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2折-3.9折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0-20元20-30元30-50元50~元以上
折扣力度:
0折-2折2折-3.9折
筛选:
    • 数字媒介社会
    •   ( 0 条评论 )
    • /2009-01-01/ 武汉大学出版社
    • 本书站在20世纪与21世纪的交界处,回顾过去、面向未来,为我们描绘出一个具有相当时间跨度的时空演进过程。与20世纪尼葛洛庞帝一时的《数字化生存》不同,水越伸先生的《数字媒介社会》为我们展示的是一个“四维”空间,作者将媒介技术的应用置于历史的曲线上,并为其勾勒出一个宏大的社会背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作者从五个方面描绘并阐释了数字技术条件下的媒介社会发展。 新媒介之于人们,在其最初的发展阶段是作为玩具而存在。无论是19世纪的无线电少年或是20世纪的网络黑客,均是将新媒介技术视作游戏之物,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动手摆弄那些外表简陋的机械装置。在这些游戏性的新媒介实践中,媒介逐渐实现了自己的社会化与产业化发展。

    • ¥73.11 ¥276.64 折扣:2.6折
    • 网络舆论引导与和谐论坛建设 王天意 著 人民出版社,【正版现货】
    •   ( 0 条评论 )
    • 王天意 著 /2008-08-01/ 人民出版社
    • 《网络舆论引导与和谐论坛建设》是以“网络牢骚”为切入点。导入构建“和谐中文网络论坛”这一核心命题的。为了切实做好研究,作者选择了强国论坛、天涯社区、凯迪网络、中国改革论坛、乌有之乡、毛泽东旗帜网、天涯论剑(人民网海南视窗的论坛,现更名“海之南社区”)、上饶之窗(市级)、鹤舞论坛(县级)等一些网络论坛作为长期的观察点,同时也兼顾了其他一些知名网络论坛。从选点来看,作者既关注具有全国性影响的大论坛,也关注具有地方性影响的小论坛;既关注政府和传统媒体的网络论坛。也关注一些商业化运作的民间论坛;既关注整体观点较为激进的论坛,也关注整体观点较为保守的论坛。为了更好地实现与网民的互动,作者还先后以“田野”为网名在上饶之窗担任过“献策建言”的栏目版主(现为该论坛的荣誉版主),又以“天意”

    • ¥10.7 ¥35.49 折扣:3折
    • 网络素养:数字公民、集体智慧和联网的力量【正版书籍,满额减】
    •   ( 2 条评论 )
    • (美)莱茵戈德 /2013-08-01/ 电子工业出版社
    • 让我们变得更笨, 有人说出卖了我们的隐私,有人说将我们的注意力碎片化……在你担忧这些社会化媒体让我们变得“ 浅薄”的时候, 有没有问过自己, 是否真正地掌握了社会化媒体的使用方式? 本书将介绍五种正在改变我们这个世界的素养:注意力、 对垃圾信息的识别能力、参与力、协作力和联网智慧。当足够多的人学会并且能够熟练使用这些技术,成为真正的数字公民后, 健康的新经济、政治、社会以及文化将会由此出现。而假如这样的素养不能够在我们的社会中得到传播, 那么我们将会自我淹没在虚假信息、广告、垃圾信息、噪音和瞎扯当中。《网络素养》就是为解决这些问题而写的书。“ 虚拟社区”概念的提出者, 霍华德· 莱茵戈德根据他年的 互联网经验, 讲述了数字公民应如何聪明地、人性地、用心地使用社会化媒体。

    • ¥168.7 ¥523.1 折扣:3.2折
    • 中国人的性格历程【达额立减】
    •   ( 0 条评论 )
    • 张宏杰著 /2008-02-01/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中国人的性格历程》从世界视野和历史视角两个维度出发,横向比较了中国人与韩国人、日本人、美国人以及犹太人的民族性格,纵向分析汉文化与满族文化、蒙古族文化的文化差异,探讨了满族等民族是如何在汉化过程中失去“狼性”的,剖析了中国人民族性格的“羊性”的起源。 中国人的“劣根性”曾经被认为是中国一切问题的罪魁祸首。从严复、鲁迅到柏杨、龙应台,中国人已经写下了无数批判国民性的文字。但是,百余年来,中国人的国民性似乎并无太多改观。 通过世界视野中对中国国民性的观察和历史视角下对中国国民性演变过程的剖析,作者认为国民性是可变的。是落后的制度造成了中国人的“劣根性”。中国人身上并没有“过滤性病菌”,要改造国民性,必须从制度方面去努力。

