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是马克斯 韦伯的对宗教社会学初的研究。韦伯在这本书中主张,宗教的影响是造成东西方文化发展差距的主要原因,并且强调新教伦理在资本主义、官僚制度、和法律权威的发展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在该书中,韦伯论述了两个重要问题:西方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及其本质,社会伦理与经济行为的关系。 本书共分上下两篇,上篇包括宗教派别与社会分层、资本主义精神、路德的天职观 研究任务等章节,下篇包括尘世禁欲主义的宗教基础及禁欲主义与资本主义等章节。该书的独到之处,在于极为注重对资本主义经济兴起过程中非经济因素的重要意义的深究。通过对大量经验的归集与分析,论述了新教伦理与近代理性资本主义发展之间的生成发育关系,并对东西方文化传统进行了深入的比较研究。
《基督教要义(共3册)》以简明易懂的方式,系统地阐明了基督教神学的要义。全书共四卷。卷是论述人如何认识作为创造主的上帝;第二卷探讨人如何认识作为救赎主的上帝;第三卷讨论领受基督救恩的方式及其益处;第四卷阐述教会的性质、治理和圣礼。 《基督教要义(共3册)》构思恢宏、论述清晰,其内容涵盖基督教神学几乎所有的领域,堪称基督教神学的经典陈述,亦是基督徒敬虔生活的实用指南。这部巨著跻身影响人类历史的十部著作之列,是基督教经典中的经典。它不仅影响了近四百多年的基督教会,而且在很多方面塑造了现代西方文化的形态。
本书是当今受青睐、权威的基督教史入门教材。全书包括上下两卷,上卷是 初期教会到宗教改革前夕 ,下卷是 宗教改革至今 。 本书是胡斯托 冈萨雷斯教授的代表之作,是作者三卷本《基督教思想史》的姊妹篇。作者以简洁生动的笔触讲述了基督教两千多年的历史,系统地阐述了基督教的起源、发展及宗教改革直到20世纪的基督教历史。 本书资料丰富,笔触生动,视角独特,观点新颖,可读性极强。作者摆脱了西方中心论倾向,站在普世的高度,对历史上的基督教做了整体的回顾。修订版中,作者在思想时代变化和参考*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更将叙述时限延伸到 21 世纪初十年,增加了许多重要的内容和议题,如妇女在基督教会史上的重要作用、基督教在 第三世界 国家的*发展以及不同宗教信仰之间的对话等等。
圣洁是基督教救赎的目标,基督徒被称为义,是为了成为圣洁。莱尔主教在本书中指出了各种对于圣洁的错误理解,并从正面阐述了圣洁的本质和成圣的道路。该书继承了奥古斯丁主义的圣洁传统,是讨论圣洁主题为经典的著作之一,当代著名神学家巴刻受其影响颇大。该书自1879年出版以来,一直畅销不衰。
基督教是世界上*大的宗教之一,对人类历史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本书不仅描述了基督教历史上的主要人物及其思想、宗教组织和灵性生活,而且描述了它如何改变政治和人类社会。 本书作者行文的足迹遍及公元1世纪的巴勒斯坦、3世纪的印度、7世纪的大马士革以及20世纪的旧金山、韩国。他是 游历 最广的基督教历史学家之一,他所传达的地域感与他所传达的思想力量一样引人注目。他以不同于前人的方式介绍了基督教历史的发展。这是第一部真正的基督教全球史。
本书出版于1728年,适逢启蒙运动肇始,理性主义对基督教展开了猛烈的抨击。在这样一个时代里,劳威廉揭橥敬虔生活的本质,郑重呼吁信徒殷勤操练默想和祷告,做时间和金钱的好管家,过敬虔和圣洁的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活出基督信仰。概述唤醒了许多沉睡的生命,对卫斯理兄弟、怀特菲尔德、威伯福斯、慕安德烈、C.S.路易斯等属灵领袖影响深刻。在今天这个世俗化的时代,劳威廉的呼吁依然如暮鼓晨钟。
《生命的洗练》 属灵操练礼赞,是一本灵修经典,书内探讨了十二种灵修操练:默想、祷告、禁食、研究、简朴、独处、顺服、认罪、敬拜、引导、庆祝,对每种操练进行了详尽的解释和指导,章后附有思考和讨论的题目,以及相关经文和进深读物。作者深厚的生命素养,扎实的圣经和神学功底,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当代基督教灵修大师。 《生命的洗练》是傅士德的处女作,英文原版首现于1978年,一举奠定了他在基督教灵修学上的权威地位,被《今日基督教》誉为 二十世纪十佳读物之一 。读者对其好评如潮,2018年《生命的洗练》出版四十周年,销量已超过200万册;学者们赞叹其思想深度,高列于各大神学院教科书榜单。 此次 中文简体版出版方增加了作者的自序和导论部分,本书适用于小组学习、团契操练、读书会等。
