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仅五星
  • 20-30元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0-20元20-30元30-50元50~元以上
折扣力度:
0折-2折2折-3.9折
筛选:
    • 看不见水的鱼:日常生活的人类学瞬间
    •   ( 41 条评论 )
    • 刘琪 /2025-05-01/ 上海文艺出版社
    • 鱼总是最后一个看见水吗?我们可以如何感知身处的水域?忙碌于现实生活的同时,能否又与它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本人类学的小书,在经典民族志、当代社会常景、个人田野工作及生活经历之间,不断铺设着供人往返的小径。遥远的异域未必难以理解,习以为常的认知随时面临质疑。本书自然是关于人类学的,文化、婚姻、礼物、巫术、边界、象征、饮食、狂欢、洁净、人工智能,无一不是经久不衰的人类学议题;但它褪去了学科意味,鲜见概念、理论、学术史,转而以信手拈来的故事、时机恰当的提问、朴素真诚的建议,发出人类学的邀请,提供发现与感知生活的不同视角。

    • ¥29 ¥58 折扣:5折
    • 译文经典精装系列·人论——人类文化哲学导引
    •   ( 3660 条评论 )
    • 恩斯特·卡西尔 /2017-03-01/ 上海译文出版社
    • 《人论(人类文化哲学导引)(精)》由恩斯特 卡西尔*,顾名思义,《人论》自然是研究所谓 人的问题 的。全书共十二章,分上下两篇。上篇(前五章)是回答一个总的问题:人是什么?其中**章概述了两千多年来西方思想史上关于人的问题的各种哲学理论,并在*后指出,当代尽管科学昌盛、技术发达,但人的问题不但没有真正解决,相反倒是处在深刻的危机之中。在第二章中卡西尔提出了他自己关于人的定义:人与其说是 理性的动物 ,不如说是 符号的动物 ,亦即能利用符号去创造文化的动物。第三章则着重论述了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动物只能对 信号 (signs)作出条件反射,只有人才能够把这些 信号 改造成为有意义的 符号 (symbols)。

    • ¥24 ¥48 折扣:5折
    • 植物塑造的人类史
    •   ( 3940 条评论 )
    • 史军 /2021-04-01/ 现代出版社
    • 人类身体、文化、社会的演化是完全随机的过程,还是有着必然的趋势? 答案并不在人本身,而在那些绿色植物身上。 植物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我们的食物、文字以及社会组织结构都受到植物的支配,我们的经济、贸易以及对世界的探索都受到植物的支撑,甚至连我们的厨艺、肤色和长相都是由植物决定的。 本书讲述了这个有关文明演化的宏大故事。从促使人类定居的小麦和水稻,到改变世界的花椒和土豆,再到牵动世界贸易神经的大豆,植物的力量显而易见。人类驯化了植物,植物却塑造了人类。 同时本书对一些并不起眼的事物,背后隐藏着的文明演进的密码,进行了颇具新意,甚至是颠覆性的破译和解构,富有趣味并发人深思。如在达尔文的理论,根本没有 优胜劣汰 这个词语;我们喜欢吃酥脆的食物,是人类祖先喜欢吃植物叶片和

    • ¥29.9 ¥59.8 折扣:5折
    • 要命还是要灵魂:东方苗族巫术与现代医学冲突 斯坦福 耶鲁等50多所名校阅读书目
    •   ( 5468 条评论 )
    • [美] 安妮·法迪曼 后浪 /2022-12-01/ 上海三联书店
    • 本书讲述了一个在美老挝裔家庭为女儿寻医治病的真实故事。黎亚一家是苗族难民,1980年从老挝移民到美国。黎亚大约三个月大时,突发癫痫,被母亲抱着来到默塞德医院求诊。不通苗语的急诊医生将黎亚误诊为 初期支气管肺炎 ,开了药后便请他们离开。在以后的岁月中,黎亚频繁地进出医院,在被专业医生确诊后,她的情况依然不见好转。医生发现,黎亚的父母根本没有按指示给黎亚服药。 在苗族,癫痫被认为是一种光彩的病,代表此人受到神召,所以黎亚特别受父母疼爱。黎亚的父母更相信苗族传统的治疗方式,他们认为医生开的药不仅不能治病,反而会致病。在黎亚病情越发严重时,他们已经无法信任医生能够治好黎亚。 双方言语不通,所处的文化背景也不同,西方医学要 生命 ,而苗族文化要 灵魂 ,语言和文化的隔阂导致一次次医病沟通沦为徒劳。

