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智慧在犹太人的脑袋里,犹太人的智慧在《塔木德》里。 《塔木德》成书于公元3世纪到5世纪,由1500名犹太拉比联合完成,全套20卷,总计12000页,250万字,内容庞杂,卷帙浩繁,头绪纷纭,大至宗教、律法、民俗、伦理、医学、迷信,小到起居、饮食、洗浴、着衣、睡眠等无所不包。它以《旧约》的箴言为开端,接着是神话故事、诗歌、寓言及道德反省和历史回忆,题材广泛,内容鲜活生动,虽然其中三分之一是《米德拉西》,即训诫和道德说教,但让人丝毫不觉得生硬和僵化。它不是史书,却在谈史;它不是人物志,却在述说人物;它不是百科全书,却包罗万象。正是它孕育了西方文明的模式,成为犹太智慧的源泉。与《圣经》、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和伊斯兰的《古兰经》,并称为影响人类文明的巨著,是真正的传世经典。本
《薄伽梵歌》是印度文化的核心和精神内核,是印度瑜伽三大经典之一。本书分成18章讨论宇宙和人生的各种基本问题:如宇宙论、创造论、存在论、知识论、实践论、瑜伽论、解脱论等问题,是广大瑜伽行者和爱好者之*上乘的瑜伽经典。《薄伽梵歌》已经有多个汉译本,但这个译本更倾向于大众化和通俗化,同时有着西方学者对经文的准确而精彩的注释,由此与已出版的各种其他版本区别开来,对于当今进行着精神修养和瑜伽实践众多瑜伽爱好者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本书讨论的是*早从英国移民到北美殖民地的清教徒团体在美利坚合众国建立之前的一段历史。着重研究新英国清教社会的初建、发展和世俗化的过程。新英格兰清教社会之于美国,正如胚胎中的基因之于成熟个体,见微知著,该时期的研究对于理解美国性格多有助益。
《萨满教:古老的入迷术》此次被“内蒙古民族文化通鉴”选中,即将首次翻译成汉文。与本书题材类似的《金枝》很久以前就成为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宗教学的书目,本书的翻译也必将填补业内的空白,可以将此书丰富多彩的萨满世界推给更多中国读者。本书稿由内蒙古大学外国语学院的段满福教授翻译,段教授在教学的同时,译著颇多,曾翻译出版《地球上的庄园:土著人如何塑造澳大利亚》《小王子》《后一课》等图书。该书共分14章。总体上看,该书结构有些类似西方音乐中的奏鸣曲式,可分为三大部分:呈示部,即开头八章,为全书的基础;展开部,第9章至第12章,充分发挥开头八章所呈示的各主题中所具有的特征;再现部,即第13、14章,这后的两章基本上复现呈示部,再次回到对全局性特征的论述。
本书是 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成果《梵汉佛经对勘丛书》之一,收录了《心经》和《金刚经》,由梵学专家黄宝生先生从梵文翻译成现代汉语。般若经是大乘佛教的主要经典,也是中国早期佛经翻译的重点。其中《心经》和《金刚经》 为著名。本书依据梵语原文将两书译为现代汉语,并且列出古代经典汉语译本,依据梵语原文的语意,照顾到古代汉语的表达方式,重新标点古代译本。本书依据多个梵文本和汉译本,校勘梵文,依据梵文本,对于古代译本的疑难和特点做出精要的注解。