本书是一部基督教世界通史,以时间为经,以地区和国别为纬,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基督教产生、发展和流传的历史。全书所记时限始于基督教产生前的犹太社会状况,止于基督教在近现代中国的流传。所记内容按教派分化展开,广泛涉及基督教及各支派的经籍、教义、神学、人物、组织、教制、教职等等,同时兼及基督教的节日、礼俗、圣地、遗迹、建筑、文学、艺术等等。在对基督教本身作全面考察的同时,书中还对基督教与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的关系作了深刻的分析,对一些重要史事和学术问题也提出了新的见解。
本书分为两个部分。部分包括阿塔那修的两部名篇:《驳异教徒》和《论道成肉身》。在这部分,阿塔那修驳斥了希腊罗马的哲学观念和偶像崇拜,阐明了基督徒的核心教义道成肉身的意义,为《尼西亚信经》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第二部分记录了阿塔那修与阿里乌主义的抗争,驳斥了早期基督教的重要异端阿里乌主义,是早期教会历史的珍贵文献。
近代基督教传入中国,在与中国社会及文化的碰撞及融合中走过曲折的道路,*终找到了基督教本色化的正确途径,即跟随时代,调整自己,以适应中国社会与文化的客观现实。本书在汇集整理大量*手可贵资料的基础上,客观、公允地分析了百年来中国基督教本色化的进程,总结其经验教训,并进行了不少有益的理论思考,它是国内*部有关该主题的专著。
全书分上中下三编:上编探讨分别作为耶稣会管理手段、文字产品、史料性质的年信,细析年信的作用、语言、写作过程、邮差、邮路及馆藏情况等;中编从人、事、物、话题四个向度展示年信对中国天主教史的书写,包括年信记载的人物、活动、物质符识,以及死亡、纳妾、斋素、守贞等话题,皆有生动的呈现与分析。下编研究探讨了年信在明清易代史与民俗、科技、语言接触、司法等专门史的记载及其独特价值。
本书包含了奥古斯丁论述基督教 信、望、爱 三大神学德行的的重要论著。奥古斯丁在《论信望爱》中以既简明又全面的方式阐述了基督教基本的教义:罪、恩典、预定。奥古斯丁对这些教义的阐述对后世的基督教思想家,如马丁路德、加尔文、巴特等,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篇是了解奥古斯丁思想、古代基督教,乃至基督教思想史的一把钥匙。
《基督教与中国文化》除导读一篇和序言两篇外共分十章。前五章探討基督教的教理和历史,后五章则把中国文化置放在基督教的語境中讨论。在书中,吴雷川认为基督教是 谋求改造的宗教 。它把基督教和中国文化,分作两部分来个别地叙述。对于基督教,它认为就耶稣的教义而言,它是一个革命的宗教,谋求社会改造的宗教。它征引了福音书中许多关于耶稣的言行,大胆地否认传统的说法,以为耶稣的宗教不是一般所谓精神的、个人的宗教,而是充分地表现着政治革命和经济改造的意义的宗教。对于中国文化,在学术思想之部,它是征引了几位学者的意见,以说明中国文化的本质;在政治社会之部,它是取批评的态度,把中国文化过去许多的弱点指出来。它不承认中国有 复古 的可能,也不承认可以用旧酒装新瓶的方法,把旧文化的某些部分,机械地应用于今
在德国,十九世纪宗教与哲学都经历了*深刻的发展和变革。施特劳斯的《耶稣传》对于十九世纪德国宗教与哲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是从黑格尔向马克思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是西方文化思想发展史上的一部转折性著作。在由它颠覆的西方传统基督教神学神圣世界的废墟上,现代神学、人类学、宗教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等现代思想逐步生成。由此,我们梳理西方思想文化的逻辑演进不应忽视这部重要的先驱之作。