    • ¥30 ¥60 折扣:5折
    • 人口原理(汉译名著本)
    •   ( 3917 条评论 )
    • [英]马尔萨斯Malthus T.R.) 著; 朱泱 胡企林 朱和中 译 /1992-08-01/ 商务印书馆
    • 本书作者马尔萨斯是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他在本书中认为,人口以几何级数的增加会造成人口过剩,如果不加以控制会造成失业、贫困等灾难。这种永恒的 人口自然规律 的论调.受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深刻批判。本书对于学术界了解和研究资产阶级人口理论的由来和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21.9 ¥30 折扣:7.3折
    • 少子社会:为什么日本人不愿意生孩子?
    •   ( 2261 条评论 )
    • [日]山田昌弘丁青 译 /2021-08-01/ 上海教育出版社
    • ★ 为什么日本新生儿在30年内减少了一半? ★ 日本少子化问题权威之作,日本各大媒体多次引用! ★ 日本著名社会学家、中央大学教授山田昌弘畅销经典,日文版印行18次! 当今世界,随着许多国家的新生儿数量逐年越少,少子化问题备受关注。 日本是一个少子化问题特别突出的国家。自1975年以后,日本社会的生育率持续下降,直到跌破国际警戒线,至今都徘徊于很低的水平。过低的生育率,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使日本深受困扰。 日本的少子化问题是如何开始的,又是如何加剧的?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结婚生子这么难?日本著名社会学家山田昌弘研究了战后日本社会的变迁,在《少子社会》一书中深刻剖析了生育率下降背后的日本社会,重点展现了经济发展和文化变迁如何影响了日本年轻人的婚恋观和生育率。

    • ¥22.1 ¥49 折扣:4.5折
    • 象征的贫困1:超工业时代
    •   ( 1483 条评论 )
    • [法]贝尔纳·斯蒂格勒 著,张新木庞茂森 译 /2021-01-01/ 南京大学出版社
    • 在这部极具原创性的作品中,文化理论家、哲学家贝尔纳 斯蒂格勒重新审视了我们这个超工业时代中政治与美学的关系。斯蒂格勒认为,我们时代的特点是工业技术对象征的把持,其中美学既是经济战争的武器,又是该战争的剧场,这导致了一种 象征的贫困 ,其中制约条件取代了人生经验。 在当今的 控制社会 (借用德勒兹的表达)中,审美武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视听技术和数字技术已成为控制身体和灵魂的意识与无意识节奏,调节意识和生活节奏的手段。绝大多数人现在完全受制于市场营销的审美条件,因此与任何审美探究的体验都疏远了,审美参与的概念已经基本崩溃。 斯蒂格勒因而呼吁艺术界发展对自身作用的政治理解。在这本书中,他特别关注电影,它在时间之战中占据了独特的地位。电影既是工业技术,又是艺术,可以在自己的地盘上对抗美学

    • ¥29.25 ¥45 折扣:6.5折
    • 大师与门徒
    •   ( 199 条评论 )
    • [美]乔治·斯坦纳 后浪 /2024-06-01/ 九州出版社
    • 本书基于作者在哈佛大学所做的查尔斯 艾略特 诺顿系列讲座,作者回溯历史上的教学事迹,阐述师生间的冲突与遭遇,对各种教育形式中的情结、权力、信任与激情进行了精辟的阐释与分析。书中列举了众多典范人物,如苏格拉底与柏拉图、耶稣与其门徒、维吉尔与但丁、胡塞尔与海德格尔及阿伦特等。斯坦纳宏阔的视野与深入浅出的论述反复围绕着三个主题展开:老师剥削学生信赖感与独立性的权力;老师为学生颠覆与背叛的威胁;师生之间的相互信赖与关爱,指导与学习。

    • ¥27.5 ¥55 折扣:5折
    • 摩洛哥田野作业反思(汉译人类学名著丛书)
    •   ( 2543 条评论 )
    • [美]保罗·拉比诺 著,高丙中 康敏 译 /2008-01-01/ 商务印书馆
    • 田野作业是人类学知识生产的主要的和独特的方法。在本书中,保罗 拉比诺将自己在摩洛哥的田野作业经历本身作为民族志叙述的对象,从而使人类学乃至一般的社会科学的知识生产过程成为反思对象。作者坦诚地展示了人类学家在田野的活动细节,关注人类学家与当地人认知方式的异同,说明田野作业过程如何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类学家收集到的资料,引起了学界内外关于学术伦理和方法论的激烈讨论。

