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以功能主义理论为基础,不局限于探讨生育问题本身,凡属因种族繁衍的需要而引伸或派生的一切足以满足这种基本需要、维护此项重要功能的事物、制度,都在本书的关注之列,如配偶的选择、婚姻关系、家庭组织、双系抚育、父母的权力、世代的隔膜、社会继替、亲属的扩展等等。作者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的一些理论观点,对我们今天如何处理家庭婚姻问题、子女教育问题等仍有重要价值。本书版本采用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本书为人口学基础性读物,阐述了人口学的基本理论、基本范畴、基本方法和基本知识。包括人口学的产生、人口学的研究对象、两种生产原理、人口再生产、人口质量人口结构、人口分布与迁移等人口学研究的各个领域。本书的特点是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相统一。力求做到内容全面、叙述准确、论证清晰、文字简练。可以作为高等院校医学类和经管类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作为计划生育管理干部及技术人员的培训教材或自学教材。
本书是“人口与劳动绿皮书”的第20本,指出:“十四五”时期我国劳动力供给侧与需求侧均出现重大变化,人口老龄化加速,劳动年龄人口持续减少,就业总人口出现下降。本研究针对“十四五”时期我国就业形势变化提出十个方面的预判:一是就业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持续并存,就业结构性矛盾将成为主要矛盾。二是劳动力市场供需保持基本平衡,劳动力供给相对短缺持续存在。三是人口素质水平全面提升,劳动力市场和就业结构升级的基础条件增强。四是劳动生产率出现行业分化,配置效率来源从部门之间转向产业内部升级。五是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全面影响劳动力市场,岗位结构和技能需求发生深刻变化。六是非标准就业成为就业“新常态”,用工方式和劳资关系出现重大变革。七是就业“服务化”倾向继续加深,就业创造与生产率提升出现两难矛盾。八
世界卫生组织曾预测,不孕不育症将被列入21世纪人类三大疾病之一,仅次于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受生存环境、社会环境和心理压力等因素影响,越来越多的现代人面临生育的困境:不孕不育夫妇增多,父母想要生出 健康 的孩子, 伴侣也想生育自己的孩子,女性担心卵子老化而选择冷冻卵子……“想要孩子”的愿望原本出自人之天性,关系着人类的繁衍,在生子这件事上受挫的夫妇把希望寄托于生殖技术,那么生殖技术真的能实现他们的心愿,为他们带来幸福吗?还是说,这种技术将挑动人类非自然的欲望,导致新的苦恼和道德困境的开始?在本书中,日本哲学教授小林亚津子从生命伦理学的观点出发,就生殖技术对我们人生观、家族观和亲子关系带来的影响进行深刻而有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