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产者和普遍就业的社会中,贫穷是一回事。在消费者社会中,穷人是另一回事。在后者社会中,生活项目围绕消费者的选择而建立,而不是围绕工作、专业技能而建立。“贫穷”曾经与失业联系在一起,如今,它主要指向有缺陷消费者的困境。 这种差异改变了贫穷的体验方式,对于拯救苦难产生重大影响。 社会学家和思想家鲍曼的这部作品,对于消费者社会及其影响进行了反思和论述。 在本书中,鲍曼书追溯现代历 发生的这种变化,对其社会后果进行盘点,并考虑了与贫困作斗争和减轻困苦的各种方式的有效性。 社会学、政治学和社会政策学的研究者会发现,这是关于含义不断变化的一个持久社会问题的一本无价之书。
思维的清晰与强烈的现实意识,令周濂成为这一代人中最重要的公共声音之一。 周濂将其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敏锐洞察,辅之以良好的学理背景,深入浅出地将枯燥的政治哲学概念延伸到日常生活场景之中。 本书是周濂此前精彩的哲学随笔《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的升级版——在理性与常识之间拓展一个具有人文情怀的知识分子的写作空间,为每一个致力于社会正义和试图实践理性人生的读者,提供难能可贵的阅读体验。
缠足与反缠足在近代中国历史上的争斗曲折而绵长,但与之相关的研究大多偏重于一方,如近代以前的缠足和近代的反缠足。 《身体之争--近代中国反缠足的历程》由杨兴梅所著,本书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将近代中国的缠足及反缠足运动的双方统一纳入当时的历史 环境中平等看待,重建了近代中国的缠足与反缠足运动进程。《身体之争--近代中国反缠足的历程》以时间为序,详细梳理缠足与反缠足观念的 变迁和反缠足方式的发展变化,并结合重点省市,如四川、山西、云南、北平的情况,从社会和思想两个角度对反缠足运动的努力与成效进行考察 分析。
《强制隔离戒毒工作系列丛书·毒品:成瘾及康复》主要结合浙江警官职业学院与省劳教(强制隔离戒毒)局在研“强制隔离戒毒工作实务”的子项目“毒品介绍、成瘾机理及康复”的研究成果,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医学、毒品知识以及毒品成瘾基础理论,矫治康复工作等,对从事戒毒专业人士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本书由作者发表的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修订而成,内容涉及社会工作与社会问题两个扣连性议题(后者为前者之缘起),具体讨论范畴涵盖社会工作本土化问题、青少年问题与社会工作、妇女问题与社会工作、社区问题与社会工作、农村问题与社会工作等。作者认为,社会工作是因应社会问题的有效举措,这种有效性必须基建于本土化之上,而本土化除了价值理念和理论知识层面的探讨,更需要具体到实务领中的弱势群体问题。
深入探索情感和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内在规律,检验绿色消费情感是否对绿色消费行为存在更重要、更显著的影响,这成为绿色消费和消费者行为研究领域的一项前瞻性、基础性课题。《绿色消费的情感 行为模型:混合研究方法》采用质性研究、问卷调研检验和网络在线实验相结合的混合研究方法,先通过探索性研究提出绿色消费的情感一行为模型假说(概念模型),再通过验证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构建并验证绿色消费的情感一行为模型(最终模型),以期全面地测度绿色消费情感对绿色消费行为决策过程的影响效应,并对作用机理进行深入解析、深度诠释。《绿色消费的情感 行为模型:混合研究方法》研究发现,激发绿色情感(如自豪感、赞赏感、愧疚感、厌恶感、热爱感和忧虑感等)是促进绿色消费行为决策的有效路径,即“以情促行——拨情感之弦,
《城市的心灵:心理咨询师札记》是一部以心理咨询为题材,由六个心理治疗案例串联起来的心理治疗小说。峻澜从独特的生命体验出发,以文学的手法,将她做心理咨询师以来所遇到的典型案例,进行了合理的虚构、独到的叙述与情感的投射,创构出这种个性鲜明、思想深微、牵动人心、别开生面的文学形式。 国际上许多专家早就指出,21世纪人类面临的威胁是精神疾病,心理问题几乎可以说是新世纪大的问题。
《众声喧哗》,最关切我们未来的“思想@网络.中国”丛书之一,互联网中国传媒参考书。 本书触及了网络政治学中的一个重大话题——网络空间中的私域与公域。随着科技的进步,在信息时代的开端,公与私的含义和边界都出现了不容忽视的游移。《众声喧哗》主要探讨,经由新的共有媒体的作用,传统的公私两分如何在社会和政治的双重压力下产生消长和易位。 作者把各种基于数字技术、集制作者/销售者/消费者于一体、消解了传统的信息中介的媒体系统称为共有媒体,它涵盖了新闻和舆论、政治话语和叙事、社会交往和个人心理等多个领域。本书指出,公域与私域不能看作结构性的东西,而必须视之为一种流和一种过程。在网络时代,我们既要追求生机勃勃的公共生活,又要保证私人领域的的自主性。在中国这样的公共领域并不发达的国家,互联网
《社会工作评估:原理与方法》以清晰的理论脉络,详尽的案例分析,展示了社会工作主要理论流派的概念框架与实践原则,主要包括社会系统理论、生态视角、优势视角、赋权和语言、社会建构主义、女性主义理论和实践、人文视角、动机式访谈、认知行为疗法、寻解治疗、任务中心模式和危机干预等。 《社会工作评估:原理与方法》特色是强调以证据为本,适应了社会工作发展的趋势。
“过去50年来,在世界范围内遭到杀害的女孩,比整个20世纪死于所有战争的男性还要多。仅仅因为她们的性别。” 在普利策新闻奖得主尼可拉斯·D ·克里斯多夫和雪莉·邓恩夫妇这对有丰富联合报道经验的记者伉俪的带领下,我们在本书中去亚非拉国家做了一次长途冒险旅行。在那里,我们看到性别歧视、性暴力、厌女价值观、家庭暴力、处女情节等现象,让女性犹如仍置身在18、19世纪的炼狱。我们也看到那里的女性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争,以及如何一点小小的帮助就能改变她们的命运。 通过这些故事,作者向我们展示了女性的生存困境,整个世界对此困境的态度,以及女性身上自我觉醒的力量。她们将绝望化为希望,勇敢争取生命尊严。 本书以人物故事为线索,佐以大量的数据,没有局限于对女性遭遇的报道,还展示了社会、经济、文化、心理等多维度
《社会工作评估:原理与方法》以清晰的理论脉络,详尽的案例分析,展示了社会工作主要理论流派的概念框架与实践原则,主要包括社会系统理论、生态视角、优势视角、赋权和语言、社会建构主义、女性主义理论和实践、人文视角、动机式访谈、认知行为疗法、寻解治疗、任务中心模式和危机干预等。 《社会工作评估:原理与方法》特色是强调以证据为本,适应了社会工作发展的趋势。
作为地质学家的作者,在得知地震发生后,以77岁高龄多次进入灾区调研,对当时地震的地质结构及成因进行了深入理性的分析,并提出了专业的重建意见。 诚感人本书主要是作者对汶川地震历史的回顾、反思和对未来的展望,充分表达了作者作为老一辈地质工作者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全书分为: 引子 不能忘却的纪念 我的 5 12 亲历 汶川地震的地质学解读 废墟上的重建 地震中的生命奇迹 答南开中学老同学问 几个部分。内容真实、详尽,情感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