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说什么 有声书频道:https://e.dangdang.com/touch/products/1960446298.html?channelId=30010 《金刚经》是初期大乘佛教的代表性经典之一,也是般若类佛经的纲要书。它全称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经名中的 蜜 ,一作 密 ),一卷,由姚秦鸠摩罗什于弘始六年(四〇四)译出。问世之后,即在社会上广泛流传,纂要、注解、夹颂、宣演、义记、采微、集解、科释、宗通、决疑、大意、直说等各种注疏达一百多种。经中主要论述了 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 ,一切现象(物理的和心理的) 性空幻有 的理论。 本书为南怀瑾先生有关《金刚经》的讲记。依据梁代昭明太子的分法,将《金刚经》分为三十二品(相当于章),然后逐品做了讲解。每一品均以一首偈颂做总结,以阐发自己的研究心得。《金刚经》中的疑难之处,于中剖析得淋漓尽致。
中国注重 妙有 之思想特色的真正确立,当在禅宗。惠能南宗把天台宗肇端的 唯心 倾向推到,作为标志,则是《坛经》的问世。《坛经》是中国僧人撰写的著述中被冠以 经 的一部典籍,其核心思想是 即心即佛 、 顿悟成佛 。本书由尚荣编著。
Array
人生中不可能不遭遇逆境和痛苦,而我们出于本能反应,希望马上将它们斩除。我们想尽办法使生活不失去控制,又不顾一切让自己觉得好受些。为了满足自己对安全感的渴求,我们甘愿活在这种紧张之中。 于是,逆境与痛苦对我们来说,一直如一个未解之谜。而佩玛?丘卓鼓励我们踏入这个未知领域,停留在暧昧不明的时刻,看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在这部如利剑一般划破无明、直指真相的著作当中,佩玛?丘卓不仅教会我们如何与逆境共处,也让我们相信,在逆境的背后,有着我们真正想要寻找的东西。
《解深密经》的核心思想在论证一切外境外法与识的关系,认为一切诸法乃识之变现,阿赖子耶识是生死轮回的主体,是万物生起的种子。经中还提出了著名的 三性 、 三无性 问题,并深入地论述了一切虚妄分别相与真如实性的关系。
《佛教十三经:梵网经》在佛教 三藏 中属 律藏 ,是大乘戒律之一,在中国佛教大乘戒律中,《佛教十三经:梵网经》的影响*。经中主要讲述修菩萨的阶位(发趣十心、长养十心、金刚十心和体性十地)和菩萨戒律(十重戒和四十八轻戒),是修习大乘菩萨行所依持的主要戒律。另外,经中把孝与戒相融通、 孝名为戒 的思想颇富中国特色。
阿姜查用许多年的时间在一个森林寺院巴蓬寺做行禅和坐禅,实践一种简朴而有节制的佛教修行叫做「每日正念」[dhudanga]。《宁静的森林水池》反映了泰国的森林僧人宁静、精深而喜悦的修行生活。在两位曾经出家为僧的西,万人编著下,阿姜查的谦卑言辞唤醒了我们探询、惊叹、领悟以及内心宁静的潜在精神。 在阿姜查眼中,执著是一切受苦的根源。领悟生活本性的无常、苦和无我是他为人类幸福及达成开悟所带来的信息。要灵活地把握执著的本意,我们必将被引向修行的新境地 平衡之道,即中道。
《佛法概论》是印顺法师较早的一部研究《阿含》的重要著作。1944年,印顺法师在重庆汉藏教理院讲 阿含讲要 , 讲稿陆续发表于《海潮音》,由于文字通俗,受到读者喜爱,后修订补充成书,名《佛法概论》。虽名为 概论 ,但与一般所流通的同类著作不同,它不仅仅是佛教常识的通俗介绍,而是在全面、系统介绍基本佛理的同时,抉发人间佛教的精义,以解脱和觉悟为核心,凸显佛法的本质。
印顺(1906-2005),当代高僧、百科全书式的佛学泰斗。1930年出家,追随太虚投身中国近现代佛教复兴运动,在当时便以学问精深享誉佛教界。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赴台湾,创建了多所佛学院。 印顺博通三藏,造诣精深,一生讲学不辍,著述宏富,撰写、编纂作品四十余种,计八百万言,陆续结集为《妙云集》(24册)、《华雨集》(5册)等,其学术水准备受海内外佛教界、学术界推崇。1973年,日本大正大学因印顺《中国禅宗史》一书的创见而特别授予他文学博士学位。由于他在介绍和弘扬印度佛学方面的杰出成就,被誉为 玄奘以来人 。
观呼吸,不仅加深对生命本身的认识,还会让心变得稳定、敏锐和专注。 在书中,德宝法师开篇就指明禅修的目的,以及常人对禅修的种种误解,然后系统地介绍了如何通过单纯的觉察与呼吸的掌握,达到正念。按照书中一步步的禅修指导,以呼吸为专注的焦点,观看一切身体经验、感受与思想的变化,进而观察你所认知的整个世界,最终以觉醒、智慧的心,安详面对起伏的人生。 本书是作者用人人都看得懂的语言写成的禅修经典著作。现已被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地相继出版。此书的泰文节译版本,还被选为泰国高中课程教材。
《入菩萨行论》共有十章,其核心是阐述六波罗蜜多,即何谓彻底的布施、彻底的精进努力、彻底的守戒自律、彻底的禅定、彻底的忍辱和彻底的大智。六波罗蜜多概括了大乘佛教的基本内容。因此,千余年来,佛教僧人以及信众把《入行论》作为佛法课本。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把《入行论》列为必修教材,是该院系列教材第八部。