    • ¥25.6 ¥35 折扣:7.3折
    • 过渡礼仪(汉译名著本14)
    •   ( 1914 条评论 )
    • 范热内普 /2012-12-01/ 商务印书馆
    • 《过渡礼仪》是早期民俗学家范热内普的代表作,他在本书中所概述的过渡礼仪是涉及一种地位变化的社会机制,作者通过对此类礼仪三阶级之象征意义的分析,已使这一礼仪模式成为研究仪式行为的一个经典概念。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 ¥27.7 ¥38 折扣:7.3折
    • 冲突:从“未开社会”到现代社会的人类学研究
    •   ( 33 条评论 )
    • 栗本英世 /2024-12-01/ 九州出版社
    • 日本社会人类学教授栗本英世以文化人类学的研究理论和方法,对非洲不同原住民进行田野调查,主要围绕早期非洲被欧洲国家殖民后发生的一系列冲突事件,深描其中的动机、原因和过程,分析 未开社会 与现代社会产生冲突的类型与性质,论证了战争与和平是不同空间社会中被创造出来的一种人类行为。

    • ¥24 ¥48 折扣:5折
    • 艺术人类学
    •   ( 372 条评论 )
    • 易中天 /2020-07-01/ 中国言实出版社
    • 《艺术人类学》是易中天关于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并运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和材料来研究艺术本质的著作。该书分两部分,即上编 发生机制 和下编 原始形态 ,上编又分走出自然界、人的确证、图腾原则、原始冲动、实践思维、理性精神、神话模式等八章,下编分工艺、建筑、雕塑、人体装饰、舞蹈、戏剧、绘画、音乐、诗歌等九章。 该书的研究对象,并非一切艺术现象而仅限于原始艺术(史前的和现代原始部落的),因此涉及的艺术原理,也仅限于与之有关的部分,与一般艺术原理著作有所相同,而对于与原始艺术有关的文化人类学原理,则颇为关注。同时本书也是一部美学和文艺学著作。

    • ¥27.9 ¥62 折扣:4.5折
    • 六上瑶山
    •   ( 647 条评论 )
    • 费孝通 /2015-04-30/ 群言出版社
    • 《六上瑶山》收录了费孝通、王同惠 1935 年大瑶山调查时写作的《桂行通讯》、《花篮瑶社会组织》,以及后来费孝通 四上大瑶山 等其他相关文章,及其附录的三篇纪念文章。 本书尤其详细描述了 1935 年他携同爱妻到大瑶山进行实地调研的艰辛与悲壮,对社会学、民族学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文献价值。

    • ¥24.7 ¥39.8 折扣:6.2折
    • 生成式AI的革命:人类应如何直面“新知识”
    •   ( 86 条评论 )
    • 西田宗千佳 /2024-09-01/ 东方出版中心
    • 生成式人工智能(AI)来袭,无人能够置身事外 ChatGPT无所不知,Midjourney绘图惊艳众人,Sora视频创作无缝衔接 生成式AI将带来怎样的变革?你准备好迎接充满可能性的未来了吗? 在《生成式AI 的革命》中,你将看到: 生成式AI到底是什么? 通俗易懂的语言,让你从零基础快速了解生成式AI的工作原理。 生成式AI是会带来就业危机? 哪些工作会因人工智能而消失,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充满变化的时代? 生成式AI的能力有多强? 实例展示它如何简化创作,让你理性认识生成式AI的潜力和局限。 如何与生成式AI共存? 探讨生成式AI带来的伦理和法律挑战,引导你思考人与机器的新关系。 这是一本面向所有人的 生成式 AI 通识读物 。本书让你不再局限于 怎么用AI ,而是带你思考如何在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时代下生存和成长。无论你是否拥

    • ¥29.9 ¥59.8 折扣:5折
    • 销声匿迹 : 数字化工作的真正未来
    •   ( 2844 条评论 )
    • 玛丽·L.格雷 西达尔特·苏里 著; 左安浦 译 /2020-10-01/ 上海人民出版社
    • 系统出现的一个小故障导致琼的MTurk账户突然被冻结 这是按需工人*可怕的噩梦。 没有一封电子邮件通知我软件出了问题;我只知道自己不能再登陆了, 她说, 我给客服打电话,他们告诉我必须等网站修复这个问题。账户冻结让我损失了近200美元。我失去了高薪工作,原因是平台自己出了问题,而不是我的工作质量有问题。 当事情出错的时候,琼这样的幽灵劳工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更别提追索补偿了。 我等了40个小时,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继续工作,能不能维持收入,也完全不知道原因。 人类学家玛丽和计算机科学家西达尔特联手,揭露了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背后隐藏的人类劳动力。这支看不见的线上就业大军正不断扩张,它既不存在于现有的法律中,也未得到固有文化的承认,而算法无意识的残酷又带来了诸多未知。

