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西尔维亚·沃尔拜抨击了女权主义已经死亡的说法,揭示了女权主义运动在形式、目标、结盟、组织和全球化等方面的新形势和新变化,生动地描述了女权主义在经济、政治、暴力和市民社会中的活动方式。成功的女权主义未必高举女权主义的大旗,它们有时巧妙地渗透到社会民主和人权活动中,尽管本地化形式十足,但这些渗透后的结合体就是未来的女权主义。女权主义的发展在程度上反映了性别不平等乃至更多的社会不平等在未来社会的表现形式。
《论方法社会学调查的本土实践与升华》以中国社会学调查方法中本土经验为依托,着重强调高质量的社会学调查需要本土的调查情境,以及本土的文化、社会、个体因素对于调查质量可能带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于定量调查与定性调查这两种主要的社会学调查研究方法进行有侧重点的分析,原创性地比较、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反思目前流行的结合使用两种方法的误区与局限,并建设性地探讨两者结合的可能性与条件,提出可以提高调查质量的一些具体建议。
近代东北与整个中国的历史发展息息相关。其不仅成为各帝国主义列强争夺的热点地区,而且与中国社会的近代转型相呼应,成为各种文化交汇冲突的典型地区。其由此所展开的历史画卷也就更加斑斓驳杂。许多历史事件不仅带有地方特色,更带有全局性质。本书既以近代东北历史上所发生的对于全局带有重要影响意义的历史事件为主线,以专题形式展开讨论。 本书共分八章,即以八个专题展开本书论述。内容涉及灾荒问题即东北鼠疫的流行与防控,奉天咨议局与东北立宪运动,奉天商会,东北城市的发展变迁,近代民俗文化变迁,日本对东北的经济掠夺及金融控制,东北报纸广告及殖民化等东北近代史上的重大问题。许多问题过去未曾讨论过或属于讨论不太充分的内容,对此作者进行了翔实的考证和梳理。
内容大致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关注中国下层社会和地方特色,论文钩沉索隐,分析入理;另一部分则着重从文化的角度即注重语境的乡土社会研究,比较关注政治、经济之外的象征意义。阅读这些论文,对来自农村或从事农村工作,对农村比较了解的同志来说,有拓宽思路、加深了解的启发意义;对那些不大熟悉农村的同志则有扩大知识,开拓新知识领域的意义;对研究和解决“三农”问题有参考价值。
这本《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与草根组织--一个正式组织的社会学研究》不仅是组织社会学研究的经典之作,而且是运用“制度主义途径”研究官僚组织管理过程的典范之作。作者菲利浦·塞尔兹尼克以道德现实主义的视角,剖析了致力于实现田纳西河流域良性发展的组织目标,在嵌入社会的行动过程中,被修正、置换,乃至背离的内在机制;旨在惊醒公共管理者关注组织行动的非预期性影响,警惕制约组织行动的制度化结构力量的潜在约束作用。公共组织和公共行政的研究者,可以从中觅得发人深省的组织管理思想,寻得对组织内部和组织间微观政治细致入微的精妙分析。书中倡导的社会学研究导向,对于丰富组织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亦具有良好的启示效应。
《论方法社会学调查的本土实践与升华》以中国社会学调查方法中本土经验为依托,着重强调高质量的社会学调查需要本土的调查情境,以及本土的文化、社会、个体因素对于调查质量可能带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于定量调查与定性调查这两种主要的社会学调查研究方法进行有侧重点的分析,原创性地比较、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反思目前流行的结合使用两种方法的误区与局限,并建设性地探讨两者结合的可能性与条件,提出可以提高调查质量的一些具体建议。
本书搜集和整理了我国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文化相关数据,借助统计分析方法,对我国区域文化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和评估,揭示了我国区域文化发展的客观现状,理清了区域文化发展中的不足和薄弱环节,为探索推进我国区域文化建设、促进区域文化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本书适合各个城市的领导、文化事业、文化企业管理人员阅读。同时也适合大专院校以及研究机构的研究者作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