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华尔街日报》特稿内部培训实战教材。无论 你想成为卓尔不群的 媒体 记者,写出 有 新闻价值 又不失 故事性 的 一流作品 。还是 你想在文字工作中超凡脱俗, 让 自己 的 写作 起伏跳跃 又 不落俗套, 再或者你想通过讲好故事实现有效地激励、说服与影响, 你 都 应该阅读这本书。 所有被称为伟大的故事,都来自伟大的创意,几乎所有伟大的故事创意中,都有一种人性的展示。
本书属于 中华译学馆 出版史系列 。施普林格出版社是世界上最有影响的科技出版社之一。本书用生动文字和大量图片结合的方式讲述了施普林格出版社从诞生、发展到在逆境中绝处逢生的历程,完整地展示了施普林格从一个家族出版社成长为全球领先的知名科学出版社的发展历程,同时也展示了一百多年来德国医学、机械、工程、电气等科学发展的时代背景,其中交织着施普林格在一战、二战中不畏艰难险阻组织科学知识生产与知识传播的精彩故事。哈格尔、西门子、波尔、阿尔茨海默、弗洛伊德、爱因斯坦 各个领域的科学巨匠的著作,都在施普林格的出版下,影响了世界。施普林格掌门人在二战中与德国纳粹 斗智斗勇 ,施普林格出版的大量科学图书在战争中又被美国人公开盗版,大量鲜为人知的出版历史第一次被介绍给中国读者。书中还展现了德国出版社
以《中国国家地理》创刊近70年、改名20年成长发展的经历,以中国媒体界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和进步为背景,解读分析如何做大做强科学传媒,融合创新,增强影响力,服务公众。通过回顾《中国国家地理》这些年来的发展,一方面帮助团队归纳总结品牌、企业的宗旨、理念,提高对自身的认识,另一方面以《中国国家地理》为案例,分析20年来中国科学传媒的成长,以及面对新媒体冲击的应对。本书满足社会公众和企业研究者对《中国国家地理》品牌的兴趣和了解需求,为中国科学传媒的整体发展和提升提供借鉴和参考,服务于国家加强文化建设的大形势。
本书为2012年出版的《出版的品质》之增订版。《出版的品质》出版后曾在业内引发诸多关注,更成为国内一些高校新闻传播、编辑出版专业学生的教学参考用书。此次增订在原书基础上做了扩充,一共选取中外出版史上赫赫有名的出版大家三十位,包括中国的张元济、陆费逵、邹韬奋,德国的雷克拉姆,日本的岩波茂雄,美国的珀金斯等。通过当今中国出版人的独特视角,以精简的篇幅,生动地向出版业从业者和广大读者展现各位出版家辉煌的出版功绩、优秀的出版品质和充满趣味的不凡人生。
上海图书馆编著的《近代中文报申报》是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为纪念《申报》创刊140周年、史量才接办《申报》100周年而编撰的著作。《申报》创办于1872年,但正式见之于专著介绍与评论的文字始于1917年姚公鹤所著《上海闲话》中的《上海报纸小史》中。之后随着《申报》影响的不断扩大,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一系列著作中有关《申报》的论述日趋多见。当1949年5月《申报》停刊后,学术界对于《申报》的研究只见于少数几部新闻报刊史著作,专题论文的数量屈指可数。
中国新图书出版业可分为两个时期:1840-1949年,1949年至今。本书内容只涉及前一时期,旨在讨论中国新图书出版业的形成其文化贡献。 中国新图书出版业是本国悠久的传统出版业的基础上,受到西方新式出版技术、制度的剌激与影响,逐步形成、成长起来的,并对社会文化建设作了很大的贡献,如西书译述,古籍出版,教科书、丛书和工具书的出版等。
《江苏出版史》共五卷,本书是先秦至宋元卷。 江苏古代的出版在出版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产生过非常重大的影响。永嘉南渡以后,东晋及南朝官方组织进行了持久的出版活动,形成了《晋元帝四部书目》等多种大型目录学成果,正式确立并发展了中国古代四部书目分类体系。齐梁年间文风大炽,《宋书》《华林遍略》《文选》《出三藏记集》等重要著作先后问世。隋唐时期,苏州一带形成唐诗选集的刊刻热潮,扬州地区产生了文选学,为区域文化活动增添一抹亮色。宋元时期,刻坊书肆遍布江南,图书出版盛况空前。 本书按时代分述先秦至宋元时期江苏地区的出版情况,既考察各时期社会制度、文化环境和物质技术的总体发展状况,也对江苏出版的区域特点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总结。全书综合运用各类史料文献,体例精当,论述严谨,内容丰富,是一部全面系
