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传统与中古道家佛教》分为“中国文学传统”、“道家思想脉络与中古文人及其文学”、“中古佛教文学研究”板块,集结了作者陈引驰关于中国文学与佛道关系的学术专论,以中国古代文学史及其中的大家、名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中的佛道元素,展示佛道思想在中国文学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正刚淳朴又略带拘谨的举止,在探讨问题时表现的严肃认真的理性态度,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影响,再加上老乡的乡情,作者渐产生一种亲近的感觉。他在法源寺中国佛学院是专任唯识讲师,作者经常到他的屋子里去坐坐,话题一般是吟唯识。正刚这部大作略分为两部分,部分是对唯识思想以训释法相之方式予以的细致清晰的分析与深入浅出的说明,第二部分是对《大乘百法明门论》这部简明法相著述的结构科判与文句纂释,整部著述较好地结合了讲授之简明与研究之精细,是相当有价值的一部唯识著述。从中,研究者可以发现研究方面的独特心得,而初级爱好者则可以体会到唯识学的法相意义与唯识意趣。简言之,这是一部原汁原味的法相唯识力作。
提起文艺复兴,人们会想到思想解放,想到欧洲人对于中世纪教会的忤逆……然而,人们却很难理解,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以新的形式和途径空前地张扬了基督教文化。作者叙述并分析了这段历史:为了重振基督教的声威,罗马教会鼓励文艺复兴的文化创作,接受人文主义;而在文艺复兴运动中兴趄的基督教会则借助千古典文化的再生,革除旧教陋弊,使对基督的信仰纳入欧洲民族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与此同时,在古典文化的发源地,的信仰却随着拜占廷帝国的灭亡而结束了与古典文化的接轨。犹太人,作为当时欧洲不信基督的,虽然得到某些人文主义者的同情,却遭到了历残酷的驱逐。“人文主义兴起”与“基督教复兴”这一“悖论”在本书中得到了合理的解释。
《甲骨文与殷商时代神灵崇拜研究》简介: 商朝是有可靠史料记载的最古老国家。所有国家 都有自己的治国方略,商朝的治国方略系通过神灵崇 拜而得到。崇拜的形式是“祭祀”,即通过祭祀讨好 “神灵”。然而,祭祀本身并非由殷商统治阶级创造 出来,而是从远古时代流传下来的,即由远古时代的 各种神灵崇拜演变而来。甲骨卜辞所见的各种各样的 自然神,表明了这一事实。殷商时代的统治阶级系由 几个强大的氏族或部落联合而成。各氏族或部落有自 己崇拜的神灵即图腾。图腾的社会功能是区别“ 我”和“非我”。商朝统治阶级信奉较多的自然神, 同时也重视祖先神灵的崇拜。从甲骨卜辞记录来看, 随着社会的变化祭祀制度也有变化。到殷商末期,对 自然神举行祭祀的记录已几乎没有,而对祖先神灵举 行祭祀的记录却很多,祭祀制度越来越严格化、简
无
葛吉夫为了与三种传统修行方式——苦行者、僧侣和瑜伽修行者相区分,把自己的修行方式称之为“第四道”。第四道是一种基于日常生活的修行体系,容纳了不同传统的秘义教学,并把当下的生活状况看作自我发展的平台;人只有通过切身体验才能理解,并带来意识的真正改变。“记得自己”一词译自英文“Self-Remembering”,是第四道传统的核心观念及实践方法。作为一个古老的传统已经存在很久,所有这些道路都指往同一个方向:最终的觉醒,禅境或悟道。《记得自己:第四道传统精选》是第四道精要作品的合集,作品摘选自葛吉夫及其追随者等人物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