本书为南怀瑾先生有关《金刚经》的讲记。作者依据梁代昭明太子的分法,将《金刚经》分为三十二品(相当于今天的章),然后逐品做了讲解。每一品均以一首偈颂做总结,以阐发自己的证悟心得。《金刚经》中的疑难之处,于中剖析得淋漓尽致。
《萨迦格言》成于13世纪上半叶,全书共分9篇,包含格言诗457首,既有安邦治国之道,也有为人处世之方。作者以格言诗的形式,观察评论各种社会现象,提出处世、治学、识人、待物的一系列主张。格言集强调知识、智慧的作用,宣扬 仁慈 爱民 忍让 施舍 利他 正直 诚实 精进 等佛教的基本教义。
铃木俊隆禅师的**本演讲辑录《禅者的初心》,使禅师的语汇 初心 一辞变得通俗普及。三十年后,禅师的弟子及畅销书作者爱德华艾思比布朗从他的演讲中编辑了更多的篇章,将禅师简单却深奥的教示,再次分享给全世界。 《禅者的初心.2》由禅师在世*后三年间的35篇开示讲稿编辑而成。铃木俊隆禅师以寻常生活的语调、幽默感和一颗慈悲心,教导我们如何打开本性,找到原初的自我,回归广大的心胸,超越得失荣辱,享受真实的生命。
《敕修百丈清规》是《中国禅宗典籍丛刊》系列丛书之一,本书是一部承上启下的重要典籍,它的产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佛教内部制度的法律性文件。本书的点校共用了八种版本,互相参校。其中以《中华大藏经》为底本,以《嘉兴大藏》《永乐北藏》《乾隆大藏经》《频伽大藏经》《大日本卍续臧经》《大正新修大藏经》,《宫内省图书寮本》作为校本。校勘中,对底本和校本中出现的异文、错讹、脱字、衍字等情况,均在校记中注明。
本文为一部有关塔尔寺概貌式的简明读物,主要介绍创建塔尔寺、建立僧伽、历任法台和各个佛殿的情况,以及寺内珍藏的历史、文学、哲学、医药、立法等珍贵文献典籍。
编辑推荐 1. 懂得并修行《大圆满前行》的人,就是在修行一切佛法的精华。 2. 《大圆满前行》是两百多年前藏地高僧所著,作者被公认为观世音菩萨的化身。它汇集了佛陀毕生传法的理论要点和修行次第,非常适合一个人由浅入深地修学佛法。 3.本书改变人心的力量非常大,在东南亚、欧美等许多国家,无数人通过学习它、修持它,身心发生了极大改变。对佛教徒而言,它几乎包含了所有根本的修行秘诀;对非佛教徒来说,本书也可灭除你的烦恼、痛苦和压力。 4.索达吉堪布一生中翻译过很多佛典,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曾亲自写序的,只有两本,《大圆满前行》就是其中之一。 5. 法王晋美彭措要求弟子每年至少看一遍或讲一遍《大圆满前行》; 顶果钦哲法王不论去哪里,总会随身携带《大圆满前行》,每
《禅·简单启示》是梦参老和尚 说明他修学禅宗的心得报告。在书中,他向参加禅净熏修的年轻学子,说明了“如来禅”与“祖师禅”的异同,并阐释了“禅”的修行真谛。本书还收录了梦老亲近倓虚老法师、慈舟老法师、弘一老法师、虚云老和尚的心得与经验。 《随缘》从日常生活出发,结合梦老自己丰富的生命经验,阐述了如何在生活中修行、观照、舍离, 证入解脱的境界。“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信佛就是信你自己的心。 在《修行》中,梦参老和尚从藏传、北传的 传统中,选择出基本的修行次第,包括“学三皈依”、“皈依的缘由”、“生起决定的信心”、“观心”、“修解脱道”及“发菩提心”等,指导我们如何踏上修行之路。
《中国历史中的佛教》是美国汉学家芮沃寿(Arthur F. Wright,1913—1976)关于中国佛教史研究的一部通论性著作。作者以1958年在芝加哥大学举行的演讲稿为基础写成此书,一经出版后,即受到广泛的关注和赞誉,著名学者纷纷发表书评,甚至在此书出版近半个世纪之后依然有新的书评出现。时至今日,这本书仍是美国大学生了解中国佛教的之书。 作者试图展示从佛教进入中国至6世纪,佛教如何适应中国文化,减少与中国本土文化的摩擦与碰撞,为儒释道三教合和打下统一的思想基础,作者还将研究视野进一步延伸至近代中国社会,检讨佛教如何在近代社会继续发挥其影响和作用,兼顾佛教在中国文化中的思想、语言和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美好的、充满爱意的语言在给别人带来信心、希望的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一路的欢喜和一生的福缘。口说爱语,是一种修行与修养。令他人欢喜,也是一种布施喜舍,是一种自他两利的身、口、意修行。 《爱语播欢喜》是星云大师《星云说喻》丛书之九。《星云说喻》是集星云大师在电视台 星云说喻 栏目中所讲的古今中外近千则譬喻故事而成。全书共分十册:《布施结善缘》《持戒大自在》《忍辱成大器》《精进得成功》《禅定治乱心》《般若心安住》《慈悲力无穷》《喜舍心豁达》《爱语播欢喜》《同事同理心》。 《星云说喻》书中,星云大师旁征博引,以古今历史典故、中外文化故事来点化世人,引领民众参悟俗世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星云大师娓娓道来中来包蕴人生大智慧,现身说法,教世人如何构筑坚强而自在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