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拉太书》是马丁 路德教义性的著作,也是作者在其所有著作中为喜爱的一本书。本书不仅将基督信仰的核心,也即罪人唯靠基督因信称义的教义阐释得极为清楚,而且有力地驳斥了宗教改革时期教皇党人和一些改革派的谬论。为宗教改革提供了神学思想,也影响了同时代的很多改教家,在新教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书中不乏释经书的考究和严谨,又充满了雄辩的激情和改教必胜的凯旋气势,读来颇为激动人心。
本书被公认为基督教的护教经典。作者综合了哲学与宗教信仰的观点,对当时社会盛行的一些信念提出异议,一针见血地指出现代思潮的的错谬,在当时的文化界产生了巨大的反响。作者通过思想的探索发现,使徒信经所表达的正统信仰才是好哲学,是真正能满足人生需要的真理。本书幽默的笔触不单使人感受到思考的力量,更让人感受到思考的愉悦。
本书根据圣经《创世记》和《民数记》中的记载,重述了摩西的生平,并从这些故事中阐发深刻的属灵意义,揭示美德的生活是以神的无限善性为基础的一个永恒进程的主题。作者综合了早期希腊传统与犹太传统,认为圣经的终极目的不是历史教导,而是帮助人的灵魂飞升向上帝。他把灵性的上升分成三个阶段,每个阶段以耶和华对摩西的显现为象征:首先是在光中的显现,其次是在云中的显现,再次是在黑暗中的显现。第一个阶段让人认识到上帝是唯一自存的实在,第二个阶段认人体会到上帝是无形、无法完全领会的,而第三个阶段则让人意识到,对上帝的追寻是无穷尽的。本书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大量使用寓意解经,阅读此书可以使我们对亚历山大学派的寓意解经传统有更为直观的认识。
《我的重生》是以马内利修女的自传作品,是她早动笔、晚完成的一本书,因此也是她对于自己一生的全面回忆。书中记录了她从孩提时代到生命的后的思想和行动。以马内利修女有虔诚的信仰,但她同样有开放的思想,尊重哲学、科学,认同其他宗教的存在。在她的执教生涯中,她引导许多女性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意义。她在埃及贫民窟中与拾荒者为伴,帮助那些贫苦人,在她的奔走号召下,贫民窟中建起了学校,流离失所的孩子有了家。回法国后,她募集捐款、做公益项目,仍致力于改善贫穷地区的生活。爱,是她所信仰的,也是她对世界的表达。
祷告就是与上帝相伴。“祷告涉及神学与伦理两方面,需要思想,也需要行动。”侯士庭如是说。祷告不在乎争取表现,而在乎培养与上帝的关系,因为“上帝就是友谊”。我们若误解了祷告的目的,就无法坚持祷告。 侯士庭深入探索了祷告的方式,揭示出祷告改变生命的大能。祷告可以带领我们学会倚靠上帝,让他来医治我们过去的伤痛,消除心中的黑暗面,使我们勇敢面对他的爱,建立与上帝、与人为友的美好关系。对祷告的深刻认识将帮助我们冲破障碍,建立属天的友谊。
本书是公元一世纪末至二世纪中叶一批基督教领袖或思想家的作品。这些著作见证着使徒教会时期的传统教导,并且为后世教会广泛接纳。同时这些文献对于研究初期教会的思想发展,是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其内容包括初代教会信徒生活、教会组织、使徒统绪传承、礼仪、基督教与犹太教的关系、基督教与教外人士的关系,以及有关耶稣言训的口头传统,等等。
《圣经蠡测》原是文庸教授为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专业的学生编写的教材。他的目的是想从当代学术研究的角度对《圣经》进行客观的介绍,这在中国学术界是一种崭新的做法,因此被认为是一个重要贡献而受到欢迎。他不仅介绍了《圣经》的成书、版本、影响等,还分卷介绍了它们产生的时代背景、内容、结构和中心思想,并附有圣经故事80篇。他还特别照顾了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教会各自惯用的不同的《圣经》版本,并介绍了“次经”部分。《圣经蠡测》的读者面很广,包括从事宗教、外国文学、民族、统战、外事、翻译等的工作者和研究人员,以及大专院校中对《圣经》感兴趣的师生和受过高等教育的基督徒和非基督徒。