    • ¥24.9 ¥49.8 折扣:5折
    • 三联精选·生命的间奏:长寿的智慧
    •   ( 570 条评论 )
    • [法]帕斯卡尔·布吕克内 /2022-05-17/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自1900年起,人类寿命已增加了30年。30年几乎是17世纪人类的正常寿命长度。如此非凡的进步改变了一切:职业生涯、爱情、家庭生活、与世界的关系、与疾病的关系,甚至是人类自身命运的含义。 从50多岁起,人类开始踏入位于成熟与衰老间的间奏期。从此时起,我们开始懂得何为需要捍卫的珍贵之物,何为无理智的觊觎,何为理应期待的美好。该怎样面对这样的年龄,这份来自命运的暧昧礼物?长寿的挑战不就是裁判厌倦与狂热、新生的恩赐与遁世的不幸吗? 本书将探讨如何过好生命中的这一重要阶段,获得长寿的智慧。

    • ¥28.5 ¥39 折扣:7.3折
    • 当代人类学十二讲
    •   ( 123 条评论 )
    • 潘天舒 /2023-04-01/ 上海教育出版社
    • 《当代人类学十二讲》汇集世界著名人类学家和精神病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凯博文,世界著名人类学家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孔迈隆,复旦人类学教授潘天舒,复旦人类学副教授张聪等著名学者的研究成果。其视野非常广阔,涉及了当代人类学诸多重要的议题,儿童养育、老龄照护、老龄社会、丧葬、人口流动、体育竞技等。面对纷繁复杂、快速变化的中国乃至世界,本书讨论的这些议题有助于我们理解和进入这种复杂性、流动性。对于普通读者而言,本书是进入人类学广阔世界中领略其中风景的很好读本,对于研究者而言,则展现了人类学可以达到的广度和深度,作为自身研究的领路人和同行者。

    • ¥29.8 ¥48 折扣:6.2折
    • 人类愚蠢基本定律
    •   ( 70 条评论 )
    • 【意】卡洛·奇波拉 /2021-09-01/ 东方
    • 本书由意大利 经济史学家卡洛·奇波拉撰写的两篇幽默短文组成。 《人类愚蠢基本定律》以轻松的笔触,严肃地探讨了人类社会中有关愚蠢之人的5条基本定律。奇波拉指出:人类生存的 威胁,是愚蠢。愚蠢之人始终如一地给别人添乱,自己也得不到任何好处,其结果只会拉低整个社会的发展水平。因此,一个社会要想不被蠢材拖垮,唯有依靠其他成员的加倍努力。 《胡椒、葡萄酒(和羊毛):中世纪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动态因素》对欧洲中世纪社会前进的动力进行了另类解读,描绘出一幅不一样的历史前进画面:罗马帝国亡于铅中毒,古代北欧人南下劫掠是因为害怕面对悍妻,隐士彼得鼓吹 是为了获得东方的胡椒,给饮食加点味道……历史有许多的可能性,小小的一粒胡椒,也可能引发波涛汹涌的历史洪流。 全书短小精悍,诙谐幽默,论证严密又通俗易

    • ¥22.2 ¥49.8 折扣:4.5折
    • 译林译见·低生育陷阱:日本少子化对策的失败
    •   ( 467 条评论 )
    • 山田昌弘 著,钱爱琴 译 /2023-08-01/ 译林出版社
    • 自1990年公布的日本人口普查统计数据显示日本的出生率跌到了历史最低值以来,已经过去了三十多年,直到现在日本的出生率也依然持续低迷。作为理所当然的结果,进入21世纪以后,日本的人口开始不断减少。一边是欧美人惊讶于日本竟然对少子化现象毫无对策;另一边,东亚诸国则纷纷担忧自己会不会步日本的后尘,并把日本当作一种反面教材看待。 日本著名社会学家山田昌弘专门研究了日本少子化现象的前世今生,并试图找到问题的根源和破局的方法。根据他的调查,日本少子化对策的失败主要源于日本政府错误地将欧美的习俗和价值观作为了参考,未能注意到当下年轻人的心声以及他们所面对的现实,且在政策牵涉金钱时总是行动迟缓。 日本的少子化对策虽然失败了,但它遭遇的困难和陷阱仍值得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诸国借鉴反思,尤其是在东亚