范军主编的《2015-2016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精)》是一本全面深入研究我国出版产业发展的专题报告。报告对当前出版产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系统梳理和较为深入的分析,并对未来出版产业发展趋势作出预测,同时也提出了促进出版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作为研究出版产业发展的专题性*作对我过出版业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该书为2005年美国杂志界*奖项 美国国家杂志奖 获奖文章的精选辑。收录了获得该年度*特稿、*新闻报道、*专栏与评论、*批评与评论、*人物特写、*散文、*公共利益及*小说等大奖的十余篇杰出杂志文章,以杂志特有方式聚焦了以杂志特有方式聚焦了哥伦比亚号失事、亚洲物种冲突、美军伊拉克战俘营、美国苏丹政策祸水、美国监狱制度的腐朽、资本主义政党政治的混乱、美国科技与人文道德的交锋以及美国歌星代表的音乐风格等美国问题或美国人关注的问题。细节翔实而精当,叙述清晰而宏大,洞察深刻而透彻,极富纪实与思辨的理性探索,既是一本了解美国的 干货 版年鉴,亦是新闻工作者、文学爱好者的特稿盛宴、写作范本。
按照十三五的规划,建成文化保护传承体系、文化公共服务体系、文化产业发展体系等 六大 体系。《中国数字出版产业政策研究》对中国出版体制改革的客观观察,其中不乏尖锐的批评,体现出《中国数字出版产业政策研究》朝气和活力。
《中国辞书发展状况报告(附光盘1978-2008)》利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以我国汉语类、外语类、电子类、在线类和少数民族语言类辞书为考察对象,首次全面采集并系统分析了改革开放后30年间各类辞书编纂出版的真实数据,较为详尽地描述了这一重要历史时期我国辞书编纂与出版的总体状况,《中国辞书发展状况报告(附光盘1978-2008)》不仅可为我国出版主管部门和辞书出版机构提供相关出版规划和决策依据,同时还可为从事辞书研究的学者提供相应参考。
清代是中国古代出版业发展的鼎盛时期。清代江苏特殊的区位优势、经济条件、政治影响和文化积淀,确立了当时江苏全国文化中心和出版中心的地位。 清代江苏出版业走在全国前列,体现在官刻、私刻、坊刻三个系统并驾齐驱,各有特色。官刻方面,产生了《全唐诗》《全唐文》等官修善本;私刻方面,出现了毛氏汲古阁、席氏扫叶山房等影响深远的私人出版机构;坊刻方面,南京、苏州、扬州等地书坊云集,盛行不衰。清代江苏刻书总量庞大、种类丰富、制作精良,将传统出版技术推向新的层次并采用新的出版技术,开始向现代出版业转型。 本书对清代江苏出版史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分官府刻书、书院刻书、佛寺道观刻书、私家藏书与刻书、书坊刻书、各类出版物、出版技术、图书经营管理等不同专题,广采官书、方志、碑刻、笔记、年谱、书
本年度报告,由于是主要针对书业的份年度报告,所以主题框架也主要围绕图书出版业分为六编,编为“年度产业环境变局”,第二编为“年度产业专题报告”,第三编为“年度产业细分盘点”,第四编为“年度数据调查分析”,第五编为“年度产业观察精粹”,第六编为“年度海外与华文书业”,每一编视专题涵盖性又分若干分论题,使报告的层次性、立体性更为充实、丰厚。由于篇幅所限,原拟编入的“年度出版分销人物”终未收入,待来年再酌情考虑。为便于细查原文和考量背景,每篇文后均加注了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