本书是一部早期基督教的护教经典,也是基督教与希腊哲学的全面交锋。异教哲学家塞尔修斯无法接受基督教道成肉身的教义,撰写了《真道》一书来驳斥基督教。奥利金对塞尔修斯的攻击做出了有力的回击。塞尔修斯声称,只有哲学思辨能到达神圣的真道,奥利金则指出,希腊哲学的逻各斯是人的智慧,而基督教的圣道是上帝的智慧,上帝完全的启示是在道成肉身的基督身上。本书被称为早期基督教护教的之作,它之于希腊教会就像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之于西方教会。
考门夫人的《荒漠甘泉》自出版以来,在世界各地已被翻译成21种文字,全球销量已超过1000万册。本书是一本以丰富的内涵、感人的故事、精湛的意蕴取胜的心灵福音典籍,是作者丰盛的生命体验和虔敬的诵经领悟,传达了坚定的信仰和生命的智慧,给人带来美好启示和心灵慰藉,让生活在荒漠中的现代人品尝到甘泉的甜美与清凉。其长久不衰的魅力与不同凡响的赞誉,捕获了千千万万读者的心,书中的每一段落故事和点滴感悟,都曾帮助无数的人从困顿和逆境中振奋精神,重新创造美好的人生。使其成为畅销世界的不朽名著。其中话语犹如橄榄榨出的油,葡萄酿出的酒,精炼而醇美,每日用它来灵修,细细品味,反复咀嚼,将使您在苦难中得安慰,磨练中体会神的心意,更可帮助您得着向前奔跑的能力。
本书围绕关于Shengjing解释的常见疑问,探讨了释经方面的40个问题。作者提供了关于Shengjing的文本、正典和翻译的信息,阐述了释经的总体原则,考察了不同体裁的解释方法, 检视了新近释经学研究中的一些热门议题。本书文字简明清晰,有时代气息,体例编排便于读者选择 切合自身兴趣和需要的议题。书中每章都附有启发思考的讨论问题,既可用于个人研究,也可用于小组学习。
马克斯·文森著的《保罗与马克安--一种思想史考察( 教与古典传统)》以一个具体概念在公元1-2世纪这个时段的复杂演变为主轴,由此引出马克安(Marcion c. 85 – c. 160)独特的思想贡献,而马克安的再发现或者说对马克安的这样一种新颖解读又深化了我们对早期西方思想史的理解,进而对西方学界普遍接受的一些观点提出质疑。作者以提问的方式引导我们重新思考经典的成书过程并进一步反思与此相关的一些正统观念得以确立的缘由。各章的叙述兼顾文本与思想史两方面的内容,作者以娴熟的笔法将细腻的文本分析与宏阔的思想史考察糅合在一起,让我们看到马克安这个人物及其思想在纵向的历史演进与横向的学派竞争论辩当中所扮演的多重角色。
本书是一部 教世界通史,以时间为经,以地区和国别为纬,全面系统地介绍了 教产生、发展和流传的历史。全书所记时限始于 教产生前的犹太社会状况,止于 教在近现代中国的流传。所记内容按教派分化展开,广泛涉及 教及各支派的经籍、教义、神学、人物、组织、教制、教职等等,同时兼及 教的节日、礼俗、圣地、遗迹、建筑、文学、艺术等等。在对 教本身作全面考察的同时,书中还对 教与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的关系作了深刻的分析,对一些重要史事和学术问题也提出了新的见解。
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够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社会。由费尔巴哈编著的《 教的本质》所蕴藏的思想财富和学术价值,为学人所熟知,毋需赘述。这些译本过去以单行本印行,难见系统,汇编为丛书,才能相得益彰,蔚为大观,既便于研读查考,又利于文化积累。
《神经心理学》是神经心理学研究领域的经典之作,综合了心理学、行为学和医学等各个领域知名专家的研究成果,从大脑的历史、大脑生理学、心智、感知、情感与动机、意识和人工智力等方面,详细介绍了神经心理学的起源、研究方法、情绪及心理障碍等各方面的知识,全面分析了心理与大脑之间的关系,并深入探讨了大脑的运行机制,既注重大脑生理学及其与大脑功能之间的关系,又特别强调了对研究成果的总结,使神经心理学抽象的概念和理论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通俗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