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分类数据分析技术的发展以及分类数据在现实应用中的独值,许多统计系或生物统计系都开设了有关分类数据分析的课程。这《万卷方法:分类数据分析》可以用作该类课程的教科书。《万卷方法:分类数据分析》的-7章涵盖了该类课程的核心内容。其中,-3章介绍分类结果变量的分布以及传统的二维列联表分析方法。第4-7章介绍关于二分和多项分布结果变量的logistic回归以及相应的logit模型。第8章和第9章的内容则是用于分析列联表数据的对数线性模型。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数线性模型的重要性似乎有所降低,所以本版在程度上缩减了对该模型的讨论,并相应增加了有关Iogistic回归的内容。 在过去10年间,这一领域的新发展主要集中于对重复测量和其他形式的群组分类数据的分析方法。0-13章讲述这些方法,其中包括边际模型和具有效应的广义线性混合模型。
“人有恒业,方能有恒心”,就业是最重要的民生,是维护家庭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对于城市贫困者及其家庭来说,就业是摆脱贫困的重要途径,贫困者理性又谨慎地做出就业选择。本书旨在通过城市贫困者的就业选择研究,探讨就业选择背后的行动逻辑。全书基于福利三角理论框架,探讨个体、家庭、国家与就业选择之间的关系,解释城市贫困者低就业率背后的非典型福利依赖,并提出加入“社会”要素,构建新的福利四边形,为城市贫困者走向就业、摆脱贫困,消除非典型福利依赖寻找出路。
本书分为总报告、分报告、专题篇、地方篇四个部分,围绕新时代促进高质量发展、新征程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时代要求,从性别平等视角出发,通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文献资料以及性别统计数据的梳理分析,力求客观反映新时代十年妇女发展状况、时代特点与显著成就,展望“十四五”时期男女平等与妇女全面发展的新趋势,提出对策建议。
本书由一个总报告和七个分报告组成。总报告系统地梳理了外网络文明素养的相关研究,详细地呈现了网络文明素养指标体系的搭建思路与方法,并整体性地介绍了报告所采用的调研方法和数据分析框架。七个分报告分别从深圳市民网络思想素养、网络道德素养、网络文化素养、网络规范行为素养、网络自律及监督素养、网络公共参与素养以及网络表达内容的大数据分析七个维度,细化探究深圳市民的网络文明素养。
2019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在过去的40年里,中国社会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革,取得了的巨大成就。但是经济高速发展,而中国社会和环境发展相对落后,贫富分化、环境恶化等社会问题亟待解决。社会企业用商业模式解决社会问题,通过提供社会服务,具备自我造血及规模化解决社会问题的潜力。因此,当2007年社会企业理念引入中国,很快便得到了社会创业人士的认可。2008年起,许多社会组织开始探索向社会企业转型,新兴的社会企业也大量涌现。如今,社企活跃在许多社会问题集中的领域,如养老、助残、特教、环保、可持续发展、教育、就业、健康医疗、扶贫、普惠金融等等。本蓝皮书通过学术研究、政策梳理和实践案例,反映社会企业行业发展现状,并通过连续性总结与梳理,为行业发展提供智库支撑。
国土空间生态安全研究面向区域生态安全,着眼于国土资源开发利用和国土空间配置的当下和未来。在当下,国土空间生态系统面临什么样的风险,哪些空间是维护区域生态安全的关键性空间,“三生”空间冲突对区域生态安全的影响是什么。在未来,如何解决“三生”冲突,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如何建立预警机制,提前预报国土空间开发可能对区域生态安全带来的威胁;如何模拟不同情景下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揭示不同政策执行下的国土空间格局调控效果。面对上述需求,《国土空间生态安全研究》着重从国土空间生态风险评估、国土空间生态红线识别、国土空间生态安全预警、国土空间生态安全调控和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优化五个方面开展国土空间生态安全研究,高质量发展,构建生态保护大格局,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为把握青年发展现状,有效支持青年发展,实现青年梦想,维护社会稳定,加强社会治理,本书利用2015—201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与共青团北京市委共同开展的青年发展状况调研数据,对青年的就业、收入、社会保障、社会流动、家庭、生活状况以及相关社会态度等进行了相对比较集中的分析。针对京籍原住青年、京籍迁入青年、非京籍稳定青年、非京籍流动青年的现状进行了分类分析,深入讨论了当前北京青年群体的圈层特点、城市融入度和深层利益诉求,对于进行有序疏导、分层服务、推动共青团各项工作的改革提出了极具建设性的意见。
