的统合。在卡斯塔尼达的笔下,不是怪力乱神的追求,而是个人心理的健全与意识的完整发挥。我们跟随他的梦中探险旅程,以及充满智性的层层解析,将逐渐进入一个充满神奇奥妙的世界,从而体验到心灵与意识次元的无限自由。
米拉德·J.艾利克森的《基督教神学》是系统神学领域的经典之作。该书获得福音派出版联盟的图书金奖,成为一本最常用的神学教材。《基督教神学导论(第2版)》是《基督教神学》的浓缩本,书中包含了对启示、上帝、创造、护理、人、罪、基督、与救恩、教会,以及末世等教义的清晰概述。《基督教神学导论(第2版)》是基督教文化译丛之一。
本书以其细微的审慎展示了我们有多少现行制度都是在教会中发端和发展起来的,人类文化的各个分支中又有多少东西是属于基督教的。全书从生命尊严、性道德、妇女地位、慈善、医疗保健、教育、经济、科学、政治、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揭示了现代社会许多现行制度和价值观念的基督教渊源,阐明了基督教对人类文明的深刻影响。作者还指出,在世俗主义和相对主义盛行的后现代社会,基督教对文明的积极影响正在面临严峻的挑战。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教育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者精心研究《论语》多年,搜罗爬抉,旁征博引,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和深切体会,细细发掘《论语》原文里面的教育智慧,畅谈古人对这些教育智慧的继承与发展,并且结合当今教育现状,以案例形式来谈今人对这些教育智慧的领悟与创新。胡玉敏著的《论语中的教育智慧》分为7个部分计120个小故事,先后谈论如何学习,如何为师,如何修身,如何修性,如何择友,如何学诗,如何学习礼乐。《论语中的教育智慧》内容通俗易懂,叙述生动有趣。
《我们真正的归宿》是近代最有影响力的南传佛教大师,泰国公认的阿罗汉成就者阿姜查?须跋多(1918-1992年)的教导。阿姜查大师年轻时研究过基础佛法、戒律,以及经典,后随当地禅定大师修习。他依苦行僧的传统方式生活达数年,曾和本世纪伟大的禅师阿姜曼度过一段开悟性的时光。他的教导方式简明,含义却深远。他善于用日常周遭事物引出佛法实意,令弟子们开解,也因此吸引了不少西方人从他受教。《我们真正的归宿》主题集中在对人生归宿的探讨、对生死的体悟以及对真正的修行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