    • ¥51 ¥130 折扣:3.9折
    • 运营数字媒体 周荣庭 著 科学出版社【正版可开发票】
    •   ( 0 条评论 )
    • 周荣庭 著 /2012-03-01/ 科学出版社
    • 本书融合了作者十多年的教学科研的探索体会和创新实践的经验教训,是专门对数学媒体运营进行深度分析和案例剖析的论著。内容包括数字媒体的基本概念、经济特性、产品策划与制作、商务模式和定价、营销与管理、移动运营、产业创新及伦理与法规等方面,既有理论的前瞻性,也有案例的新颖性,是本系统、全面探讨数字媒体运营的专著。 本书适合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编辑出版学、传播学、网络与新媒体等新闻传播类专业,以及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等管理类专业的教学实践,也适合社会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 ¥66 ¥195.37 折扣:3.4折
    • 新媒体的逻辑:内容生产与商业变现 高阳
    •   ( 0 条评论 )
    • 高阳 /2020-10-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本研究从内容生产与商业变现这两个核心环节及其互动机制的视角探讨新媒体社会经济价值的创造和实现过程。围绕内容生产者、生产方式、生产过程、注意力资源的获取与转售等要素系统梳理了新媒体是如何构建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组织分工与价值生产体系,又是如何塑造不同于传统媒体产业链的价值交换与依存生态。结合来自腾讯、字节跳动、谷歌等新媒体公司的充足案例,深入分析了大数据、人工智能、推荐引擎等内容生产新形态在新媒体价值创造流程中的应用模式和信息流、内容付费、精准广告等商业变现新业态在新媒体价值实现中的机理。通过将将新媒体置于“大社会”的生态视野中,描绘了基于数字技术赋能和互联网连接的新媒体将传统封闭的传媒产业转变为“大传播”这一社会新景观的路径和过程,以新颖的范式对“新媒体到底新在哪里”这一核心命

    • ¥34.8 ¥153.25 折扣:2.3折
    • 数字化崇拜:迷思、权力与赛博空间 (加)莫斯可 著,黄典林 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正版可开发票】
    •   ( 1 条评论 )
    • (加)莫斯可 著,黄典林 译 /2010-01-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与此前的许多技术发展一样,以互联网为标志的数字化时代同样为人们提供了社会根本性变革的许诺:通过电脑,我们可以时空和政治。在本书中,文森特·莫斯可透过技术发展和经济泡沫的迷雾,试图探明围绕数字化新技术出现了哪些迷思,以及为何人们对这些迷思坚信不疑。他认为互联网时代投资者如此狂热的动因并不是他们对经济规则的无知,而是对赛博空间开启了一个新世界这样的迷思的坚定信念。 莫斯可指出,迷思并不是一些可以被纠正的错误观念,而是一些可以将我们从日常的平庸带入卓越的可能性的叙事。他指出,如果我们能够将我们对赛博空间的认识置于我们对文化——特别是居于中心位置的后冷战时代关于历史、地理和政治终结的迷思——的认识之中,这将会增进我们对数字化世界的理解;我们有必要通过“双眼”,即同时从文化的和物质

    • ¥165 ¥695.37 折扣:2.4折
    • 网络传播与社会文化 欧阳友权 主编
    •   ( 0 条评论 )
    • 欧阳友权 主编 /2005-05-01/ 高等教育出版社
    • 互联网的触角延伸和网络传播对社会生活的全方位覆盖,日渐改变着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孕育出数字化时代新的文化形态,对当今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正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本书从网络传播与社会文化的关系上,阐释第四媒体对我国社会政治、经济、信息、伦理、教育、艺术和传统文化等的影响,描述了网络文化的存在形态和发展走向,是我们认识网络社会文化变迁的一面窗口。 全书以文化全景的视角,融知识新颖性、学术创新性与理论系统性于一体,适合作高校开设的跨专业通识课程和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教材,也可满足广大普通读者了解和掌握网络传播与社会文化知识的需要。

    • ¥27.9 ¥72.25 折扣:3.9折
    • 网络素养:数字公民、集体智慧和联网的力量 (美)莱茵戈德 电子工业出版社【正版可开发票】
    •   ( 0 条评论 )
    • (美)莱茵戈德 /2013-08-01/ 电子工业出版社
    • 让我们变得更笨, 有人说出卖了我们的隐私,有人说将我们的注意力碎片化……在你担忧这些社会化媒体让我们变得“ 浅薄”的时候, 有没有问过自己, 是否真正地掌握了社会化媒体的使用方式? 本书将介绍五种正在改变我们这个世界的素养:注意力、 对垃圾信息的识别能力、参与力、协作力和联网智慧。当足够多的人学会并且能够熟练使用这些技术,成为真正的数字公民后, 健康的新经济、政治、社会以及文化将会由此出现。而假如这样的素养不能够在我们的社会中得到传播, 那么我们将会自我淹没在虚假信息、广告、垃圾信息、噪音和瞎扯当中。《网络素养》就是为解决这些问题而写的书。“ 虚拟社区”概念的提出者, 霍华德· 莱茵戈德根据他年的 互联网经验, 讲述了数字公民应如何聪明地、人性地、用心地使用社会化媒体。

    • ¥52 ¥151.37 折扣:3.4折
    • 中国网络媒介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研究 王爱玲 著 人民出版社【正版可开发票】
    •   ( 1 条评论 )
    • 王爱玲 著 /2014-08-01/ 人民出版社
    • 本书以网络媒介的技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实现逻辑作为研究的立足点,分析出了网络媒介的意识形态新特质。作者认为,网络媒介作为一种新的媒介技术应用形式,其peer to peer 的技术思想架构赋予网络媒介平等、自由、开放和共享的技术价值理念,但其社会应用依然摆脱不了现实政治权力的干预和操控,因为网络媒介就其实质仍然是现实社会的一种延伸,因此,社会对网络媒介的具体应用使得网络媒介同样摆脱不了意识形态的影子,只是由于技术原理不同,使得网络媒介中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和传统信息媒介相比,具有的突破性和创新性。本书梳理出中国网络媒介意识形态的具体特质,如:网络媒介意识形态的虚拟遮蔽性,意识形态的共在与复杂多元化,意识形态的多渠道渗透性,意识形态的交互回应性和不安全对抗性。本书结合这些特质,提出中国网络媒介主流意

    • ¥16 ¥75.37 折扣:2.1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