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宗喀巴大師在本書中的研究,《胜集密教王五次第教授善显炬论》是无上密法的根本,为龙树菩萨所传密乘次第。而父续密集修法中,圓满次第以專住“伊”“旺”二字(乐空无別、空、悲二谛无別),并以三远离三摩地、二谛三摩地为具体修法內容。在《胜集密教王五次第教授善显炬论》中,宗喀巴大师抉择“三远离三摩地”的步驟,修“身远离”五蕴、四界、六处)、“语远离”(风咒、金刚念诵、咒根本)、“远离”(明相、增相、得相三明相,八十种本性),并以无差別之金刚念诵殊胜,为入手处。
本书所介绍的资料,都较为具体地描述了这方面的内容。我们的调查选点标准如下:一、有相对丰富的、能被搜集到的,基本上属于未发表的地方资料,如民间水利碑册等;借助这些资料,瞭解基层村社管理水资源的稳定传承和社会变迁的状况。二、有被地方史料所记载的、或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水利纠纷事件,通过这些事件,寻找调查的入口,以进一步开展对村社用水关系、管理制度和合理利益观念的调查。三、有历史上形成的村社组织,能有效地控制当地的水资源,既相对独立,又部分地与基层政府合作,保证村民用水。四、有地方合作者,熟悉和重视本地的历史,可以带领我们下去调查,能与村民一起解释所搜集到的资料,也愿意把本地资料放到更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做比较研究。
“汉语神学”有广狭两义。前者泛指以汉语表达基督教神学思想所做的神学研究,后者则专指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降、源自中国大陆人文学界基督教研究旨趣、并在全球华人学者中兴起的神学研究。《多元性汉语神学诠释》则是后者意义上的“汉语神学”研究成果。《多元性汉语神学诠释》以现代神学和诠释学为主线,把西方学者,如弗莱(HaW.Frei)和科利(PaulRicoeur)对基督教神学研究的看法有机地融入汉语神学的评析中,展示了作者对“汉语神学”的诠释和“汉语神学”的建构,透析了人文学者以及教会神学家们对基督教神学研究的多元性向度和复杂性的景观。
关于奥古斯丁的研究,过去多从柏拉图思想传统切入问题,很少注意奥氏早年所接触的摩尼教带来的背景性影响,所以这个领域仍是一块有待开发的处女地。与此关联又极具研究价值的是追踪其早期思想的发展轨迹,以理解其定型观念的历史条件。《奥古斯丁论善恶与命定:摩尼教的影子作用》专注于他四十六岁前的著作,以“善”为主轴,分别探讨至善、个人的恶、与命定三个相关论题;它们分属于上帝论、罪恶论、与救赎论范围。这将交代摩尼教宇宙善恶二元观如何成为奥氏预定论形成的背景因素。《奥古斯丁论善恶与命定:摩尼教的影子作用》由李锦纶编写。
跳五猖又称五猖会、跳菩萨,这一仪式是胥河两岸古代村民对西汉张渤(民称祠山大帝)开凿长兴荆溪河,引流至广德的功绩崇敬与缅怀而设的,2014年11月,安徽定埠(安徽郎溪县梅渚镇)跳五猖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重量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跳五猖”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是在楚文化的基础上有傩戏驱纳祥的性质。“五猖”参与人数众多,道具华盖、面具、服饰都以红、蓝、黄、黑、白五色相配,其意分别代表东、南、西、北、中五方天帝,又暗合木、火、金、水、土五行之色。《张渤信仰仪式的跳五猖》内容由论文“张渤信仰仪式的跳五猖”、调查报告、跳五猖七十问部分组成,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安徽郎溪县梅渚镇跳五猖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流行区域、仪式概况、流仪式程等等,是目前介绍这一文化现象很为系统全面的专著。另外,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