《本雅明及20世纪哲学大家们》讲述从那遥远的年代起,知识在罗森茨维格、列维纳斯、本雅明、塞尔托、法兰克福学派、德里达的研究中得以聚积、提炼、区分和推广。他们对轻描淡写不屑一顾,严格要求回到事物本身,回到文本本身然而,他们似乎还没有被真正阅读、被真正理解。所有这一切将被重新捡起,从尘封已久、神秘莫测、发出声响的东--一篇文章开始。
本书内容为如来藏系经典的汉译以及重要的如来藏经典文本所包含的思想之研究。书中重点研究分析的如来藏类佛经和论典为《如来藏经》《央掘魔罗经》《不增不减经》《大法鼓经》《胜鬘经》《无上依经》《大云经》《大般涅槃经》《圆觉经》《楞伽经》《楞严经》《究竟一乘宝性论》《佛性论》《大乘起信论》等十一部经和三部论,结论是:上述如来藏经典全部不存在“伪经”或“伪论”的问题。如来藏经典并非大乘 独立的派系,而是对于如来法身以及众生成佛的依据等问题所作的新诠释,尤其是,后期如来藏经典已经被瑜伽行派所吸收摄取。 ,如来藏说并不存在近代以来学术界所指责的与“大梵”说没有区别等问题;宣称如来藏是“基体”因而如来藏思想不是 等说法是没有经典根据的。
洪水再殖型神话是讲述洪水灭世后人类再繁衍的一个故事类型。这类故事几乎在全世界都有发现,是 学界百年来长盛不衰的讨论热点。围绕故事的中心母题,全世界的洪水再殖型神话发展出许多亚型和变体,既呈现了人类与自然恒久不变的互动律则,又潜藏着文明 剪不断理还乱的族群关系。本书是陈建宪教授长达三十年对洪水神话持之以恒研究的总结性成果,书中 运用电脑数据库,对流传在中国40多个民族中的682篇异文进行母题分析,将文本的时间线索与空间扩散相结合,对该故事类型的中国形态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描述与研究,填补了中国洪水故事圈在 学坛上的缺环。同时,以洪水再殖型神话为个案,对历史地理学派的基本理论和核心概念做了系统总结和较大拓展。书中采用的理论与方法具有很强操作性和复制性,是故事学方法现代化的 成果。
洪水再殖型神话是讲述洪水灭世后人类再繁衍的一个故事类型。这类故事几乎在全世界都有发现,是 学界百年来长盛不衰的讨论热点。围绕故事的中心母题,全世界的洪水再殖型神话发展出许多亚型和变体,既呈现了人类与自然恒久不变的互动律则,又潜藏着文明 剪不断理还乱的族群关系。本书是陈建宪教授长达三十年对洪水神话持之以恒研究的总结性成果,书中 运用电脑数据库,对流传在中国40多个民族中的682篇异文进行母题分析,将文本的时间线索与空间扩散相结合,对该故事类型的中国形态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描述与研究,填补了中国洪水故事圈在 学坛上的缺环。同时,以洪水再殖型神话为个案,对历史地理学派的基本理论和核心概念做了系统总结和较大拓展。书中采用的理论与方法具有很强操作性和复制性,是故事学方法现代化的 成果。
★ 喜欢日本动漫的人,对阴阳师肯定不会陌生。 ★ 真实的阴阳师和阴阳道的世界是什么样子? ★ 阴阳师真的无所不能吗? ★ 阴阳师真的都是安倍晴明一般正面的形象吗? ★ 在明治时代被废除之后,阴阳道真的从历史上消失了吗?