    • ¥24 ¥48 折扣:5折
    • 发展人类学十二讲(本书在由宏观理论述评、实践案例分析和反思质疑批评构成的大致框架内,分为"人类学与发展研究"、"人类学与
    •   ( 477 条评论 )
    • 潘天舒 /2019-12-31/ 上海教育出版社
    • 发展人类学是应用人类学中的一个分支,是一门融理论批评和应用实践为一炉的学问,本书所论述的发展人类学体现了国际学界中从事发展研究的两种相关却不尽相同的思路、模式和风格。本书在由宏观理论述评、实践案例分析和反思质疑批评构成的大致框架内,分为 人类学与发展研究 人类学与发展实践 和 世界体系中的发展人类学 三大板块。*部分以理论为主,介绍发展人类学的学理与应用价值,以及人类学与社会发展、文化发展的关系;第二部分是实践,从田野调查与研究中看发展人类学的治学方法,并呈现 男性偏见 看妇女从业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的案例和农业 绿色革命 的案例;第三部分阐释世界体系里发展人类学的发展与反思,对 可持续发展 设问的争辩,同时践行费孝通 为人民服务的人类学 的崇高理念这一主题,着重探讨发展人类学对于当今中国建

    • ¥29.8 ¥48 折扣:6.2折
    • 一个人的老后
    •   ( 110 条评论 )
    • 上野千鹤子张静乔 译 /2023-06-01/ 长江文艺
    • 一部分女性选择“一个人生活”,还有一部分女性经历孩子离开家、丈夫先走一步,被动地“一个人生活”,无论是哪种情况, 都是孤身一人。 如何应对“一个人”的老后生活,是所有熟龄女性都要面对的人生大事。本书为即将或已经展开一个人生活的女性读者,送上妥帖指南。 在哪里生活、怎样生活;和什么人交往、怎样交往;养老金够不够用; 卧床不起谁来照顾……本书围绕这些实用生活课题,从社会学统计数据、养老产业现状出发,结合众多女性前辈的成功“单身经验”,给读者带来 的生活指导。

    • ¥22.2 ¥49.8 折扣:4.5折
    • 北极的疯狂--人类学的一个幻想
    •   ( 206 条评论 )
    • [法]皮埃尔·德里亚奇 著;高松 译;刘琪 校 /2023-05-01/ 上海人民出版社
    • 本书是逆转人类学的代表著作。故事的主人公是法国传教士、人类学家、语言学家埃米尔 佩蒂托(1838 1916)。他属于西方早一批人类学家,在加拿大的北极圈附近生活了近二十年,发表过大量关于原住民语言和习俗的研究作品。然而,在研究原住民的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他们的语言和萨满仪式的影响下,他患上受迫害躁狂症,并终导致精神分裂。 本书作者深入研究了佩蒂托留下的数千页信件和回忆录,重构出这位传教士和早期人类学家的悲惨故事。他将我们带入一个扣人心弦的旅程,了解在教会政策压制和19世纪社会科学兴起的背景下,一个迷恋原住民的思想的不合逻辑,并通过夹叙夹议的方式,展现了早期人类学知识的拓展伴随着疯狂。

    • ¥21 ¥42 折扣:5折
    • 罗马精神(第二版)
    •   ( 941 条评论 )
    • [美]依迪丝·汉密尔顿Edith Hamilton) 著、王昆 译 /2019-01-01/ 华夏出版社
    • 《罗马精神》展示的是罗马的作家们标识出的罗马轮廓。所有的罗马作家们都首先是罗马人,其次才是作为个人的艺术家。当然,他们彼此不同,譬如西塞罗和塔西佗,或者贺拉斯和尤维纳利斯,都不相同,但他们的不同,与他们根本上的相似之处比起来,就微不足道了。在我们看到的拉丁文学从始至终的四个世纪里,每个作家都表现着罗马精神的大义。本书着重展示了普劳图斯、泰伦斯、西塞罗、贺拉斯等人笔下的罗马。其中西塞罗的篇幅*长。在《罗马精神》中,汉密尔顿想展现的是,在罗马伟大作家自己眼中罗马人是什么样子。

    • ¥27 ¥49 折扣:5.5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