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乘佛教只承认现在世界只有一个释迦牟尼,而在现代世不可能同时有两个佛。但是《华严经》打破了此限制,大胆提出空间上由无量无边的国土分布,过去有六佛,将来有弥勒佛,即可以有十方无量的佛同时成佛。《华严经》是一部发挥十方成佛思想的佛经,以成佛必须经过十法阶次步骤,及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修行历程的完成,为学佛者树立精进向学的菩萨榜样。本经不仅向所有学佛行者,展现具体修行次第,对后来大乘佛教各宗派理论的发展,也有相当大的影响。
《心经宗通》的作者以其所证解脱道之无生智及佛菩提之般若种智,将《心经》与解脱道、佛菩提道、祖师公案之关系与密意,以演讲之方式,用浅显之语句和盘托出,发前人所未言,呈三乘菩提之真义,令人藉此书一举而窥三乘菩提之堂奥,迥异诸方言不及义之说;欲求真实佛智者,不可不读!
《百喻经新解》一书以汉语系大藏经《大正新修大藏经》所收的四卷本为底本,重新安排文章结构,简化注释内容,将九十八则佛经譬喻直译成便于读者阅读的文字形式,语言深入浅出,发人深思。此外,每则譬喻的辨析部分凝结了作者历年来研究佛学的心得和课题成果,有助于读者进一步了解佛学文化。
为何在我们抉择实践的道路上,举步如此迷惘? 听一行禅师讲活在当下的智慧 《爱的正念》是一行禅师选集第2辑中的本,素以“经中之王”著称的《法华经》,是最尊崇的佛教经典之一,经文内容是佛陀晚年在印度灵鹫山的宣说教诲。一行禅师在这本书中将之分为两部分。在部分中,主要帮助人们减轻恐惧、绝望、焦虑等痛苦情绪,得以过上喜悦的生活;第二部分,他通过“包容”、“禅定”、“正念”等佛教智慧,教我们如何将修行融入日常生活,以实际行动,活出全新的自己。 一行禅师一如既往用他诗歌般的语言,将智慧缓缓注入读者胸中,安享真正的平静与幸福。
《瑜伽师地论·声闻地讲录》是南怀瑾先生关于《瑜伽师地论》声闻地部分的讲录,共讲,约万字。南先生认为《瑜伽师地论》依次涵盖了人道、天道、声闻道、缘觉道、菩萨道的修证,修行者修好人天乘后才有资格修小乘道,然后才够得上修菩萨道,最后才能修大乘道。他注重声闻乘出家众的修证,目的在于领引修行者入正修行之路。他开篇即有针对性地分析了修行者种不能得定的原因和修定中的种障碍,启发学人警惕,以避免修持路上误入歧途。
本书对中国佛教中最富有民族特色的宗派——禅宗在唐五代时期的成立和迅速兴起的历史作了全面系统的考察和论述。本书在结构上特地设立章着重介绍禅宗正式形成之前的禅经翻译和主要禅法;第二章介绍禅宗“史前”酝酿期从菩提达摩至僧璨的事迹和对后世禅宗有较大影响的禅法思想。此后各章介绍中国禅宗的初创期、南北宗并立期和南宗独盛期、禅门五宗(临济宗、沩仰宗、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形成及它们早期传播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