中世纪早期,欧洲发展出复杂多样的基督教文化,而自1100年前后,世俗诸侯领袖、并驱争先的派别及颖悟睿智的个人在这个基督教社会中共同构成了一个多元复合且不断变化的群体。本卷对中世纪后期欧洲基督徒生活的建制、行为与经验等内容展开了全方位探讨。该阶段的教士阶层在司铎、主教和教宗的角色分配上有了新的认识,并在教导平信徒方面有所创见。对普通百姓而言,教区宗教行为乃是其生活的中心,但仍有很多人为丰富自己的基督徒生活而寻求其他方式。在感召力强的传道人的带领下,并受到世俗统治者的支持,改革与更新的浪潮周期性地席卷着欧洲各地。而与此同时,基督徒在他们所处地域及边境处时常会面临与非基督徒的冲突。本书论及上述交错复杂的历史进程,以期读者做进一步的深究。
葛伦斯与奥尔森的这本神学指南兼容并蓄,描绘出一幅20世纪神学花园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缤纷画面。书中不仅介绍、评估了20世纪重要的神学家与神学思潮,同时也按照上帝的超越性与临在性这两个主题,为各位神学家与各种神学思潮定位。作者以史诗体的叙述,讲述了20世纪曲曲折折的神学故事。本书荣获《今日基督教》杂志1993年*神学书籍奖。 本书的理由有三个:,叙述了现代神学错综复杂的故事,慎思明辨,充满洞见;第二,以上帝的超越性和临在性这两个合乎圣经的辩证主题,诠释神学思潮的发展,十分有益;第三,表明福音派的神学终于瓜熟蒂落。没有任何篇幅相当的书,能将此三样优点发挥得如此淋漓尽致。(皮诺克语) 在这末后的时代,神学界一流的巧匠是如何思想上帝的?葛伦斯与奥尔森对此进行了冷静、敏锐的概述,切中要害
【本书的地位及内容】 堪与《圣经》相提并论的著作 在特伦特大公会议期间(16世纪),神父们一致同意,将《神学大全》与《圣经》和教皇的教令一起,摆放在祭坛上,昭示它们乃人们寻求智慧、理性、灵感和各种答案的源泉。 既是一部中世纪神学著作,也是一部哲学著作,素有基督宗教 百科全书 之称。推行的是一条主知主义即理性主义的路线。 全书共三大集。其中*集 上帝论 ,着重阐述的是基督宗教神学的本体论。第二集 伦理学 ,实践哲学。第三集 教义学 ,着重阐述道成肉身、基督论和圣事论。【神-人-神】 此次出*集,7卷五册。(1)论上帝的本质,(2)论三位一体,(3)论创造,(4)论天使,(5)论六天工作,(6)论人,(7)论上帝的管理。 *集共119个问题。该集主要讨论了三个问题:(1)上帝的本质(问题2-26);(2
.
童年时从自然之美中观看上帝的作为,青少年时经历信仰的挣扎,壮年时主导新英格兰的复兴运动,晚年时在印第安人中间宣教,爱德华兹丰富的一生在马斯登的笔下栩栩如生。这部《复兴神学家爱德华兹(套装共2册)》叙事生动,读来像一本小说;论述精辟,宛若一部思想史的著作。透过这部传记,我们不仅能了解复兴神学家爱德华兹奇妙的一生和深邃的思想,而且能窥见大觉醒时代新英格兰的信仰图景。《复兴神学家爱德华兹(套装共2册)》不愧为迄今为止*权威的爱德华兹传记。
本书是一部早期基督教的护教经典,也是基督教与希腊哲学的全面交锋。异教哲学家塞尔修斯无法接受基督教道成肉身的教义,撰写了《真道》一书来驳斥基督教。奥利金对塞尔修斯的攻击做出了有力的回击。塞尔修斯声称,只有哲学思辨能到达神圣的真道,奥利金则指出,希腊哲学的逻各斯是人的智慧,而基督教的圣道是上帝的智慧,上帝完全的启示是在道成肉身的基督身上。本书被称为早期基督教护教的之作,它之于希腊教会就像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之于西方教会。
胡斯托·L.冈萨雷斯所著的《 教史(上下)》资料丰富,笔触生动,视角独特,观点新颖,可读性极强,堪称当今 受青睐的教会史入门教材。作者摆脱了“西方中心”的倾向,站在普世的高度,对历 的 教做了整体的回顾。修订版中,作者在思想时代变化和参考 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将叙述时限延伸到21世纪 初十年,增加了许多重要的内容和议题,如妇女在 教会 的重要作用、 教在“第三世界” 的 发展以及不同 信仰之间的对话等等。
《圣经的故事》是房龙的代表作,出版后销量达到上,并被翻译成上百种文字。他按照《圣经》的章节排序,将《旧约》与《新约》中的故事用通俗有趣的写作手法,将其转换为概略简要的 圣经故事 ,不仅保留了《圣经》原典的精神,也使读者轻松进入《圣经》世界。房龙用朴素睿智的语言讲述古老故事的同时,也演绎出了《圣经》故事背后的浩大人类历史进程。如此博大而神秘的《圣经》,房龙却能让这部书连普通人都能看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