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勇译注的这本《清教徒之约——威斯敏斯德准则》比较详细地介绍了清教徒和清教徒神学,以及17世纪威斯敏斯德会议的历史和神学背景。《清教徒之约——威斯敏斯德准则》收录的“威斯敏斯德准则”,内容包括《威斯敏斯德信条》、《威斯敏斯德大教理问答》、《威斯敏斯德小教理问答》和《威斯敏斯德家庭敬拜指南》四个部分,较为全面地介绍了,可以作为研究和讲解参考书。而且,每个部分都附有“导读”,帮助读者明白相关知识背景和架构。本书信条和教理问答都附有参照经文,可以根据需要对照查考。
本书出版于1728年,适逢启蒙运动肇始,理性主义对基督教展开了猛烈的抨击。在这样一个时代里,劳威廉揭示敬虔生活的本质,郑重呼吁信徒殷勤操练默想和祷告,做时间和金钱的好管家,过敬虔与圣洁的生活,在日常生活中信仰。该书唤醒了许多沉睡的生命,对卫斯理兄弟、怀特菲尔德、威伯福斯、慕安德烈、C.S. 路易斯等属灵领袖影响深刻。在今天这个世俗化的时代,劳威廉的呼吁依然如暮鼓晨钟。
在政治理论领域,“政治思想史原著系列”作为主要的学生教科丛书,如今已牢固确立了其地位、本丛书旨在使学生能够获得;从古希腊到20世纪初期西方政治思想更方面所有最为重要的原著,它囊括7所有著名的经典原著,但与此同时,它又扩展了传统的评价尺度,以便能够纳入范围广泛.不那么出名的作品而在此之前.这些作品中有许多从未有过现代英文版本可资利用:只要可能,所选原著都会以完整而不删节的形式出版,其中的译作则是专门力本丛书的目的而安 排。每一本书都有一个评论性的导言,加上历史年表、生手梗概.进一步阅读指南, 以及必要的词二表和原文注解:本丛书的最终目的是,力西方政治思想的整个发展脉络提供一个清晰的轮廓。 本丛书己出版著作的书目.请查问书未。
《生命的洗练》——属灵操练礼赞,是一本灵修经典,书内探讨了十二种灵修操练:默想、祷告、禁食、研究、简朴、独处、顺服、认罪、敬拜、引导、庆祝,对每种操练进行了详尽的解释和指导,章后附有思考和讨论的题目,以及相关经文和进深读物。作者深厚的生命素养,扎实的和神学功底,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当代灵修大师。 《生命的洗练》是傅士德的处女作,英文原版首现于1978年,一举奠定了他在灵修学上的地位, 2018年《生命的洗练》出版四十周年,已超过200万册;学者们赞叹其思想深度,高列于各大神学院教科书榜单。 此次中文简体版出版方增加了作者的自序和导论部分,本书适用于小组学习、团契操练、读书会等。
《奉他的名:为家庭祷告》内容简介:祷告的需要是在家庭中,因为破碎的心灵出现在家庭中,最需要帮助和救治的人出现在家庭中。家庭是心灵救治的战场,而祷告是基督徒拥有的最有力的武器,它不仅能塑造我们自己的生活,还会影响我们子孙后代的生命。 《奉他的名:为家庭祷告》紧扣原则,帮助读者面对个人灵命的成长、生活困难、不信主的家人、婚姻里的考验和青春期叛逆的孩子等等实际问题,通过祷告使最宝贵的属灵遗产——神的祝福——得以代代相传。 海报:
许多人一说起十诫都怀着一种崇高的敬意,但却很少有人能真正记住十诫的内容。十诫所强调的道德观是否真的过时?古老的古条诫命又该如何与现代生活相结合? 多数人对十诫并不陌生,关键是你是否真正理解了这字里行间所蕴藏的道理。随着时代的更迭,许多人认为这些道德观早已过时了。 作者以睿智的笔触,带领读者重温古老的十诫,引导读者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和信仰中应用这些诫命。今天的人该如何理解诸如“两性”、“家庭”、“伦理”等等道德层的守则?“孝敬父母”又意味着什么…… 在当代中国文化的整体构建、当代中国社会道德规范的整体培育过程中,科学合理的辨析、吸收、扬弃异域文化的有益成分,当为题中应有之义。本书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十诫”的起源和主要内容,其中关于人与他人、个体与群体,关于人之欲念与社会
反智主义倾向不仅存在于美国福音派基督徒中,更茁壮生长于长久浸泡在反智文化的中国社会的基督徒群体中。本书的作者约翰?派博正是针对教会里的这一反智现象,鼓励基督徒成为爱思考的基督徒,也就是鼓励基督徒养成阅读习惯。借着与爱德华兹的对话,派博指出“我们必须用我们的头脑,也必须知道,用我们的头脑也是不够的。我们必须在宣讲、解释、确认和理解福音时,运用我们的理性。 作为学者的派博还进一步深挖出了反智主义背后的毒根:相对主义。他通过对历史中多次反智主义的表现,如实用主义、主观主义等等的论述,把这本书带向了思想性的高潮,使人认识到思考应该成为一项必须持续下去的、追求至善的行动。
“宽容”正在西方社会占据至高地:如果有人胆敢挑战“宽容”,会被认为是野蛮和愚蠢的。但是,在《宽容的不宽容》一书中,卡森所要做的正是在质疑“宽容”(或者说至少是西方人当下所理解的“宽容”)。 卡森追溯了近些年我们所理解的“宽容”经历了怎样一种微妙但却剧烈的转变——从为维护持不同信仰者之权利而提出的一种“旧宽容观”,到认为所有信仰都是同样合理正确的另一种“新宽容观”。他回顾这一转变的历史,并讨论了此变化对今日文化的意义,特别是对民主、善与恶之讨论和基督教真理宣称的意义。 据此,卡森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新宽容观”对社会具有危险性,也会让人的知性衰弱;不仅如此,这种“新宽容观”实际上将人引向一种对所有持守自己信仰者的真正的不宽容。在本书中他引用了很多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来论证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