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卷本《中国当代文学编年史》,属于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基础性的学术工程。它不仅是山东文艺出版社向建国60周年献礼的重点出版项目,而且也是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211三期建设的子课题之一。参与编纂的同志主要为本院的教师和学生,此外还有几位是外校学有专攻的中年学者。 这本《中国当代文学编年史(第5卷1976.10-1984.12)》(作者张清华)是“中国当代文学编年史”系列第5卷,介绍了1976.10-1984.12之间的事件。 《中国当代文学编年史(第5卷1976.10-1984.12)》是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现当代文学专业部分教师和研究生通力合作的结果。
本书运用历史学与人类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提出了分析中国传统家族组织的动态理论模型。通过解读闽台地区现存的族谱、分家文书等家族史资料,考察家庭结构的周期性变化、宗族组织的不同类型、宗族发展的区域性特征,探讨家族组织与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内在联系。作者认为,明清时期家族组织的普遍发展。反映了宗理的庶民化、基层社会的自治化、财产关系的共有化,体现了社会意识形态的“泛家族主义”倾向。
简介《身体与社会》初版于1984年,你现在看到的是该书的第二个版本。此书的作者布莱恩.特纳把关于身体的研究从最基础的医学身体层面上升到精神身体的层面。正如作者在第二版序言里所述:“随着《身体与社会》第二版的出版,应该及时思考人文学科及社会学科中对人类身体与体现(embodiment)进行艺术再现这个问题。”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作者充分运用了其广博的知识,从梅洛.庞蒂的以身体为基础的存在现象学到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从社会学到女性主义,都为作者提供了理论源泉。全书共分十章,从医学、社会学、宗教学、伦理
《中国著名幼儿园丛书·李跃儿芭学园:“芭学园”的教育理念与实践》所蕴涵的价值和意义极其厚重:既有实践的智慧,又有理论的高度;既有审慎态度的传承,又有充满教育情怀的大胆创新;既立足于幼儿园自身,又有对学前教育的整体思考。
《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研究:人口发展战略与 十二五 规划研究报告之三》要围绕人口计生工作考核评估体系、公共财政保障机制等方面开展系统研究,深入分析人口计生工作面临的问题,就相关制度的完善和工作机制的优化提出了参考性建议。 《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研究》容为相关专家的学术研究成果,不代表研究组织单位的观点。《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研究》旨在与大家共享有关研究成果,希望有助于提高对我国人口问题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的认识,有助于探索人口均衡型社会建设,有助于广大专家学者开展相关人口问题研究,有助于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者指导实际工作。
本书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多学科、跨学科、多层次、多架构的优势,针对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收集了来自全国高校、各级研究机构的研究文稿。从综合研究、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完善老年人健康支撑体系、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强化老龄工作保障、深入推进老年医学研究等六个方面,收录了如积极老龄化的逻辑起点与我们的基本任务、构建城乡养老公共服务均等化体系的几点思考、“体医养康护”融合发展的老年健康管理模式探索与建构、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数量-质量并重型“人才红利”的开发与利用、骨质疏松分级诊疗政策解读及方案专家共识等几十篇相关论文,对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进行了多方面的深入探讨,为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献计献策,提供新思路、新对策。
本书《华罗庚治学思想精选》是中科院数学所研究院金雅芬 研究员多年研究的成果。全书以专题为线索,从治学方法,精神品格,学 界评价与领导人评价这些方面分别集中入手,翔实地展示了这位学术界巨 擘的生平。同时还配有大量珍贵的插图(含作者照片,题字,示意图等) ,并和相关的评论与史料较好地结合起来。因而在历史资料的丰富程度, 和主题的凝练程度上都在同类学人传记上都堪称上乘。为广大读者了 解上个世纪初这位身残志坚,为祖国的数学学科建制奋斗终身,才华卓著 的学术大师给出了很好的范本。
本书从出生队列视角出发,立足于健康福利、教育福利、经济福利和婚姻福利四个维度,探讨了出生队列规模变动与队列成员人口福利的关系,发现由于资源承载力和人口再生产的节律不匹配,使得出生队列规模对队列成员各个维度的人口福利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影响,集中表现为出生队列规模越大,队列成员的人口福利水平相对越低。同时从生命历程的角度出发,发现出生队列规模对于人口福利的影响沿着生命历程的推进持续传递和累积,同时呈现出影响不断弱化的特征。此外,出生队列规模对队列成员人口福利影响的主效应受到性别和城乡因素的调节,对于出生队列中不同性别和城乡身份的队列成员存在不同的影响,弱势群体可能更多地受到队列规模稀释效应的挤压而呈现人口福利水平的劣势。 本书的创新之处在于:以出生队列为分析单位、从生命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