本书共包括总报告、分报告、综合篇、专题篇四部分,总报告通过回顾前期科普能力建设情况,提出了推进中国科普工作顺利开展的政策建议;分报告分别从科普投入、科普人才培养、科普活动和科普传媒四个维度阐述了各自在科普能力建设中的作用机制;综合篇分析了当前中国科普活动现状;专题篇以外科普能力建设的案例为研究主线,从不同角度分析了科普能力的建设,并就基层社区在大科普中的地位,新能源汽车对社会进步的驱动作用展开了论述。
本书以“2021~2022年黑龙江省省情调查”的数据和相关实证调查数据为研究依据,运用社会学理论框架和分析方法,从专家、学者的独特视角,对2021~2022年黑龙江省社会发展形势进行分析研判;对黑龙江省党风廉政建设、社会心态和社会质量进行了评价分析;对2021年黑龙江省城乡居民收入、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人口、生态环境等民生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聚焦2021年黑龙江省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残疾人工作、妇女工作、学前教育、志愿者服务以及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参与疫情防控等社会热点进行了专题研究。
作为最早出版的发展报告,《中国能源发展报告》在长期的探索中形成了自己鲜明的风格,那就是不仅要对中国能源总体状况全景式的描述,而且力求反映中国能源及其各个产业、各个部门的具体现实;不仅要总结、概括我国能源发展的过程,更要的是研究和探求我国能源发展的规律,并为我国能源产业的长期发展提供判断、预测和展望。 《2007年中国能源发展报告》指导思想是:在总结和回顾我国“十五”期间能源产业发展的同时,探索、预测和展望我国能源产业“十一五”的发展,在“十五”期间,我国能源和能源产业发展呈现了的新态势,经济发展与能源之间的紧张局面几乎贯穿了整个“十五”期间的国民经济发展,中国的能源问题受到了以及国际社会的关注。伴随着燃油税、成品油价格、电力供应等问题的热议,能源问题以及涉及能源的公共政策问题已
本书由1篇总报告、9篇分报告、2篇专题报告及一篇附录组成,对本科生毕业去向、就业结构、就业质量、职业发展、升学情况、灵活就业、能力达成、对学校的满意度等状况进行深入分析。本书分析基于应届毕业生和毕业中期跟踪评价。书中分析了2020届本科生的毕业去向与就业结构,分析了本科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与职业发展情况,还分析了本科毕业生的能力达成情况以及对学校的满意度评价。
贫困治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话题,各国在贫困治理的道路上异彩纷呈。纵观古今中外贫困治理之经验,其出发点和归节点都是以人为中心而展开。贫困治理与人力资源开发之间存在着学理上的契合,高效全面的人力资源开发是贫困治理的动力和手段。本书旨在探索西北农村人力资源内生发展规律,提升西北农村人力资源质量,构建西北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贫困治理协调机制。
卢梭与德国观念论的思想联系并非被遗忘了,但或许因为种种原因,人们缺乏对这一思想场景的真切还原与综合关照。 大卫·詹姆斯借助自由、依赖与必然这三个核心观念重新审视了这一主题,构筑了整体性的思想对话。他以卢梭为锚点去反观康德的历史哲学、费希特的权利与财产理论以及黑格尔的折中综合方案,并依次揭示了三者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而认为三者(据其在思想史上的位置)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延续了卢梭提出的意志与必然的问题,然而他们都没能真正地回应卢梭的挑战。可以说,本书考察的是卢梭的发问以及康德、费希特、黑格尔,包括他自己的“失败的尝试”——以及借助这种整理与反思我们能够得到哪些新的认识基础。本书重估了卢梭思想的价值,并为18、19世纪的西方哲学史带来一种新鲜的观察视角与深入理解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