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清代著名学者孙德谦的重要著作,古文献学的之书。本书针对如何解读我国古文献经、史、子、集提出了颇具特色的见解,其要点为: 一、无文字处求文字; 二、 无证据中得证据; 三、读书因彼见此; 四、 读书由虚索实; 五、统上文而说乃通; 六、 统下文而义自明; 七、读书宜辨家教、宗旨、章法、文法、门法; 八、校读、抄读、点读; 九、书用善本读; 十、书用归类读; 十一、多读; 十二、 读书不求甚解; 十三、 读书不因人废; 十四、读书不存偏见等,对现今如何读书、如何读好书有的借鉴意义。
在社会化媒体时代,如何让一条讯息以有限的字数吸引读者的注意,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乃至广泛流传开来,不仅是新闻、广告、传播从业者面临的问题,也是每一位使用社会化媒体的普通用户需要掌握的技能。 本书以丰富的实例,从意义、发音、结构和情景等方面,介绍了打造微风格的各种技巧。从中既可欣赏他人的文字运用之妙,同时也可提升自身的写作技能。
本书旨在实现四个方面的目标:从实证出发,客观描述西方英语读者如何评价许渊冲的中诗英译作品;将许渊冲的翻译观置于中国传统翻译理论史的背景下加以考察,对其价值、地位与作用进行评断;进一步认识韵体诗(中诗英译)的利弊,以期对中诗外译主导策略提供必要的理论及实践参照;在关照西方读者审美情趣与“期待视野”的基础上,探究多维度译诗模式的可行性。 本书将参照实证调查的结果,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以文本研究及历史考察研究为主线,论证许渊冲“优势竞赛论”及译诗策略的合理性及缺陷,以期在全面梳理许氏译论发展脉络的基础上,力求对其作出较客观、全面的论证与价值评判。
内容简介由朱大可编著的《常熟话词汇》正式在常熟新华书店发行。作者自1984年就着手研究常熟方言,不断采风,不断研究,积岁累月,乐此不疲。久而久之,竟收集口语词语、日常用语、俗语词目近三万条,另有农业谚语、气象谚语、歇后语2000多条,令人叹为观止,再经细致编辑,始成《常熟方言词汇》之大成,耗费心力之巨,诚可敬哉。作者在三十多年间投入了大量精力和时间,对故乡方言进行了认真的田野考察和收集整理工作,终于编成这一本属于常熟人的书。
本书主要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内容阐述力求新颖规范。无论是对公文写作基础知识的阐释,还是对具体公文文种写作方法的介绍,均依据党和国家公文法规的规定精神进行编写,积极吸收当前公文写作研究的成果;对有关例文的选用,紧密结合当前机关单位公务活动的实际,突出实用性和借鉴价值。 二是体例编排力求科学合理。全书共由十章内容组成,其中前两章属于公又写作的基础知识,分别阐述了公文的基本概念、种类、特点、作用以及公文写作的基本原理。特别是对公文写作基本原理的介绍,总共设计65个专题,从公文的主旨、材料、结构、语言、表达等诸多方面引申出写作的技巧和规律,既有正面的论述,也有反面的例证,浅显通俗,易于理解和接受;后八章是具体文种的写作知识,涉及法定公文类、规章制度类、综合事务类、党务类、
本书特点:首先是目的明确。作者的通论立足于解除古代文献的语言文字障碍,作者从三种语言文字文字单位也就是三层次上分析阅读障碍产生的原因,并且把阅读障碍归纳为八条,然后围绕如何解除这些障碍来确立以下的章节。其次是思路的清晰。训诂学一直附庸于经学,又涉及意义的解释,内容过于具体、庞杂,又与文学学、音韵学和应当属于语法学的虚词研究有很多纠葛,需要进行清理。作者对训诂的本体把握得十分准确,紧紧围绕语义解释,而且处处不离古代文献,把原来包含内容的训诂学清理得明白紧凑。再次是善于引导。作者善于用今天的语言和从现代人看问题的角度来变论古代的问题。特别是本书的第五章,作者讲随文释义的传注,选择了四个古代注释的样本;第六章,讲通释语义的专著,选择了四部古代的专书;第七章,讲短论考释的札记, 选择