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说什么 有声书频道:https://e.dangdang.com/touch/products/1960446298.html?channelId=30010 《金刚经》是初期大乘佛教的代表性经典之一,也是般若类佛经的纲要书。它全称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经名中的 蜜 ,一作 密 ),一卷,由姚秦鸠摩罗什于弘始六年(四〇四)译出。问世之后,即在社会上广泛流传,纂要、注解、夹颂、宣演、义记、采微、集解、科释、宗通、决疑、大意、直说等各种注疏达一百多种。经中主要论述了 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 ,一切现象(物理的和心理的) 性空幻有 的理论。 本书为南怀瑾先生有关《金刚经》的讲记。依据梁代昭明太子的分法,将《金刚经》分为三十二品(相当于章),然后逐品做了讲解。每一品均以一首偈颂做总结,以阐发自己的研究心得。《金刚经》中的疑难之处,于中剖析得淋漓尽致。
中国注重 妙有 之思想特色的真正确立,当在禅宗。惠能南宗把天台宗肇端的 唯心 倾向推到,作为标志,则是《坛经》的问世。《坛经》是中国僧人撰写的著述中被冠以 经 的一部典籍,其核心思想是 即心即佛 、 顿悟成佛 。本书由尚荣编著。
人生中不可能不遭遇逆境和痛苦,而我们出于本能反应,总希望它们能够得到解决或减轻。我们想尽办法使生活不失去控制,又不顾一切让自己觉得好受些。为了满足自己对安全感的渴求,我们甘愿活在这种紧张之中。 于是,逆境与痛苦对我们来说,一直如一个未解之谜。而佩玛?丘卓鼓励我们踏入这个未知领域,停留在暧昧不明的时刻,看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在这部如利剑一般划破无明、直指真相的著作当中,佩玛?丘卓不仅教会我们如何与逆境共处,也让我们相信,在逆境的背后,有着我们真正想要寻找的东西。
Array
人生中不可能不遭遇逆境和痛苦,而我们出于本能反应,希望马上将它们斩除。我们想尽办法使生活不失去控制,又不顾一切让自己觉得好受些。为了满足自己对安全感的渴求,我们甘愿活在这种紧张之中。 于是,逆境与痛苦对我们来说,一直如一个未解之谜。而佩玛?丘卓鼓励我们踏入这个未知领域,停留在暧昧不明的时刻,看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在这部如利剑一般划破无明、直指真相的著作当中,佩玛?丘卓不仅教会我们如何与逆境共处,也让我们相信,在逆境的背后,有着我们真正想要寻找的东西。
《转逆境为喜悦》就现代人普遍经验的恐惧和困境,分享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看清真相,了解无常、苦、无我的基本人生事实,觉察身心变化,做到有勇气面对进而安住当下,让友爱、慈悲、喜悦自然发生。 作者阅历丰富,语言风趣平实,在行文中结合自身经历、亲身体悟,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敏感,将心理过程的细致剖析和培养勇气、转逆境为喜悦的方法,娓娓道来。阅读本书,如同行路有亦师亦友的同道相携相伴,温暖而踏实。
《解深密经》的核心思想在论证一切外境外法与识的关系,认为一切诸法乃识之变现,阿赖子耶识是生死轮回的主体,是万物生起的种子。经中还提出了著名的 三性 、 三无性 问题,并深入地论述了一切虚妄分别相与真如实性的关系。
《佛教十三经:梵网经》在佛教 三藏 中属 律藏 ,是大乘戒律之一,在中国佛教大乘戒律中,《佛教十三经:梵网经》的影响*。经中主要讲述修菩萨的阶位(发趣十心、长养十心、金刚十心和体性十地)和菩萨戒律(十重戒和四十八轻戒),是修习大乘菩萨行所依持的主要戒律。另外,经中把孝与戒相融通、 孝名为戒 的思想颇富中国特色。
此书为越南著名禅师一行的代表作,介绍了正念禅修的基本概念、方法,所谓正念,是一种提高专注力,保持思维集中的一种方法,源于印度传统的瑜伽,后被佛教吸收,得到发扬光大,现在作为一种心理锻炼课程在西方非常流行 行走时,修行者应当觉知到他正在行走,坐下时,修行者应当觉知到他正在坐下,躺下时,修行者应当觉知到他正在躺下......无论身体是何种姿势,修行者都应当对此有所觉知。如此修习,修行者才能观照内身,直入正念,安住其中......
