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有关中国计划生育制度的理论、起源与发展的历史著作。 作者分专题探讨了中国计划生育60年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基本理论、重大事件和主要阶段的历史问题,不仅界定了节制生育与计划生育等一些重要范畴的科学含义,还揭示了几十年来因为制度不透明而笼罩在这一问题上的一系列谜团。譬如,人们一直说“一胎化”是邓小平和陈云提出来的,作者则证明它是以陈慕华为首的计划生育部门在1979年实际推行;1980年党中央致党团员的《公开信》是刚刚担任总书记的胡耀邦的一个临时性安排,是由“一胎化”走向现行的生育政策的一个过渡、拐点和转向路标;1981年中共中央发布的以“女儿户”为核心的现行计划生育政策是对“一胎化”政策的妥协和纠正等等
滇藏茶马古道,作为唐宋以来即形成的民间贸易通道,是联系汉、藏、傣、拉祜、哈尼、纳西、白、彝、傈僳等民族的纽带,它见证和反映了因古道而起、而兴或衰的西南边疆民族间的历史交往和联系,并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凝聚和形成了丰富而珍贵的文化遗存,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和家喻户晓的文化符号。然而,古道这项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具有独特文化意义的线形遗产却正遭受着自然和人为的种种破坏,导致古道四分五裂、残缺不全,无法展示和表述英文化的多样性,亟待加以整体保护。同时,以遗产区域化保护为核心的世界遗产保护新思想“文化遗产廊道”为茶马古道摆脱重重保护危机提供了思路和方法,构建滇藏茶马古道文化遗产廊道成为我国滇藏等西南省区不容忽视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战略性文化工程。因此,《滇藏茶马古道:文化
这是一本历史兼小说类的读物。以北京法源寺为故事背景,讲述一段风云际会的晚清历史。描述了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前后,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大刀王五等一批仁人志士为振兴中国所做出的努力,塑造了生动又有深度的、高尚且具牺牲精神的人格形象。
国家安全是一个体系,人口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维护人口安全是始终值得高度重视的大事。尽管人口安全的概念提出甚晚.但一经提出就引起强烈的反响,这也足以证明人口安全观是一种全新的人口视角,标志着人类对人口问题认识的升华。 正因为人口安全观提出的时间不长,学术界在人口安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上存在不同看法也在所难免。从人口安全提出的逻辑起点和关注重点出发,本书认为人口安全是一种程度严重到威胁损害人的自身生存发展或国家生存发展的重大人口问题。即是说.人口安全问题是人口问题,但却是非常突出的人口问题;人口安全既是“人口的安全”(主体),又是“安全的人口”(客体);人口安全问题既具有多样性,又具有动态性。
全球资本主义的出现和与之相伴的国际劳动力分工的变化,已经改变了美国以及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工业化国家大都市地区的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图景,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的城市生态学理论,作为一个全球性的解释性范式,已经无法充分解释大都市现象与城市生活的复杂性。《新城市社会学》对城市社会学和城市研究来说正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它是*本提出社会空间模型、并将此模型应用于城市社会学研究的读本。马克?戈特迪纳和雷?哈奇森建构改进了城市社会学方法的特定概念和论点,发展了一个更好适应当代城市社会的新的理论模型。围绕一个崭新的整合范式社会空间观点,将社会生态图式与政治经济图式加以整合,并且打破了传统的城市中心城区/郊区二分法,对大都市区域持续变化的本质进行独特的聚焦,一方面强调空间对社会生活、房地产对经济和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