羌族〈刷勒日〉图经初释》介绍了《刷勒日》的概况、传承人、思想体系、重要价值等, 图文对照展示了《刷勒日》的不同版本,并简要介绍了其中蕴含的古羌人源流、历法、习俗、信仰等方面的知识,如羊毛索卦、五行观、十二愿、礼斗仪式、禹步舞等等,还在附录中讲述了作者参与抢救保护《刷勒日》的事迹以及 、四川省档案局、阿坝州政府等各级部门对《刷勒日》抢救与保护工作的重视和大力支持。
种姓是印度持有的制度,是理解印度社会和文化的一把钥匙。《种姓与印度教社会(修订本)》利用社会人类学家的调查报告和大量的文献材料,对种姓制度的起源、概念、构造特点、变化、种姓与印度教社会的理论等作了深入系统的研究。该书视野开阔,资料翔实,是了解印度社会、宗教和文化的重要参考书。
探讨宗教与中华文明之问的互动关系,一直是文明*伟大的主题之一。几千年来伴生在中华文明中的各宗教,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与中华文明大传统及中国不同地域亚文化之问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不但影响着中国历朝历代的制度、观念、思想,甚至极大程度地改变着人们的词汇用语、生活习惯、节日及禁忌等。各宗教传统早已是中华文明大传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要对中华文明做一完整解读,宗教传统是必不可缺的。但由于西方帝国主义的孽因,两个世纪以来,中国文化沉喑无声。我们忙于反省与自强,忙于在世界政治经济新格局中获得新的定位。包括宗教传统在内的古老精神传统,如今成为了我们身边熟悉的陌生人。这些宗教传统仍然在我们现在丰富的文明生态中鲜活存在着,并对我们的生活发生着作用。不仅如此,在不远的将来,日益强大的中国将更有力
印度教不仅历史悠久,而且至今保持强大的生命力。现今,印度教是印度*的宗教,信徒有8亿多人,占印度总人口的80%以上。它作为印度人长期信仰的宗教文化体系,既决定着他们的精神信仰,又影响着他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种种习俗。因此,要想认识印度,就应当了解印度教。 本书概述了印度教的历史,全面阐述了它的教义与经典、神灵与祭祀、礼仪与修行、哲学与道德、文学与艺术、风俗与习惯、种姓与教派等等,并且论述了它对中国思想文化之影响。它会带你走进一个神奇而充满灵性的印度,帮你认识印度一般老百姓的思想面貌与精神追求。
《汉译犹太文化名著丛书:论知识》为犹太哲学家、思想家和律法大师兼名医摩西 迈蒙尼德重要的著作《〈密释纳〉评注》的卷(重要的一卷并独立成书和命名),主要内容是对犹太教中*重要的诫命即律法进行归纳和总结,并逐条作出解释。迈蒙尼德在犹太哲学具有重要地位,其著作和语录被后世的犹太人奉为圭臬,《汉译犹太文化名著丛书:论知识》则被称为(**律法书后的) 第二律法书 。
本书内容由论文“张渤信仰仪式的跳五猖”、调查报告、跳五猖七十问三大部分组成,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安徽郎溪县梅渚镇跳五猖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流行区域、仪式概况、流仪式程等等,是目前介绍这一文化现象 为系统全面的专著。另外,书稿还附上了梅渚镇其他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皖降福会、小马灯和大小锣鼓,这几个文化现象与跳五猖既有关联,又有区别,有助于从另一个侧面了解跳五猖,也反映了梅渚镇历史文化的丰富和多元。
本书内容由论文“张渤信仰仪式的跳五猖”、调查报告、跳五猖七十问三大部分组成,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安徽郎溪县梅渚镇跳五猖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流行区域、仪式概况、流仪式程等等,是目前介绍这一文化现象 为系统全面的专著。另外,书稿还附上了梅渚镇其他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皖降福会、小马灯和大小锣鼓,这几个文化现象与跳五猖既有关联,又有区别,有助于从另一个侧面了解跳五猖,也反映了梅渚镇历史文化的丰富和多元。
本书汇集了散见于经史子集、稗官野史中的各种无神论思想,概括抽象出诸多中国无神论概念、范畴和命题,并对它们加以分析,从更高、更深、更广的角度来重新审视、发掘中国无神论思想的意义和价值,确证和阐明中国无神论思想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最精华的表征。三十年前,《中国无神论史》被立为 六五 国家社科重点项目,汇集了全国有志于中国无神论史研究的三十多位专家学者进行攻关,历经数年,最终撰写并出版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中国无神论史》,获得学术界和广大读者的好评。今天我们将其列入《当代中国学者代表作文库》,重新排版印刷,以推动中国无神论学科的发展,深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