阿姜查用许多年的时间在一个森林寺院巴蓬寺做行禅和坐禅,实践一种简朴而有节制的佛教修行叫做「每日正念」[dhudanga]。《宁静的森林水池》反映了泰国的森林僧人宁静、精深而喜悦的修行生活。在两位曾经出家为僧的西,万人编著下,阿姜查的谦卑言辞唤醒了我们探询、惊叹、领悟以及内心宁静的潜在精神。 在阿姜查眼中,执著是一切受苦的根源。领悟生活本性的无常、苦和无我是他为人类幸福及达成开悟所带来的信息。要灵活地把握执著的本意,我们必将被引向修行的新境地 平衡之道,即中道。
《佛法概论》是印顺法师较早的一部研究《阿含》的重要著作。1944年,印顺法师在重庆汉藏教理院讲 阿含讲要 , 讲稿陆续发表于《海潮音》,由于文字通俗,受到读者喜爱,后修订补充成书,名《佛法概论》。虽名为 概论 ,但与一般所流通的同类著作不同,它不仅仅是佛教常识的通俗介绍,而是在全面、系统介绍基本佛理的同时,抉发人间佛教的精义,以解脱和觉悟为核心,凸显佛法的本质。
本书通过受害者讲述和知情人记述等方式,详尽记录了36名邪教受害者从接触、痴迷到醒悟的真实经历和心迹,涉及*、法轮圣王、全能神、血水圣灵等多种邪教。本书还收入7篇专家评论,结合书中案例,从法律、心理、宗教、邪教教义等方面,对如何正确看待修炼邪教与身体变好的关系、邪教危害的特殊性及其法律治理、如何辨别打着佛教、基督教名义的邪教、*练习者为何会自杀或杀人等问题进行了剖析。本书还结合案例中涉及的需要提醒读者留意的内容进行法律、宗教、民俗等专业点评或提供知识链接,以帮助理解。 本书的出版,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一是向国际社会发声。与邪教组织的斗争是一场意识形态领域针锋相对的、严肃的政治斗争。近年来,*等邪教组织头目蜗居海外,恶毒诋毁和攻击党和政府,极尽造谣生非之能事,对党和国家的形象造成了不
《魔鬼家书(修订版)》亦译《地狱来信》,是一本纯粹想象的通信集。通信的双方,一个是位高的 私酷鬼 副部长,另一个是初级的试探鬼 瘟木鬼 ,二者乃叔侄关系。二鬼以书信方式交流诱惑人的伎俩,恶毒地揭露人性中的丑陋与 疮疤 。不过,两个鬼虽表面惺惺作态,暗地里却也尔虞我诈,渴望*终能够 吞噬 对方。 书中,C.S.路易斯展开想象,绘声绘色地描绘魔鬼的语调,以魔鬼之口对人之本性进行深度挖掘,让人在捧腹后亦自省,透视自己意识中的真实动机,认清自己的本来面目。
本书是一部道教通史,以时间为经,以教派分化为纬,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道教产生、发展和流传的历史。全书所记时限始于道教产生前的秦汉社会状况和思想渊源,止于当代道教在世界各地的传播。所记内容涉及道教及各支派的经籍、教义、人物、教制、教职等等,同时兼及道教的节日、礼俗、圣地、遗迹、建筑、文学、艺术等等。在对道教作全面考察的同时,书中还对道教与中国古代政治、社会、经济、文化、思想的关系,作了深刻的分析,对一些重要史事和学术问题也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
内观(Vipassana)是印度古老的自我观察方法之一,早在两千五百年之前,已在印度被传授,作为对治一切烦恼的良药,亦称生活的艺术。 内观就是如实观察,即观察事物真正的面目:它是透过观察自身来净化身心的一个过程。开始的时候,借着观察自然的呼吸来提升专注力;等到觉知渐渐变得敏锐之后,接着就观察身和心不断在变化的特性,体验无常、苦以及无我的普遍性实相。这种经由直接的经验去了知实相的方式,就是净化的过程。 本书只是介绍葛印卡老师所教导的内观方法的梗概,希望借此增进对佛陀教导的精华——内观方法的了解。
印顺(1906-2005),当代高僧、百科全书式的佛学泰斗。1930年出家,追随太虚投身中国近现代佛教复兴运动,在当时便以学问精深享誉佛教界。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赴台湾,创建了多所佛学院。 印顺博通三藏,造诣精深,一生讲学不辍,著述宏富,撰写、编纂作品四十余种,计八百万言,陆续结集为《妙云集》(24册)、《华雨集》(5册)等,其学术水准备受海内外佛教界、学术界推崇。1973年,日本大正大学因印顺《中国禅宗史》一书的创见而特别授予他文学博士学位。由于他在介绍和弘扬印度佛学方面的杰出成就,被誉为 玄奘以来人 。
观呼吸,不仅加深对生命本身的认识,还会让心变得稳定、敏锐和专注。 在书中,德宝法师开篇就指明禅修的目的,以及常人对禅修的种种误解,然后系统地介绍了如何通过单纯的觉察与呼吸的掌握,达到正念。按照书中一步步的禅修指导,以呼吸为专注的焦点,观看一切身体经验、感受与思想的变化,进而观察你所认知的整个世界,最终以觉醒、智慧的心,安详面对起伏的人生。 本书是作者用人人都看得懂的语言写成的禅修经典著作。现已被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地相继出版。此书的泰文节译版本,还被选为泰国高中课程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